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清净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真如之一。
【三藏法数】
清净者,不垢不染之义。谓如来所说涅槃清净寂灭之理,本无染污,是名清净真如。论云:我所说诸灭圣谛。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灭圣谛者,谓灭生死之苦,而證涅槃寂灭之乐也。)
清净觉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清净之本觉,深广如海也。圆觉经曰:「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佛学常见辞汇】
(喻)清净的本觉,深广如海。
清净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涅槃,三涅槃之一。(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清净业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妙之佛土,为以纯善之业因而生之处,故名为清净业处。观无量寿经曰:「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同慧远疏曰:「净妙佛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
【佛学常见辞汇】
凭著纯善的业因所生之处,亦即净妙的佛土。
清净光明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清净光明之佛身也。法华经法师品曰:「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我者释尊也。
清净持戒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是持戒清净之印。通常之佛部三昧耶印出观自在菩萨怛缚多哩随心陀罗尼经。
清净巧方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种巧方便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究竟地,生兜率天,从兜率天来生世间,或生王宫,舍上妙乐,出家学道;令诸众生,舍离高慢,及成无上菩提。又令众生坚固信乐,同求佛道,所有惑染,悉皆清净,是名清净巧方便。(究竟地,即佛地。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清净解脱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所住之三昧,无垢清净,离一切之系缚而自在,名曰清净解脱三昧。无量寿经上曰:「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清净毗尼方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文殊与寂调伏音天子问答第一义谛,又问答声闻菩萨之律行不同及种种之法门,因明菩萨住于五无间业而成无上道。
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同本。而有画像入坛受持法。
净人
【佛学大辞典】
(杂名)奉侍比丘僧之俗人也。其人解比丘之净语,故称曰净人。比丘之指命,总顺戒律之作法,故谓之净语。资持记中三之一曰:「知属前人,净在此人,由解斯义,故号净人。」
净口业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即「修哩修哩。摩诃修哩。修修哩。萨婆诃。」十四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诵此真言者,一切口业悉皆清净。不诵真言,以恒河水漱,亦不净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修哩修哩,摩诃修哩,修修哩,萨婆诃。」十四字。
净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梁译之摄论八曰:「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净土。」大乘义章十九曰:「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刹、净首、净国、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五浊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
【俗语佛源】
「土」即国土、世界。佛教认为,「土」是由「心」而现的,心秽则现「秽土」,心净则现「净土」。一类业报相类似的众生共同感现一个国土,称为「依报」。众生的心识和业报千差万别,因此,国土、世界也是形形色色,无穷无尽。净土相对于秽土而言,其间没有生死烦恼、污浊痛苦。也称为佛土、清净世界。经上说到的净土很多,如西方净土、弥勒净土、灵山净土、密严净土、琉璃净土等。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所说的净土,即特指阿弥陀佛依其「四十八愿」所建立的西方净土。《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经中还描绘了西方净土的胜妙景像。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也说:「有世界号极乐,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毒五浊业故也。」净土思想从汉末即传入中国。东晋慧远在庐山创建莲社,弘扬净土法门。后形成净土宗,专以念佛求得往生西方净土,是流行最广的宗派。俗语中或把未受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美好之地称为净土。如说:这真是一片人间的净土!青翠的山峰下,流淌著潺潺的涧水;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盛开著奇异的花卉。(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生净土法八
【佛学大辞典】
(名数)维摩居士应众香国众香菩萨之问:说于此土成就八法得生净土:一饶益众生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二心等众生,谦下无碍。三于诸菩萨视之如佛。四于所未闻之经文闻之不疑。五与声闻不相违背。六不嫉他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他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见维摩经香积品。
十七种净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于毗耶离国庵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说十七种之净土:一、直心,是菩萨之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之众生,来生其国云云。二、深心,三、大乘心,四、布施,五、持戒,六、忍辱,七、精进,八、禅定,九、智慧,十、四无量行,十一、四摄法,十二、方便,十三、三十七品,十四、回向心,十五、除八难,十六、守戒行,十七、十善。是菩萨之净土。见维摩经佛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