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冰稼
雨雪沾附于树木枝干,凝结成冰。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五:“ 唐 天宝 中,冰稼而 寧王 死。故当时谚曰:‘冬凌树稼,达官怕。’”
《國語辭典》:冰晶  拼音:bīng jīng
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结晶状微小颗粒,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辨视,具有六角柱、六角片、树枝状和针状等各种形状。
《漢語大詞典》:露朴(露樸)
凝结着露水的树丛。 唐 李贺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王琦 汇解:“朴,木之丛生者。阪际生云,朴间凝露,皆是晓景。”
《漢語大詞典》:凝铸(凝鑄)
凝结铸造;铭刻。 郭沫若 《〈屈原〉与〈釐雅王〉》:“作诗也是奋斗呵,特别是 屈原 式的那种作诗,那是以生命的血肉来凝铸塑造的。” 萧军 《羊》二:“应该感谢,至少我应该感谢这一点,如果我的心要不是混凝土、铁和石头铸成的话,我还应该把这‘感谢’一块凝铸在我的心上。”
《漢語大詞典》:雀饧(雀餳)
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宋 王陶 《谈渊》:“翰林侍讲学士 杜镐 ,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姪辈惊喜,白於 镐 。 镐 味之,惨然不懌。子姪啟请, 镐 曰:‘此非甘露,乃雀餳。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冬月常出木醴, 后主 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餳。”
《漢語大詞典》:石脾
含有大量矿物质的咸水蒸发后凝结成的石状物质。 晋 王羲之 《杂帖五》:“石脾入水即乾,出水便湿。”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石脾:“石脾乃生成者…… 峨嵋山 多有之。”
《国语辞典》:胆石(胆石)  拼音:dǎn shí
一种在胆囊或胆管内所形成的凝结物,坚硬如石。
《漢語大詞典》:痘痂
(1).痘疮的脓疱凝结而成的块状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文苑英华载: 潁川 陈黯 ,年十三,袖诗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痘痂新落, 牧 戏曰:‘汝藻才而花面,何不咏之?’ 陈 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点更嘉,天怜未端正,满面与粧花。’似此为痘痂见歌咏之始。”
(2).旧时用作痘苗。《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种痘要旨》:“尝考种痘之法……有谓以痘痂屑乾吹入鼻中种之,谓之旱苗者;有谓以痘痂屑溼纳入鼻孔种之,谓之水苗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那时候,给孩子们种痘的方法有三样……一样是 中国 古法的种痘,将痘痂研成细末,给孩子由鼻孔里吸进去,发出来的地方虽然也没有一定的处所,但粒数很少,没有危险了。”
《漢語大詞典》:凝淀(凝澱)
凝结下沉。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泉室凝淀,水府清涓。”
分類:凝结下沉
《漢語大詞典》:阴凝冰坚(陰凝冰堅)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语本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阳淑消而阴慝长,危亡之证,所由来渐矣。阴凝冰坚,极於 似道 。”
《漢語大詞典》:盐精(鹽精)
盐卤烧开后尚未凝结成盐的卤汁。 阿英 《盐乡杂信》六:“在盐烧开以后,也可以说还没有烧老时取出,那叫做‘盐精’,但这只是烧盐的人家留着自己吃,或者漱口用。”
《漢語大詞典》:盐精石(鹽精石)
药名。又名凝水石。生卤地积盐下,为卤液渗入土中年久凝结而成。色佳者清莹如水精。辛寒无毒,可祛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五·凝水石:“凝水即盐精石也……生於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
《國語辭典》:血型  拼音:xiě xíng
人的红血球依父母的遗传基因来决定不同的抗原性,因而呈现不同的血型。最主要血型系统称为ABO血型系统,有四种:A型、B型、AB型和O型。其他较重要的血型系统还有Rh血型系统(可呈阳性或阴性)。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血型原理的应用,也有助于法医学上亲子关系的鉴定。
《国语辞典》:露水珠儿(露水珠儿)  拼音:lù shuǐ zhū ér
凝结如珠的露水。如:「荷叶上的露水珠儿晶莹剔透。」也称为「露珠」。
《国语辞典》:水气循环(水气循环)  拼音:shuǐ qì xún huán
水气经水、陆、气三界,以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周流循环不息,称为「水气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