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二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于列子三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刹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三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常巡阎浮提内,人皆敬愿。已曾于过去佛处发愿,一兽一日一夜遍历阎浮提,馀十一兽,安住修慈。由七月一日,鼠为其首,二牛,三寅乃至十三,旋再从鼠起,是故此土多禽兽,能行教化。然此有权实二种,其权者在宝山中,常修众生缘之恶,其实者能恼乱行人,故于邪想之坐禅,或现少男少女乃至种种禽兽之形,或使人娱乐,或使人恐怖,是禅定魔三种中之时媚鬼也。此时行者持其时识其兽,呼其名而呵之,必逃去云。
三十六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时各有三兽。总为三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为三十二时,即有三十六兽。寅有三: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三:狐,兔,貉;辰有三: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三:蝉,鲤,蛇;午有三:鹿,马,獐;未有三: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三:狖,猿,猴;酉有三:乌,鸡,雉;戌有三:狗,狼,豺;此九属西方金也。亥有三:豕,貐,猪;子有三:猫,鼠,伏翼;丑有三:牛,蟹,鳖;此九属北方水也。」止观八之二开三十六兽为百八兽。但三十六兽出列子及琅琊代醉篇。
百八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三十六兽各开三兽为百八,止观列记其名。
三兽
【佛学大辞典】
(譬喻)兔马象也。三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为河水,譬三乘为三兽。三乘之人,虽證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然从其浅深而生如此之差别。天台以之为四教中通教之教理。涅槃经二十三曰:「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也。是大涅槃唯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同二十七曰:「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不得名为佛性。(中略)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何以故?不见佛性故。」优婆塞戒经一曰:「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止观六曰:「涅槃名为三兽渡河,通教观意。」同辅行曰:「三人如兽,真如水底。」
三兽渡河
【佛学大辞典】
(譬喻)婆沙论。三兽渡河。兔浮水上。马及一半。象穷底。喻菩萨缘觉声闻。所得有浅深也。说(参见:三兽)。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并法华玄义)
三兽喻三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三界,取證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断习气尽,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曰思惑。习气者,即见、思馀习之气分也。)
〔二、马渡河〕,马渡河者,喻缘觉之人也。谓缘觉修十二因缘,断见、思惑,虽兼断习气,未能净尽,而證真空之理。如马之渡河,虽不至底,而渐深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兔渡河〕,兔渡河者,喻声闻之人也。谓声闻修四谛法,断见、思惑,未能除断习气,而但證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过,不能深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室兽摩罗
【佛学大辞典】
(动物)又作失兽磨罗,失守磨罗。失收磨罗。鳄鱼之类。善见论十七曰:「失守摩罗者,鳄鱼也。」玄应音义十七曰:「失兽摩罗,或言失收么罗,此云煞子鱼也。善见律译云鳄鱼也。」唯识秘演二本曰:「室兽摩罗,傍生类也。形如壁蛒,小者二丈,大者百尺。」梵S/is/uma%ra。
宝兽摩罗
【佛学大辞典】
(动物)即失收摩罗。翻译名义集谓是鳄鱼。六波罗蜜多经不退转品曰:「宝兽摩罗水族之类。」
兽主
【佛学大辞典】
(流派)梵名播输钵多Pas/upati,唯识论所说五种外道之一。
恶兽啖
【三藏法数】
谓人或于山林,因被虎狼恶兽之所啖食,是为横死。
除畏恶兽心
【三藏法数】
谓月盛满之时,一切幽暗,无不照烛,令诸旷野夜行之人,恶兽出没,悉能明见,而无怖畏之心。犹如来说法,开示众生正见,烦恼盖障,悉皆除灭也。
令诸兽不放逸
【三藏法数】
谓如来无畏说法,为令一切众生,守护身语,心不放逸;若有行恶法者,悉知惭愧,而生悔心。犹师子震吼,令一切诸兽皆不放逸也。
令诸兽依附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无畏力,宣说正法,为欲开示一切邪见众生,悉令正信,不为外道所惑。犹师子震吼,能令诸兽,离彼窟穴,悉来依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