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罗不清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林章表无表章曰:「定道得缘者,经中说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又万善同归集曰:「经曰: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谓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成就也。天台之止观四反之,而谓「尸罗清净三昧现前。」又,唐高僧传廿二曰:「释真慧隋开皇十二年出家,受具大通寺诸禅师。禅师曰:尸罗不净,三昧无由。」可知此二句为陈隋之间所盛唱者。
【佛学常见辞汇】
言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能成就。
(术语)义林章表无表章曰:「定道得缘者,经中说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又万善同归集曰:「经曰:尸罗不清净定不现前。」谓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成就也。天台之止观四反之,而谓「尸罗清净三昧现前。」又,唐高僧传廿二曰:「释真慧隋开皇十二年出家,受具大通寺诸禅师。禅师曰:尸罗不净,三昧无由。」可知此二句为陈隋之间所盛唱者。
【佛学常见辞汇】
言戒行不清净,心身不安稳,则禅定不能成就。
五部净居炎摩罗
【佛学大辞典】
(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略曰五部净。为千手观音之眷属,常随逐行者而拥护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曰:「我遣梵摩三钵罗,五部净居炎摩罗,常当拥护受持者。」即是。
(神名)二十八部众之一,略曰五部净。为千手观音之眷属,常随逐行者而拥护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曰:「我遣梵摩三钵罗,五部净居炎摩罗,常当拥护受持者。」即是。
五净
【佛学大辞典】
(名数)黄牛之尿、粪、乳、酪、酥也。苏悉地经仪轨下曰:「牛五净者,谓黄牛尿及粪未堕地者,乳酪酥。」【又】(术语)谓色界第四禅之五净居天也。安乐集上曰:「寄华五净,风日不萎。」
(名数)黄牛之尿、粪、乳、酪、酥也。苏悉地经仪轨下曰:「牛五净者,谓黄牛尿及粪未堕地者,乳酪酥。」【又】(术语)谓色界第四禅之五净居天也。安乐集上曰:「寄华五净,风日不萎。」
五净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种净食)
(名数)(参见:五种净食)
五净居天
【佛学大辞典】
(名数)色界第四禅,證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三、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之第四禅天,为證得阿那含(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其处共有五天,即无烦天(无一切的烦杂)、无热天(无一切的热恼)、善现天(能现一切的胜法)、善见天(能见一切的胜法)、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證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三品中,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品,故言九品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不来即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也。)
〔一、无烦天〕,谓此天苦乐两灭,心境不交,则无烦恼,故名无烦天也。(苦乐两灭者,离欲界苦及色界乐也。心境不交者,心与境不交接也。)
〔二、无热天〕,热即热恼。谓此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故名无热天也。(机括独行者,机谓弩牙,括与筈同,谓箭所受弦之处,皆取可发之义,以喻于心也。前苦乐之境虽灭,犹存能灭之念,故云机筈独行。至此天中,研究此心与境交接之念,无依无处,则无热恼,故云研交无地也。)
〔三、善见天〕,谓此天于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及一切沉垢,故名善见天也。(十方世界等者,谓一心在定,定能发慧,于慧心中,见十方界圆遍澄凝,更无世界内外尘象,及无心地昏沉之垢也。)
〔四、善现天〕,谓此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故名善现天也。(精见现前,陶铸无碍者,范土曰陶,镕金曰铸。以妙精明见陶铸,一切像空,无障碍故也。)
〔五、色究竟天〕,谓此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故名色究竟天也。(究竟群几者,几谓几微,言究尽诸色几微之处也。穷色性性入无边际者,色性所依之性,故云性性,性本无边,若研穷之,则入于无边际矣。)
(名数)色界第四禅,證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三、善现天,能现胜法之处。四、善见天,能见胜法之处。五、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俱舍颂疏世品一曰:「此五名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之第四禅天,为證得阿那含(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其处共有五天,即无烦天(无一切的烦杂)、无热天(无一切的热恼)、善现天(能现一切的胜法)、善见天(能见一切的胜法)、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之处)。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證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三品中,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品,故言九品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不来即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也。)
