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冤枉  拼音:yuān wǎng
1.冤屈。多指无辜被诬或无故受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周章道路,要候执事,叩头流血,申诉冤枉。」《老残游记》第三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难道没有冤枉吗?」
2.给无辜者加上罪名。《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平日间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赌神罚咒,那个肯重叠还价?」
3.吃亏、不值得。如:「这钱花得有点冤枉。」
《漢語大詞典》:冤滞(冤滯)
滞留未申的冤狱。晋书·姚兴载记上:“ 兴 常临 諮议堂 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冤滞。” 宋 苏轼 《元祐三年六月德音赦文》:“切虑四方狱犴,冤滞尚多。”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沙门护法,人称 胡广 中庸;北府开衙,谁疏 王涯 冤滞?”
分類:滞留冤狱
《漢語大詞典》:冤亲(冤親)
指仇人和亲人。 五代 守澄 《景福寺重修思道和尚塔铭》:“冤亲普摄,凡圣齐收。”
《國語辭典》:冤禽  拼音:yuān qín
精卫的别名。参见「精卫」条。
分類:精卫
《國語辭典》:冤雠(冤讎)  拼音:yuān chóu
仇恨。《水浒传》第八回:「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雠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大人既与小生做主,成其婚姻,这金声便是小生的岳父了。不可结了冤雠,伏乞饶恕!」也作「冤仇」。
《國語辭典》: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仇恨。《薛仁贵征辽事略》:「您三将略住!你不知我有冤屈,被此贼杀吾兄,今日当报奇冤。」《西游记》第六回:「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也作「冤雠」。
《國語辭典》:含冤  拼音:hán yuān
蒙受冤屈。《儒林外史》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
分類:含冤
《漢語大詞典》:冤民
受冤屈的人。汉书·于定国传:“ 张释之 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颜师古 注:“言决罪皆当。”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治化》:“小大之狱无冤民。”明史·循吏传·田铎:“御史行部至 蓬 ,寂无讼者,讶之。已,乃知州无冤民也,太息而去。”
分類:受冤冤屈
《国语辞典》:沉冤  拼音:chén yuān
难以昭雪的冤屈。唐。李涉〈与弟渤新罗剑歌〉:「雷焕张华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说。」《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漢語大詞典》:称冤(稱冤)
诉说冤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二:“ 王少林 之为 郿县 也,路逕此亭,亭长曰:‘亭凶杀人。’ 少林 曰:‘仁胜凶邪,何鬼敢忤。’遂宿,夜中闻女子称寃之声。”
《漢語大詞典》:沈冤
亦作“沉冤”。 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唐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雷焕 张华 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説?” 宋 张商英 《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愬。”《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凭君莫把沉冤説,十日 扬州 抵得无?”
《漢語大詞典》:冤愤(冤憤)
冤屈而愤恨。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殁,遭罹祸乱,冤愤痛酷,天下所知。” 元 郝经 《幽思》诗之三:“精卫苦填海,冤愤一何愚。”
分類:冤屈愤恨
《漢語大詞典》:冤气(冤氣)
因受冤屈而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唐 沈佺期 《狱中闻驾幸长安》诗之一:“扈从由来是 方朔 ,为申冤气在 长平 。”《荡寇志》第九八回:“你我的冤气又不知何日出也。”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直到清算斗争时,老汉才把冤气吐尽。”
《漢語大詞典》:洗冤
昭雪冤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昨卑人已上洗寃之牘,想圣主即有赦罪之条。”
《國語辭典》:冤苦  拼音:yuān kǔ
冤屈悲苦。《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八出》:「一点幽魂,满怀冤苦。」
分類:冤屈痛苦
《國語辭典》:诉冤(訴冤)  拼音:sù yuān
对人陈述自己所受的冤屈。唐。刘长卿〈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去国空回首,怀贤欲诉冤。」《红楼梦》第六○回:「夏婆子听了,又气又怕,便欲去找艾官问他,又要往探春前去诉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