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凡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波罗,旧曰凡夫,新曰异生。对圣者之称。谓无些少之断惑證理者。凡者常也。又,非一也,凡常而遮类多,故云凡夫。梵网经上曰:「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为卢舍那。」法华经曰:「凡夫浅识,深著五欲。」大威德陀罗尼经曰:「于生死迷惑流转,住不正道,故名凡夫。」佛性论曰:「凡夫以身见为性。」止观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席品多故。」大日经疏一曰:「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
【佛学常见辞汇】
迷惑事理和流转生死的平常人。
凡夫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异生性。有为法中有一非色非心之法,未断以来,使诸众生悉为凡夫,是名凡夫性,见大乘义章一。
凡夫十重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阿赖耶识之不觉义,分为十重言也。禅源诸诠四曰:「此识(阿赖耶识)在凡,常有觉与不觉二义。觉是三乘圣贤之本。今且示凡夫本末,总有十重(今每重以梦喻一一合之):谓一切众生虽皆有本觉真心(此第一重。如一富贵人,端正多智,自在宅中住);未遇善友开示,法尔本来不觉(第二重。如宅中人睡,自不知也);不觉故,法尔念起(第三重。如睡法尔有梦);念起故,有能见相(第四重。如梦中之想);以有见故,根身世界妄现(第五重。梦中别见有身在他乡贫苦,及见种种好恶事境);不知此等从自念起,执为定有,名为法执(第六重。正梦时,法尔必执所见物为实有也);执法定故,便见自他之殊,名为我执(第七重。梦时必认他乡贫苦身为己本身);执此四大为我故,法尔贪爱顺情诸境,欲以润我。瞋嫌递情诸境,恐损恼我。愚痴之情,种种计校(第八重。此是毒。如梦在他乡,所见违顺等事,亦贪瞋也);由此故造善恶等业(第九重。梦中或打夺或骂,或行恩布德);业成难逃,如影响应于形声,故受六道业系苦乐相(第十重。如梦因偷夺打骂,被捉枷禁决罚。或行恩得报,举荐拜官署职)。悟后修證,还有十重,翻妄即真。」
毛道凡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毛发为风吹动,谓根性愚钝而无定心也。(参见:毛道)
毛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毛头。凡夫之异名。谓凡夫行心不定,犹如轻毛之随风而东西也。然依梵本则有婆罗Ba%la,缚罗Va%la,之二音。婆罗为愚之义,缚罗为毛之义。古译人误婆罗为缚罗。译为毛。不知婆罗宜译为愚夫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金刚经云毛道生,今云愚夫生,梵云婆罗(去声),此云愚夫,本错云缚罗乃言毛道。」玄应音义四曰:「毛道,此名误也。旧译云婆罗必利他伽阇那(Ba%lapr!thagjana),此云小儿别生,以痴如小儿不同圣生也,论中作小儿凡夫是也。正言婆罗必栗托仡娜,婆罗此云愚,必栗托此云异,仡那此云生,应言愚异生。以愚痴闇冥无有智慧,但起我见不生无漏故,经言生与不生是也,亦名婴愚凡夫。凡夫者义译也,案梵语,毛言嚩罗,愚名婆罗,但毛与愚梵言相滥,此译人之失,致有斯谬也。法集等经言毛道头凡夫,或言毛头凡夫者误也。」慧琳音义十曰:「毛道此言译者误也。案梵云嚩啰,此云毛,婆罗此云愚,以毛与愚梵音相滥故误译此为毛,义翻为毛道,或云毛头,皆非也,此译者之失矣。正梵音云婆罗必哩他仡娜,婆罗此云愚,必哩他此云异,仡那此云生,唐云愚生是也,言毛道凡夫者义不明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毛头,是凡夫的别名,因凡夫的心念不定,犹如轻毛随风飘舞不定。
破凡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根性破坏之凡夫也。祖庭事苑一曰:「破音拨。」
圆顿凡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足受圆顿一乘教法之利根凡夫。
凡夫妄计我
【三藏法数】
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当与凡夫立菩萨行
【三藏法数】
当与凡夫立菩萨行者,谓如来出世,既成道已,当度一切有情,故说六度万行之法,与诸凡夫成立菩萨大乘之行,转度一切,同成正觉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