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8,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净肉
净衣
净地
结净地法
净印法问经
净妙
净妙华三昧
净佛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净住
净住子
净住舍
净住社
净戒
佛类词典(续上)
净行者吉祥印净肉
净衣
净地
结净地法
净印法问经
净妙
净妙华三昧
净佛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净住
净住子
净住舍
净住社
净戒
净行者吉祥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大梵天王印之名也。(参见:大梵天)
(印相)大梵天王印之名也。(参见:大梵天)
大梵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天名)Maha%brahman,梵者清净之义,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通名,今谓其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初禅天为色界四禅之最初者,故特附以梵天之名,其中分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大梵为君。梵辅为臣,梵众为民。大梵天所得之禅定,称为中间禅。位于初禅与二禅中间之禅定也。慧苑音义上曰:「梵谓梵摩,具谓跋滥摩,此谓清净。」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智度论三十五曰:「梵者色界,都名也。」正理论三十一曰:「广善所生故名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获得中间定故,最初生故,最初没故,威德等胜故,名为大。」彼名为尸弃,译言火或顶髻,彼顶上结髻如火,以表入于火光定,故名。彼在初禅天,最先生。故自念我无父母,自然而生,我为娑婆世界之主。法华经序品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王。」大般若经五百七十曰:「堪忍世界主,持髻梵王。」智度论一曰:「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梵天王名式弃。」法华文句二曰:「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呼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名。」彼深信正法,每佛出世,必先来请转法轮。又常在佛之右边,手持白拂,以对于帝释。
【佛学常见辞汇】
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净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食而无罪之肉云净肉。有三种,五种,九种。(参见:食)
(术语)比丘食而无罪之肉云净肉。有三种,五种,九种。(参见:食)
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术语)梵语阿贺罗A^ha%ra,总谓增益身心者。俱舍论十曰:「毗婆沙说,食于二时能为食事,俱得名食。一初食时能除饥渴,二消化已资根及大。」分(参见:二食条,四食),五种净食条。馀见以下附录。
净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参见:护摩)),但俗人一般著白衣。
(衣服)祈请神佛时所著之清净衣也。真言师各依其修法而异其色((参见:护摩)),但俗人一般著白衣。
净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住而无罪之地云净地。有清净其地之法。
(术语)比丘住而无罪之地云净地。有清净其地之法。
结净地法
【佛学大辞典】
(仪式)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刍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时若但三人者,应一苾刍告馀苾刍言:诸具寿(比丘之称)皆可用心印如此处,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作净厨,第二第三应如是说。三如牛卧,其寺屋犹如牧牛处处起卧散漫,房门无有定处,纵不作法此处即成其净。四故废处,是久经僧舍废处,如重来者至旧触处即为净。然是不得经宿,越宿即应作法。五秉法作,秉白二羯磨法结界,文如白一羯磨中所说。
(仪式)行事钞下二之一曰:「五分诸比丘欲羯磨于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或通结坊间作净地并听。若通结,应云此住处共住共布萨,僧今结净地除某处。」寄归传二有五种之净地:一起心作,初造寺时定基石已,若一苾刍为检校人,应起如是心,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当作净厨。二共印持,定寺基时若但三人者,应一苾刍告馀苾刍言:诸具寿(比丘之称)皆可用心印如此处,于此一寺或可一房为僧作净厨,第二第三应如是说。三如牛卧,其寺屋犹如牧牛处处起卧散漫,房门无有定处,纵不作法此处即成其净。四故废处,是久经僧舍废处,如重来者至旧触处即为净。然是不得经宿,越宿即应作法。五秉法作,秉白二羯磨法结界,文如白一羯磨中所说。
净印法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海意菩萨所问法印经之略名。
(经名)海意菩萨所问法印经之略名。
净妙
【佛学大辞典】
(杂语)清净微妙也。法华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美妙。
(杂语)清净微妙也。法华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美妙。
净妙华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术语)百八三昧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净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浅深胜劣之别,究竟之真佛云净佛。大日经疏八曰:「言净佛者,声闻法中,阿罗汉亦名为佛。诸馀大乘未了义经亦有成佛义,然不得名为遮净。今正明本心常佛,故以净字甄之。」是台宗斥法相之成佛,谓为有为之报佛,梦中之权果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究竟的真佛。
(术语)佛有浅深胜劣之别,究竟之真佛云净佛。大日经疏八曰:「言净佛者,声闻法中,阿罗汉亦名为佛。诸馀大乘未了义经亦有成佛义,然不得名为遮净。今正明本心常佛,故以净字甄之。」是台宗斥法相之成佛,谓为有为之报佛,梦中之权果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究竟的真佛。
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又维摩经佛国品所谓「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净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于所化众生之净秽,所化之众生清净,则其土清净,所化之众生污秽,则其土亦污秽。故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今日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教,而身成就清净之善业故当来往生彼佛国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报,共得清净。因之而教化众生,谓之成就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菩萨成佛时感得之国土,盖欲令当来自身所住之国土清净,必先清净己心,己心清净,则其国土得清净也。故菩萨发大愿心,成就当来己净土,而清净心行,谓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者,又维摩经佛国品所谓「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净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于所化众生之净秽,所化之众生清净,则其土清净,所化之众生污秽,则其土亦污秽。故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今日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教,而身成就清净之善业故当来往生彼佛国土,能所之二化,依正之二报,共得清净。因之而教化众生,谓之成就众生。法华经信解品曰:「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
净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寺名十种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寺的十种名称之一。
(术语)寺名十种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寺的十种名称之一。
净住子
【佛学大辞典】
(书名)齐萧子良撰。谓以沙门净身口七支,不起诸恶,长养增进菩提善根,如是修习成佛无差,则能绍续三世佛种。是佛之子,故曰净住子。
(书名)齐萧子良撰。谓以沙门净身口七支,不起诸恶,长养增进菩提善根,如是修习成佛无差,则能绍续三世佛种。是佛之子,故曰净住子。
净住舍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寺或名净住舍。见法苑珠林。谓清净安住之所也。
(杂名)佛寺或名净住舍。见法苑珠林。谓清净安住之所也。
净住社
【佛学大辞典】
(杂名)齐宣王募僧俗行净住之法,名曰净住社。见僧史略下。
(杂名)齐宣王募僧俗行净住之法,名曰净住社。见僧史略下。
净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净之戒行也。法华经序品曰:「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戒行。
(术语)清净之戒行也。法华经序品曰:「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的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