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4,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净名玄论
净名居士
净名居士方丈
净行者
净行品
净行经
净行梵志
净行者吉祥印
净肉
净衣
净地
结净地法
净印法问经
净妙
佛类词典(续上)
净名玄义净名玄论
净名居士
净名居士方丈
净行者
净行品
净行经
净行梵志
净行者吉祥印
净肉
净衣
净地
结净地法
净印法问经
净妙
净名玄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元兴寺智光撰。
(书名)四卷,元兴寺智光撰。
净名玄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八卷,隋吉藏撰。
(书名)八卷,隋吉藏撰。
净名居士
【佛学大辞典】
(人名)新作毗摩罗诘,译曰无垢。旧称维摩诘,翻为净名。(参见:维摩)
【佛学常见辞汇】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华译即是净名。
(人名)新作毗摩罗诘,译曰无垢。旧称维摩诘,翻为净名。(参见:维摩)
【佛学常见辞汇】
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华译即是净名。
净名居士方丈
【佛学大辞典】
(堂塔)说维摩居士之居室也。以其室广一丈而为四方,故有此名。法苑珠林三十八曰:「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卫长史,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
(堂塔)说维摩居士之居室也。以其室广一丈而为四方,故有此名。法苑珠林三十八曰:「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卫长史,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
净行者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梵志。修婆罗门行者之通称也。(参见:梵志)
(术语)又曰梵志。修婆罗门行者之通称也。(参见:梵志)
梵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Brahmaca%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于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三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演密钞二曰:「梵志者,梵净也。谓以净行为志者名为梵志。」俱舍光记十二曰:「婆罗门,此云梵志。」【又】对尼乾子谓在家之婆罗门云梵志。法华文句记九曰:「在家事梵,名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乾。」又一切外道之出家者名梵志。智度论五十六曰:「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佛学常见辞汇】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术语)Brahmaca%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于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三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演密钞二曰:「梵志者,梵净也。谓以净行为志者名为梵志。」俱舍光记十二曰:「婆罗门,此云梵志。」【又】对尼乾子谓在家之婆罗门云梵志。法华文句记九曰:「在家事梵,名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乾。」又一切外道之出家者名梵志。智度论五十六曰:「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佛学常见辞汇】
1。志求生于梵天的人。2。在家的婆罗门。3。指一切外道出家人。
净行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本业经之异名。
(经名)菩萨本业经之异名。
净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之略名。
(经名)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之略名。
净行梵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梵天行之婆罗门,称曰净行梵志。大日经疏四曰:「火神是净行梵志火祠之所。」
(术语)修梵天行之婆罗门,称曰净行梵志。大日经疏四曰:「火神是净行梵志火祠之所。」
净行者吉祥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大梵天王印之名也。(参见:大梵天)
(印相)大梵天王印之名也。(参见:大梵天)
大梵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净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食而无罪之肉云净肉。有三种,五种,九种。(参见:食)
(术语)比丘食而无罪之肉云净肉。有三种,五种,九种。(参见:食)
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净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参见:护摩)),但俗人一般著白衣。
(衣服)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参见:护摩)),但俗人一般著白衣。
净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住而无罪之地云净地。有清净其地之法。
(术语)比丘住而无罪之地云净地。有清净其地之法。
结净地法
【佛学大辞典】
(仪式)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刍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时若但三人者,应一苾刍告馀苾刍言:诸具寿(比丘之称)皆可用心印如此处,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作净厨,第二第三应如是说。三如牛卧,其寺屋犹如牧牛处处起卧散漫,房门无有定处,纵不作法此处即成其净。四故废处,是久经僧舍废处,如重来者至旧触处即为净。然是不得经宿,越宿即应作法。五秉法作,秉白二羯磨法结界,文如白一羯磨中所说。
(仪式)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刍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时若但三人者,应一苾刍告馀苾刍言:诸具寿(比丘之称)皆可用心印如此处,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作净厨,第二第三应如是说。三如牛卧,其寺屋犹如牧牛处处起卧散漫,房门无有定处,纵不作法此处即成其净。四故废处,是久经僧舍废处,如重来者至旧触处即为净。然是不得经宿,越宿即应作法。五秉法作,秉白二羯磨法结界,文如白一羯磨中所说。
净印法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海意菩萨所问法印经之略名。
(经名)海意菩萨所问法印经之略名。
净妙
【佛学大辞典】
(杂语)清净微妙也。法华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美妙。
(杂语)清净微妙也。法华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