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凄恻
哀伤
分类:凄恻
《漢語大詞典》:凄恻(凄惻)
因情景凄凉而悲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军士各与父兄昆弟取诀,国人悲哀,皆作离别相去之词……於是观者莫不悽惻。”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悽惻。”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悽惻。” 清 顾炎武 《禹陵》诗:“ 会稽 山色好,悽惻独攀登。”
悲痛;哀伤。 苏曼珠 《碎簪记》:“余心中甚为 莲佩 凄惻,此盖人生至无可如何之事也。”
因情景凄凉而感触悲伤。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惻。”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六马归 秦 ,却经过於此地;九泉隔 越 ,几凄惻於平生。” 宋 陆游 《鹿头关过庞士元庙》诗:“ 士元 死千载,凄惻过遗祠。”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玉华山樵:“老怀岂能忘故山,神游往往于其问。为君写此转凄惻,片云零落何时还。” 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调在那弦上是发出那样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凄恻的声音, 阿毛 又想哭了。”
《國語辭典》:咿咿  拼音:yī yī
1.拟声词:(1)形容虫鸣声。唐。刘禹锡〈秋声赋〉:「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2)形容猪叫声。宋。晁补之〈豆叶黄〉诗:「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3)形容鸡鸣声。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三唱天鸡,咿咿喔喔。」(4)形容凄恻的声音。唐。韩愈〈猫相乳〉:「母且死,其鸣咿咿。」
2.形容凄凉的景象。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明月湾〉:「清光悄不动,万象寒咿咿。」
《國語辭典》:怀愁(懷愁)  拼音:huái chóu
心怀忧愁。《文选。曹植。赠王粲诗》:「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分類:心怀凄恻
《漢語大詞典》:凄感(淒感)
悲愤感伤。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故老掩涕,三军悽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凄恻感慨。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畀太原 举家读之,莫不凄感万状。”
《漢語大詞典》:酸恻(酸惻)
悲酸凄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 友于 喜其悔悟,相对酸惻。” 冰心 《往事(二)》九:“他极酸恻的瞥了我一眼,便回过头去!”
分類:凄恻
《國語辭典》:哀感顽艳(哀感頑豔)  拼音:āi gǎn wán yàn
本指歌声悲婉哀怨,使资质愚顽及慧美之人同受感动。语出《文选。繁钦。与魏太子书》:「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悽入肝脾,哀感顽艳。」后用以形容文章的笔调悽恻动人,措辞古拙而绮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这封信却是骈四骊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哀感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