〔一、无烦天〕,谓此天苦乐两灭,心境不交,则无烦恼,故名无烦天也。(苦乐两灭者,离欲界苦及色界乐也。心境不交者,心与境不交接也。)
〔二、无热天〕,热即热恼。谓此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故名无热天也。(机括独行者,机谓弩牙,括与筈同,谓箭所受弦之处,皆取可发之义,以喻于心也。前苦乐之境虽灭,犹存能灭之念,故云机筈独行。至此天中,研究此心与境交接之念,无依无处,则无热恼,故云研交无地也。)
〔三、善见天〕,谓此天于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及一切沉垢,故名善见天也。(十方世界等者,谓一心在定,定能发慧,于慧心中,见十方界圆遍澄凝,更无世界内外尘象,及无心地昏沉之垢也。)
〔四、善现天〕,谓此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故名善现天也。(精见现前,陶铸无碍者,范土曰陶,镕金曰铸。以妙精明见陶铸,一切像空,无障碍故也。)
〔五、色究竟天〕,谓此天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故名色究竟天也。(究竟群几者,几谓几微,言究尽诸色几微之处也。穷色性性入无边际者,色性所依之性,故云性性,性本无边,若研穷之,则入于无边际矣。)
净居天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归命语上略)摩拿啰摩达摩三婆嚩费婆嚩迦他那。三。三。莎诃。第一句摩拿啰摩为意悦之义,受种种乐,故意悦也。第二句达摩三婆嚩为法生之义,此为佛所化生,不关于世天之垢,自法而生也。第三句,费婆嚩为随有之义,第四句迦他那为说之义,通上句曰随有所说,随彼法而生,以之解法为众生说法也。第五第六之三三,皆为其种子,阿为谛宣之义,契与不契皆离,实体与空同,极令空,故为重字。见大日经疏十。
【佛学大辞典】
(真言)(参见:五净居天)
(真言)(归命语上略)摩拿啰摩达摩三婆嚩费婆嚩迦他那。三。三。莎诃。第一句摩拿啰摩为意悦之义,受种种乐,故意悦也。第二句达摩三婆嚩为法生之义,此为佛所化生,不关于世天之垢,自法而生也。第三句,费婆嚩为随有之义,第四句迦他那为说之义,通上句曰随有所说,随彼法而生,以之解法为众生说法也。第五第六之三三,皆为其种子,阿为谛宣之义,契与不契皆离,实体与空同,极令空,故为重字。见大日经疏十。
【佛学大辞典】
(真言)(参见:五净居天)
五种不净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不净观)
(名数)(参见:不净观)
五种净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三者同前,四自死,诸鸟兽命尽自死者。五鸟残,鹰鹫等食他鸟兽所馀之肉也。见楞严会解。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会解)
〔一、不见杀〕,谓眼不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不闻杀〕,谓耳不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三、不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馀残者,是为净肉。
(名数)(参见: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初三者同前,四自死,诸鸟兽命尽自死者。五鸟残,鹰鹫等食他鸟兽所馀之肉也。见楞严会解。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会解)
〔一、不见杀〕,谓眼不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不闻杀〕,谓耳不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三、不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馀残者,是为净肉。
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五种净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诸食物依五事而清净,适于比丘之食,谓之净食。净者离过之义,如净命,净肉。一、火净,谓食物之宜烧煮者,如法烧煮之,熟方食之也。二、刀净,谓果物之宜以刀去其皮核者,如法去之,方食也。三、爪净,谓果物之宜以爪去其皮壳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四、蔫乾净,谓果物之蔫乾失生气,不堪更为种者,方取食之也。五、鸟啄净,谓取鸟之啄残者而食之也。已上五种,依火乃至鸟啄而为净食,故谓之火净食乃至鸟啄净食。见毗奈耶杂事三十六。四分律有十种之净法,前五种与上同。一火净,二刀净,三疮净(即爪净),四鸟啄破净,五不中种净(即蔫乾净)。见行事钞下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种方法清净之后,才适宜比丘进食,叫做净食。净是离过的意思。一、火净,即是食物如宜用火烧煮的,就应如法用火烧煮之后才食。二、刀净,即果物如须用刀去其皮核的,就应如法用刀去其皮核之后才食。三、爪净,谓果物如须用爪去其皮壳的,就应如法用爪去其皮壳之后才食。四、荐乾净,谓果物已经荐乾失掉生气,不堪再拿来作种的,方可取食。五、鸟啄净,谓取鸟啄食残馀的东西来食。
【三藏法数】
(出根本有部毗柰耶集)
佛制诸禁戒,令诸比丘,勿啖生气,若有草菜瓜果,当以火刀爪等先净之,方可得食。故有此五种净食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生气即生物也。)
〔一、火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火烧煮,令熟后方食之,是名火净。律云:以火触著。是也。
〔二、刀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刀去其皮核,然后食之,是名刀净。律云:以刀损坏。是也。
〔三、爪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爪甲去其皮壳,然后食之,是名爪净。律云:以爪甲伤损。是也。
