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冕辂(冕辂)
冮淹为萧太傅谢舆驾亲幸表伏愿陛下赐止冕辂时停云驾则俗践知方臣蹈厚泰
《漢語大詞典》:平冕
古代天子郊祭及临轩,皇太子侍祭,王公、大臣等助祭时戴的冠冕。晋书·舆服志:“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庙,元会临轩,黑介幘、通天冠、平冕。”晋书·舆服志:“平冕,王公、卿助祭於郊庙服之。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綬。”隋书·礼仪志六:“皇太子……其侍祀则平冕九旒。”隋书·礼仪志六:“凡公及位从公、五等诸侯,助祭郊庙,皆平冕九旒。”
《漢語大詞典》:衣冕
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北史·蠕蠕传:“寻封 阿那瓌 朔方郡公 、 蠕蠕王 ,赐以衣冕,加之軺、盖,禄从仪卫,同于戚藩。”
《漢語大詞典》:黄冕
黄色之冠。天子所服。 汉 刘向 说苑·辨物:“於是乃备黄冕,带黄绅,斋于中宫。”隋书·礼仪志六:“ 后周 设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祭皇地祇、祀中央上帝,则黄衣黄冕。” 宋 范仲淹 《咏史·陶唐氏》:“纯衣黄冕歷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
分類:黄色帝王
《漢語大詞典》:释冕(釋冕)
(1).脱去冠冕。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
(2).引申为辞官。 晋 石崇 《思归叹》诗:“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紱兮希 彭 聃 。”
《漢語大詞典》:裨冕
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仪礼·觐礼:“侯氏裨冕,释币于禰。” 郑玄 注:“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为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餘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礼记·曾子问:“大祝裨冕,执束帛。” 郑玄 注:“裨冕者,接神则祭服也,诸侯之卿大夫所服。裨冕,絺冕、玄冕也。士服爵弁服,大祝裨冕则大夫。”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孔子家语·辩乐》:“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王肃 注:“衮冕之属通谓之裨冕。”
《漢語大詞典》:珠冕
古代天子之冠,其上饰有垂珠,故名。 汉 蔡邕 独断:“珠冕……古者天子冠所加者。”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金轮豹饰,珠冕龙衣。”
《國語辭典》:加冕  拼音:jiā miǎn
欧洲某些国家君主即位时所行的加冠礼。始于东罗马帝国利奥一世即位,由君士坦丁大主教为其加冕。此后各国每援其例,但仪式繁简不同。
《國語辭典》:加冠  拼音:jiā guān
1.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戴帽子。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高级汉语词典》:韨冕
敝膝和帽子
《骈字类编》:冕上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疏前后邃延者言十二旒在前后垂而深邃以延覆冕上故云前后邃延
分类:冕上
《骈字类编》:绣冕(绣冕)
隋书礼仪志三公之服九五曰绣冕
《骈字类编》:素冕
隋书礼仪志后周设司服官掌皇帝十二服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则素衣素冕
《骈字类编》:天冕
唐 柳宗元 界围岩水帘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宋 张耒 至日有感二首 其二 未央晓贺瞻天冕,正在炉烟缥缈中。
《漢語大詞典》:组冕(組冕)
组绶和冠冕。借指官位。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差池分组冕,合沓起蒿莱。” 明 王嗣奭 《杜臆》卷九:“‘分组冕’‘起蒿莱’者纷然,不必 伊 周 之地,皆登 屈 宋 之才。”
《漢語大詞典》:舆冕(輿冕)
车乘衣冠。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愿以此力普被幽明。”
分類:车乘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