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4,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盐净
灵山净土
观音净土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不清净施
五净肉
净因
净业正因
净色根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净六根
转染依净
净三业
染净心
佛类词典(续上)
盐事净盐净
灵山净土
观音净土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不清净施
五净肉
净因
净业正因
净色根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净六根
转染依净
净三业
染净心
盐事净
【佛学大辞典】
(杂语)跋阇子十事非法之一。(参见:跋阇子比丘)附录。
(杂语)跋阇子十事非法之一。(参见:跋阇子比丘)附录。
盐净
【佛学大辞典】
(杂语)跋阇子十非法之一。(参见:跋阇子比丘)附录。
(杂语)跋阇子十非法之一。(参见:跋阇子比丘)附录。
灵山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灵鹫山者,释迦如来报身之净土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界名)灵鹫山者,释迦如来报身之净土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观音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谓之补陀落山Potalaka,在印度之南海岸。千手经曰:「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十一面观自在菩萨仪轨经上曰:「一时,薄伽梵,住补陀洛山大圣观自在宫殿中。」八十华严经六十八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西域记十(秣罗矩吒国南印度境)曰:「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欹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
(界名)谓之补陀落山Potalaka,在印度之南海岸。千手经曰:「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十一面观自在菩萨仪轨经上曰:「一时,薄伽梵,住补陀洛山大圣观自在宫殿中。」八十华严经六十八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西域记十(秣罗矩吒国南印度境)曰:「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欹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
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拿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
不清净施
【佛学常见辞汇】
在布施的时候,未能做到施者受者与施物无实有之三轮体空境界,叫做不清净施。
在布施的时候,未能做到施者受者与施物无实有之三轮体空境界,叫做不清净施。
五净肉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的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
五种的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
净因
【佛学常见辞汇】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业叫净业,净因就是修这种净业的因。
净业正因
【佛学常见辞汇】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观无量寿经说修净业正主的因有三种,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种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净色根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为四大种所成,今所谓之神经,彷佛似之。
又叫做胜义根,乃五根的实体,依之则有发识取境的作用,为四大种所成,今所谓之神经,彷佛似之。
有漏果报四相及不净
【佛学次第统编】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有三苦八苦之性,谓之苦。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谓之空。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谓之无我。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于下再分述之:
种种生灭,尽是一漏落之相,故曰有漏。而有漏分晰之,有四种相,谓有漏果报四相。即苦、空、无常、无我,有漏之果报。有三苦八苦之性,谓之苦。男女一异等诸相无实,谓之空。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谓之无我。生灭迁流,刹那不住,谓之无常。于下再分述之:
净六根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六根,兹明须净。即谓如欲了于自心,须不迷于现境,净其六根,不著六尘,而转六识。
所谓净其六根者,以要言之,即不受诸尘之染污也。
前言六根,兹明须净。即谓如欲了于自心,须不迷于现境,净其六根,不著六尘,而转六识。
所谓净其六根者,以要言之,即不受诸尘之染污也。
转染依净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染垢染污,不洁不净,是谓之染。净者清净离垢,是谓之净。即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曰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曰净。
前言世间,皆由业造。而一切业,皆是染污,兹明出世。须明清净,清净非他,不染即得。故须转染,实依于净。所言染者,染垢染污,不洁不净,是谓之染。净者清净离垢,是谓之净。即爱著之念,及所爱著之法,曰染。解脱之念,及所解脱之法,曰净。
净三业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三业,兹明须净。盖业为系缚,系缚是苦。欲离苦本,当离系缚。离系缚者,谓离所依。所作即业,故当息业。业息系离,便成解脱。如何息业,谓净其业。净业非缚,故得自在。所谓净业者:身不作业,而身业净。口不作业,而口业净。意不作业,而意业净。三业清净,不为业拘。业不能拘,得大自在。
前言三业,兹明须净。盖业为系缚,系缚是苦。欲离苦本,当离系缚。离系缚者,谓离所依。所作即业,故当息业。业息系离,便成解脱。如何息业,谓净其业。净业非缚,故得自在。所谓净业者:身不作业,而身业净。口不作业,而口业净。意不作业,而意业净。三业清净,不为业拘。业不能拘,得大自在。
染净心
【佛学次第统编】
心净则佛土净,心染则国土秽。净土秽土,悉依一心染净而现。
【三藏法数】
谓人一念之心,于法既审知是善是恶,则染净自然而分,是名染净心。
心净则佛土净,心染则国土秽。净土秽土,悉依一心染净而现。
【三藏法数】
谓人一念之心,于法既审知是善是恶,则染净自然而分,是名染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