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减(不減)  拼音:bù jiǎn
无损。《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四八》:「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寒。」《文选。任昉。为齐明帝让宣珠城郡公第一表》:「辞一官不减身累,增一职已黩朝经。」
《國語辭典》:减半(減半)  拼音:jiǎn bàn
减少一半的数量。如:「这项原料因到货量不足,暂时只能依订单减半供应。」《红楼梦》第三六回:「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
《國語辭典》:裁减(裁減)  拼音:cái jiǎn
删减、削减。如:「裁减预算」。
分類:裁减削减
《國語辭典》:增减(增減)  拼音:zēng jiǎn
增加或减少。《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
《國語辭典》:减省(減省)  拼音:jiǎn shěng
1.减少省去。《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2.节俭。《西游记》第二五回:「八戒!这先生好意思,拿出布来与我们做中袖哩!──减省些儿,做个一口中罢了。」
《國語辭典》:蠲减(蠲減)  拼音:juān jiǎn
减省、免除。《新唐书。卷一四六。李栖筠传》:「户部侍郎李绛参阅蠲减,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南朝齐。竟陵王子良〈陈时政密启〉:「谓凡在荒民,应加蠲减。」
分類:减免
《國語辭典》:减价(減價)  拼音:jiǎn jià
1.降低原来的价格。唐。陆贽赈恤诸道将吏百姓等诏〉:「差官般运于诸道,减价出粜。」
2.名声降低。《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吾作史通,俗以为愚。……吾始以文章得誉,晚谈史传,由是减价。」
《國語辭典》:减膳(減膳)  拼音:jiǎn shàn
减少食物的种类及分量。古代帝王常于发生天灾时减膳,以表示自责。《晋书。卷七。成帝纪》:「三月,旱,诏太官减膳,免所旱郡县繇役。」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漢語大詞典》:减却(減卻)
亦作“ 减却 ”。亦作“减却”。 消减。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白雪遗音·八角鼓·海棠花枯:“到而今,残红败叶影儿孤,减却精神身无主。”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至少是使读者减却了不少对人生的认识。”
分類:消减
《漢語大詞典》:末减(末減)
亦作“ 末减 ”。 谓从轻论罪或减刑。左传·昭公十四年:“﹝ 叔向 ﹞三数 叔鱼 之恶,不为末减。” 杜预 注:“末,薄也;减,轻也。” 宋 陆游 《南唐书·后主纪》:“论决死刑,多从末减。”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姑念此词作在庶人( 永王 李璘 )逆节未露之先, 子仪 ( 郭子仪 )復力为伸救,得从末减,免其反罪,长流 夜郎 。” 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吴辩》:“夫吾之为 西施 辩者,非果谓女戎可与於末减也。盖欲推其致亡之繇,而断之於穷师黷武,以为后世鉴戒也。” 鲁迅 《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于是 玄同 即应根据精神文明法律第九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条,治以‘误解真相,惑世诬民’之罪了。但因为文中用有‘大概’二字,可以酌给末减。”
分類:论罪减刑
《漢語大詞典》:瘦减(瘦減)
(1).减缩。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轂虽敝不藃” 唐 贾公彦 疏:“此轂若不以火养炙阴柔之处,使坚与阳齐等,后以革鞔阴柔之处,木则瘦减,革不著木,必有暴起。若以火养之,虽敝尽不藃暴也。”
(2).犹瘦损。 宋 卢祖皋 《水龙吟·荼蘼》词:“不似梅粧瘦减,占人间丰神萧散。” 宋 周邦彦 《意难忘·美咏》词:“些箇事,恼人肠,试説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分類:减缩瘦损
《國語辭典》:减免(減免)  拼音:jiǎn miǎn
减轻或免除。如:「减免学杂费」。
《國語辭典》:减损(減損)  拼音:jiǎn sǔn
减少。《史记。卷二三。礼书》:「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
分類:减损减少
《骈字类编》:日减(日减)
唐书历志见上无素问身体日减气虚 情
《漢語大詞典》:分减(分減)
(1).减少自己所有之物分送他人。东观汉记·孔奋传:“ 奋 篤於骨肉,弟 奇 在 雒阳 为诸生……每有所食甘美,輒分减以遗 奇 。”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一:“盘飱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矧僕所求不多,公乃曰亦不易致,即当分减;然必若易致,则已自致矣,安能烦於公?”
(2).指从中拿出一部分来。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於商贾,未甚有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