共2087,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出生义
出生菩提心经
出生无量门持经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出出世间
出出世一乘法
出见
出佛身血
出定
出乳光经
出到菩提
出要
佛类词典(续上)
出生出生义
出生菩提心经
出生无量门持经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出出世间
出出世一乘法
出见
出佛身血
出定
出乳光经
出到菩提
出要
出生
【佛学大辞典】
(饮食)生饭之异名。出众生食之略。自我饭中出他众生食之义也。(参见:生饭)
(饮食)生饭之异名。出众生食之略。自我饭中出他众生食之义也。(参见:生饭)
出生义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之略名。
【三藏法数】
出生义者,谓如来正教,义理深长,展转出生,而无尽也。
(经名)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之略名。
【三藏法数】
出生义者,谓如来正教,义理深长,展转出生,而无尽也。
出生菩提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发菩提心之功德,四摄法及天行梵行圣行。后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出生无量门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
(经名)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持经之持,为陀罗尼之翻名。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同名二部:一唐智严译,一卷。一唐不空译,一卷。冠佛说之二字。皆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与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条同。
(经名)同名二部:一唐智严译,一卷。一唐不空译,一卷。冠佛说之二字。皆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与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条同。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护译。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罗尼之德名也。经中说陀罗尼及坛法。
(经名)一卷。赵宋法护译。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罗尼之德名也。经中说陀罗尼及坛法。
出出世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超出出世间之法也。三分菩萨之十地为三世间。五教章上曰:「如本业经仁王经及地论梁摄论等中,以初二三地寄在世间,四地至七地寄出世间,八地已上寄出出世间。于出世间中,四地五地寄声闻法,第六地寄缘觉法,七地寄菩萨法,八地已上寄一乘法。」
(术语)超出出世间之法也。三分菩萨之十地为三世间。五教章上曰:「如本业经仁王经及地论梁摄论等中,以初二三地寄在世间,四地至七地寄出世间,八地已上寄出出世间。于出世间中,四地五地寄声闻法,第六地寄缘觉法,七地寄菩萨法,八地已上寄一乘法。」
出出世一乘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于二乘三乘之出世间而言。五教章上曰:「四衢别授大白牛车者,此在出世上,故是出出世一乘法。」
(术语)称赞唯佛一乘超出于二乘三乘之出世间而言。五教章上曰:「四衢别授大白牛车者,此在出世上,故是出出世一乘法。」
出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道必得出离之妄见也。归敬仪中曰:「还执出见,犹承爱种。」
(术语)此道必得出离之妄见也。归敬仪中曰:「还执出见,犹承爱种。」
出佛身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逆罪之一。
【三藏法数】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三藏法数】
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佛足指,即破出血,后堕地狱。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提婆达兜,亦云提婆达多,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
(术语)五逆罪之一。
【三藏法数】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历劫供养,不能报其恩德万一,而况出其身血;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多推出掷佛,山神接之,迸一小石,伤佛足指,即有血出,以此因缘后堕地狱。(梵语提婆达多,华言天热。)
【三藏法数】
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佛足指,即破出血,后堕地狱。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提婆达兜,亦云提婆达多,华言天热。以其生时,人天等众心皆惊热故也。)
出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禅定也。观无量寿经曰:「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
(术语)出禅定也。观无量寿经曰:「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
出乳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乳光经之别名。
(经名)乳光经之别名。
出到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术语)五种菩提之一。(参见:菩提)
【三藏法数】
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三位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是名出到菩提。(无生法忍者,谓忍可一切诸法性相本空,毕竟无生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出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离生死之要道也。地藏十轮经六曰:「三乘要道四圣谛等相应正法。」十地义记四本曰:「出要者,谓果为出,因为要道。」行事钞上一曰:「慕存要道,无染于世。」止观七曰:「如救头燃,以求出要。」
【佛学常见辞汇】
出离生死的要道。
(术语)出离生死之要道也。地藏十轮经六曰:「三乘要道四圣谛等相应正法。」十地义记四本曰:「出要者,谓果为出,因为要道。」行事钞上一曰:「慕存要道,无染于世。」止观七曰:「如救头燃,以求出要。」
【佛学常见辞汇】
出离生死的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