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凋年
(1).岁暮。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羣山。”
(2).晚年。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如何,悠扬短景凋年急,牢落衰情感事多。” 宋 杨万里 《再辞免札子》:“伏念某才疏用世,景迫凋年。”
分類:晚年岁暮
《漢語大詞典》:凋伤(凋傷)
疾病死亡。亦指草木零落枯萎。 三国 魏 曹操 《赡给灾民令》:“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伤。”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一:“寒螿啼断槿园空,万树凋伤八月中。”
《漢語大詞典》:凋耗
衰败;损耗。 唐 韩愈 《荐士》诗:“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旧唐书·杨炎传:“迨 至德 之后,天下兵起,始以兵役,因之饥癘,徵求运输,百役并作,人户凋耗,版图空虚。” 宋 曾巩 《再乞登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总论:“身歷乱离,神志凋耗。”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甚者如 九洑洲 之役,攻剿三四日,凋耗二千人。”
分類:衰败损耗
《漢語大詞典》:凋尽(凋盡)
谓凋敝穷竭,至于极点。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廙 上疏谢曰” 裴松之 注引《刘廙别传》:“明贤者难得也。况乱弊之后,百姓凋尽,士之存者盖亦无几。”北史·杨玄感传:“所在脩营,人力为之凋尽。”
《國語辭典》:凋疏  拼音:diāo shū
1.头发短而乱。也作「刁骚」。
2.萧条、冷落。宋。杨无咎〈醉花阴。楚乡易得〉词:「世态任凋疏,却爱黄花,不似群花落。」
分類:前蜀
《漢語大詞典》:凋瘁
(1).衰败枯萎。 三国 魏 锺会 《菊花赋》:“百卉凋瘁,芳菊始荣。”
(2).形容容貌憔悴或贫困衰微。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今形骸凋瘁,看即下世,一切为空,何第一之有?” 明 宋濂 《题〈栲栳山人诗集〉后》:“其出言可为世则,其制行可为世范,所以名阀之家虽凋瘁,多藉之以自立崛起。”
《骈字类编》:久凋
谢灵运劝伐河北表先帝聪明神武哀济群生将欲荡定赵魏大同文轨使久凋反于正化偏俗归于华风
《漢語大詞典》:凋枯
(1).凋谢枯萎。 唐 虞世南 《奉和幸江都应诏》:“鸿私浹幽远,厚泽润凋枯。” 唐 李白 《拟古》诗:“万物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三:“穷冬天地闭,霜野色凋枯。” 何其芳 《忆昔》诗之一:“始觉天然何壮丽,长留心曲不凋枯。”
(2).指人死亡。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漢語大詞典》:凋霜
谓因霜冻而受到损伤。 唐 刘得仁 《上翰林丁学士》诗:“御柳凋霜晚,宫泉滴月迟。”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碧簷斜送日,殷叶半凋霜。”
分類:霜冻损伤
《韵府拾遗 萧韵》:无凋(无凋)
江淹灵丘竹赋既间霜而无凋亦中暑而增肃
《漢語大詞典》:秋凋
见“ 秋彫 ”。
《漢語大詞典》:凋悴
(1).衰败憔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席毗 ﹞嘲 刘逖 云:‘君辈辞藻,譬如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 唐 韦绚 《刘宾客佳话录》:“今形骸凋悴,看即下世。” 宋 陆游 《答刘主簿书》:“虽不能兼该众长,要为各有所得,往往皆捐数十年之功,耗心疲力,凋悴齿髮而为之,岂可易哉!”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近则粉黛凋悴,阑幕乌啼。”
(2).衰落破败。 明 许承钦 《古寺》诗:“万方凋悴威光灭,徒倚仁祠黯自悲。”
《漢語大詞典》:凋摧
零落;毁损。 唐 韦应物 《冬夜》诗:“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 前蜀 杜光庭 《宣醮丈人观新殿安土地回龙恩表》:“殿宇之凋摧既久,教门之兴葺无由。”
分類:零落毁损
《骈字类编》:兰凋(兰凋)
南北朝 王融 思公子 春尽风飒飒,兰凋木修修。
《國語辭典》:凋换(凋換)  拼音:diāo huàn
凋零变更。唐。李白〈对酒行〉:「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分類: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