〔四、蔫乾净〕,蔫乾者,物不鲜也。谓一切瓜果等物,自蔫自乾,不堪为种,比丘当食,是名蔫乾净。律云:自蔫乾不堪为种。是也。
〔五、鸟啄净〕,谓一切瓜果等物,若因鸟啄残损,比丘可食,是名鸟啄净。律云:鸟嘴啄损。是也。
(名数)诸食物依五事而清净,适于比丘之食,谓之净食。净者离过之义,如净命,净肉。一、火净,谓食物之宜烧煮者,如法烧煮之,熟方食之也。二、刀净,谓果物之宜以刀去其皮核者,如法去之,方食也。三、爪净,谓果物之宜以爪去其皮壳者,如法去之,方食也。四、蔫乾净,谓果物之蔫乾失生气,不堪更为种者,方取食之也。五、鸟啄净,谓取鸟之啄残者而食之也。已上五种,依火乃至鸟啄而为净食,故谓之火净食乃至鸟啄净食。见毗奈耶杂事三十六。四分律有十种之净法,前五种与上同。一火净,二刀净,三疮净(即爪净),四鸟啄破净,五不中种净(即蔫乾净)。见行事钞下二。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种方法清净之后,才适宜比丘进食,叫做净食。净是离过的意思。一、火净,即是食物如宜用火烧煮的,就应如法用火烧煮之后才食。二、刀净,即果物如须用刀去其皮核的,就应如法用刀去其皮核之后才食。三、爪净,谓果物如须用爪去其皮壳的,就应如法用爪去其皮壳之后才食。四、荐乾净,谓果物已经荐乾失掉生气,不堪再拿来作种的,方可取食。五、鸟啄净,谓取鸟啄食残馀的东西来食。
【三藏法数】
(出根本有部毗柰耶集)
佛制诸禁戒,令诸比丘,勿啖生气,若有草菜瓜果,当以火刀爪等先净之,方可得食。故有此五种净食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生气即生物也。)
〔一、火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火烧煮,令熟后方食之,是名火净。律云:以火触著。是也。
〔二、刀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刀去其皮核,然后食之,是名刀净。律云:以刀损坏。是也。
〔三、爪净〕,谓一切瓜果等物,先当以爪甲去其皮壳,然后食之,是名爪净。律云:以爪甲伤损。是也。
〔四、蔫乾净〕,蔫乾者,物不鲜也。谓一切瓜果等物,自蔫自乾,不堪为种,比丘当食,是名蔫乾净。律云:自蔫乾不堪为种。是也。
〔五、鸟啄净〕,谓一切瓜果等物,若因鸟啄残损,比丘可食,是名鸟啄净。律云:鸟嘴啄损。是也。
不才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才不净也,指斥言句葛藤。临济录曰:「山僧今时,事不获已,话度说出许多不才净,你且莫错。」
(术语)不才不净也,指斥言句葛藤。临济录曰:「山僧今时,事不获已,话度说出许多不才净,你且莫错。」
不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污秽也,鄙陋也,丑恶也,过罪也。
【佛学次第统编】
谛观众生,非惟苦、空、无常、无我,亦且不净。谓七不净。前四是在胎不净,后三是出胎不净。
一、种子不净 静观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 本精血和合,是受生不净。
三、居处不净 住腹中生藏之下,熟脏之上,是居处不净。
四、所食不净 在胎惟饮母血,是所食不净。
五、初生不净 十月满足,从产门出,是初生不净。
六、举体不净 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
七、究竟不净 命尽终归腐烂,是究竟不净。
(术语)污秽也,鄙陋也,丑恶也,过罪也。
【佛学次第统编】
谛观众生,非惟苦、空、无常、无我,亦且不净。谓七不净。前四是在胎不净,后三是出胎不净。
一、种子不净 静观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 本精血和合,是受生不净。
三、居处不净 住腹中生藏之下,熟脏之上,是居处不净。
四、所食不净 在胎惟饮母血,是所食不净。
五、初生不净 十月满足,从产门出,是初生不净。
六、举体不净 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
七、究竟不净 命尽终归腐烂,是究竟不净。
不净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非梵行。梵者清净之义。非梵行谓淫事也。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梵网经疏下曰:「淫戒名非梵行。鄙陋之事,故言非净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非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非梵行是指淫事,因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
(术语)又云非梵行。梵者清净之义。非梵行谓淫事也。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梵网经疏下曰:「淫戒名非梵行。鄙陋之事,故言非净行。」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非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非梵行是指淫事,因爱染污心,故名不净行。
不净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律中见闻疑之肉为不清净,禁食之。大乘教则无论净不净总制之,(参见:五种净肉)
【佛学常见辞汇】
不清净的肉。
(术语)小乘律中见闻疑之肉为不清净,禁食之。大乘教则无论净不净总制之,(参见:五种净肉)
【佛学常见辞汇】
不清净的肉。
不净纸
【佛学大辞典】
(杂名)拭不净之纸也。临济录曰:「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杂名)拭不净之纸也。临济录曰:「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不净施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布施之一。以妄心求神福报而行布施者。见智度论十一。
【三藏法数】
谓以妄心,求于福报而行布施。如般若经云:或畏失财故施与,或恐诃骂故施与,或为求势故施与,如是种种因缘,与净相违,是名不净施。
(术语)二种布施之一。以妄心求神福报而行布施者。见智度论十一。
【三藏法数】
谓以妄心,求于福报而行布施。如般若经云:或畏失财故施与,或恐诃骂故施与,或为求势故施与,如是种种因缘,与净相违,是名不净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