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凋零  拼音:diāo líng
1.本指植物的凋谢零落。唐。白居易 惜小园花诗:「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后指人的死亡。唐。白居易〈代梦得吟〉:「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泰半无。」
2.比喻事物的衰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等做家的自做家,破败的自破败,省得歹的累了好的,一总凋零了。」
《國語辭典》:凋残(凋殘)  拼音:diāo cán
凋落衰败。《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操贼专权,欺君罔上,黎民凋残。」
《國語辭典》:后凋(後凋)  拼音:hòu diāo
松柏虽经霜雪,却独为最后凋伤。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君子处浊世而守正不阿。《汉书。卷八二。王商等传。赞曰》:「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
《漢語大詞典》:凋瘵
(1).衰败;困乏。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 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宋 李纲 《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 梁启超 《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
(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明史·黄福传:“ 永乐 初,建 北京 行部,绥辑凋瘵。” 清 唐孙华 《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
《國語辭典》:凋落  拼音:diāo luò
衰败零落。《文选。何劭。游仙诗》:「光色冬夏茂,根柢无凋落。」《文选。陆机。叹逝赋》:「昔每闻长老追记平生同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國語辭典》:凋谢(凋謝)  拼音:diāo xiè
1.枯萎、零落。如:「在严冬的侵袭下,枝头上的花儿都凋谢了。」也作「彫谢」。
2.比喻人事的衰老死亡。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朋交日凋谢,存者逐利移。」也作「彫谢」。
《國語辭典》:凋弊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体知河北诸郡,频年兵革,凋弊已甚。」《初刻拍案惊奇》卷九:「今日见别人的女儿,多与了富贵之家,反是他女婿家里凋弊了。」也作「凋敝」、「彫敝」。
分類:凋敝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国语辞典》:不凋  拼音:bù diāo
不枯萎、凋零。晋。左思〈蜀都赋〉:「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晋。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五○:「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
《漢語大詞典》:凋丧(凋喪)
(1).丧亡。 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行》:“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隋书·礼仪志一:“后主嗣立,无意典礼之事,加旧儒硕学,渐以凋丧,至於朝亡,竟无改作。”
(2).丧失;失落。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干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驊騮气凋丧。”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大抵压制之国,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摧抑民生,凌锄士气。务令其身体拘屈,廉耻凋丧,志气扫荡,神明幽郁。”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國語辭典》:凋敝  拼音:diāo bì
衰败困苦。《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尹齐传》:「上以为能,迁为中尉,吏民益凋敝。」也作「凋弊」、「彫敝」。
《漢語大詞典》:凋年
(1).岁暮。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羣山。”
(2).晚年。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如何,悠扬短景凋年急,牢落衰情感事多。” 宋 杨万里 《再辞免札子》:“伏念某才疏用世,景迫凋年。”
分類:晚年岁暮
《漢語大詞典》:凋伤(凋傷)
疾病死亡。亦指草木零落枯萎。 三国 魏 曹操 《赡给灾民令》:“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伤。”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一:“寒螿啼断槿园空,万树凋伤八月中。”
《漢語大詞典》:凋耗
衰败;损耗。 唐 韩愈 《荐士》诗:“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旧唐书·杨炎传:“迨 至德 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癘,徵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总论:“身歷乱离,神志凋耗。”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
分類:衰败损耗
《漢語大詞典》:凋尽(凋盡)
谓凋敝穷竭,至于极点。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廙 上疏谢曰” 裴松之 注引《刘廙别传》:“明贤者难得也。况乱弊之后,百姓凋尽,士之存者盖亦无几。”北史·杨玄感传:“所在脩营,人力为之凋尽。”
《國語辭典》:凋疏  拼音:diāo shū
1.头发短而乱。也作「刁骚」。
2.萧条、冷落。宋。杨无咎〈醉花阴。楚乡易得〉词:「世态任凋疏,却爱黄花,不似群花落。」
分類:前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