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冷署
冷落清闲的官署。 明 陈元素 《赠锦衣卫经历白超宗》诗:“冷署久淹殊不恶,请看三载著书存。” 清 方文 《雨夜宿徐子九明府署中》诗:“荒城如古塞,冷署若秋山。”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案牘付之幕僚,耳目寄之胥吏,閲歷利弊,适济奸贪,又不如京朝官之冷署浮沉,不致殃民误国也。”
《國語辭典》:冷局  拼音:lěng jú
不受重视的职位或部门。《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人道他晚年一第,又居冷局,替他气闷,他欣然自如。」
分類:冷落衙门
《漢語大詞典》:寂漠
(1).同“ 寂寞 ”。空虚。《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2).同“ 寂寞 ”。寂静;沉寂。《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3).同“ 寂寞 ”。清静;恬淡。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4).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國語辭典》:荒漠  拼音:huāng mò
1.形容荒凉而广阔。如:「荒漠地区」。
2.泛指雨量稀少、气候乾燥、人口密度极低的地区。按地表组成可分为沙漠、岩漠、砾漠等。一般仅可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植物。动物则具穴居、夏眠等特性。
《漢語大詞典》:秋殿
冷落的宫殿;秋日的殿堂。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还行秋殿层楼,御輦□从好仇。” 唐 李华 《长门怨》诗:“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前蜀 韦庄 《尹喜宅》诗:“荒原秋殿柏萧萧,何代风烟占寂寥。”
《漢語大詞典》:奉帚
亦作“ 奉帚 ”。 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四:“ 班姬 失宠颜不开,奉箒供养 长信臺 。”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
《國語辭典》:冷清清  拼音:lěng qīng qīng
1.形容环境萧条、寂静。《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这个茶馆里冷清清的,料想今日也没甚人来了。」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出:「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寂寞、孤单。《元曲选。鸳鸯被。第一折》:「他一去几多时,杳没个音书来至。撇得我冷清清泪似丝,闷恹恹过日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每日仍只是这几碗黄齑,夜间单留六老一人冷清清的在灵前伴宿。」
《漢語大詞典》:阒其(闃其)
(1).断绝的样子。
(2).寂静冷落貌。 宋 王禹偁 《送乐良秀才谒梁中谏序》:“以至自官僚分司,以贰车左降 淮水 之涘,衡门闃其,甑有委尘,突无黔色。”参见“ 闃其无人 ”。
《國語辭典》:阒其无人(闃其無人)  拼音:qù qí wú rén
寂静空旷没有人迹。如:「每到深夜,山中总是阒其无人。」
《漢語大詞典》:凄凛(淒凜)
凄清寒冷。《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 晋 湛方生 《秋夜赋》:“气入肌以凄凛,风洒林而萧索。” 明 方孝孺 《菊趣轩记》:“菊之为物,扬英发秀於风霜凄凛之际,有类乎盛德之士。”
(1).寒冷。 宋 苏轼 《秋怀》诗之一:“苦热念西风,常恐来无时。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
(2).寂寞冷落。 明 方孝孺 《题李白对月饮图》诗:“江风吹人色凄凛,此时对月谁能寝。” 清 钱谦益 《饮酒》诗之七:“况乃官又罢,颂繫受凄凛。已矣归去来,无为叹苒荏。”
《漢語大詞典》:寒杵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唐 岑参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唐 皇甫曾 《寻刘处士》诗:“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漢語大詞典》:闲冷(閒冷)
亦作“闲冷”。
(1).清闲冷落。亦指清闲冷落的官职或处境。 宋 苏辙 《代陈汝羲学士南京谢表》:“伏念臣早蒙器使,屡试烦难。任重多忧,积衰成病。乞身闲冷,但求安养於餘生;絶意功名,不復干求於当世。”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上时方稽古博雅,若书画奇工得以待詔日亲近,往往获褒赐,而琴工独閒冷。” 宋 陆游 《承议张君墓志铭》:“晚官药局,尤号闲冷,顾无所施其才。”
(2).幽闲冷寂。 清 梅曾亮 《陈拜乡诗序》:“﹝ 张渊甫 ﹞善説经,志欲得一校官以就其业。故所作或閒冷孤逸,或清醇淡古。”
(3).无关紧要。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上》:“孟子文字之妙,全在闲冷处著精神。”
《漢語大詞典》:寂蔑
(1).沉寂;声息俱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以丞相録尚书事,假节”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 魏 ,竟是谁乎?何其寂蔑而无闻!” 南朝 梁 沈约 《辩圣论》:“圣人盖人中之含明德尽照精粹凝玄者,或三圣并时,或千载寂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鄱阳 、 云安 ,道阻且长,音尘寂蔑,永以三叹。”
(2).引申指空无。 唐 韩愈 《袁州刺史谢上表》:“臣以愚陋无堪,累蒙朝廷奬用,掌誥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寂蔑。”
(3).冷清孤单。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蔑。”
《國語辭典》:消索  拼音:xiāo suǒ
萧条、不景气。《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问道:『你家搬在那里好么?』八老道:『甚是消索。』」《红楼梦》第一○三回:「那夏家先前不住在京里,因近年消索,又记挂著女孩,新近搬进京来。」
《漢語大詞典》:雀罗门(雀羅門)
史记·汲郑列传:“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后以“雀罗门”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 唐 刘禹锡 《有感》诗:“昨宵 凤池 客,今日雀罗门。”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惟君綈袍信,到我雀罗门。” 明 唐顺之 《宪副饶湖田见过陈渡草堂赋此为赠》:“岂知綉斧客,还过雀罗门。”
《漢語大詞典》:寒房
(1).寒冷的房屋。 唐 杜甫 《夜》诗:“絶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唐 无可 《题青龙寺纵公房》诗:“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圆。”
(2).指凄清冷落的房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薰风拂柳控寒房,肠断 萧娘 ,梦断 萧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