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丁字库
辰放氏
皮车
皮影戏
鞣料
肩部
《漢語大詞典》:丁字库(丁字庫)
明 代内府十库之一。专储铜铁、兽皮等物,以备御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丁字库,每岁 浙江 等处办纳生漆、桐油纸……建铁等件,以备御用监,内官监奏准领取。”明史·食货志三:“内府凡十库……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
《漢語大詞典》:辰放氏
传说中的人物。最初教民穿兽皮以抵御风霜。
《漢語大詞典》:皮车(皮車)
古代用兽皮装饰的车。周礼·天官·司裘:“大丧,廞裘,饰皮车。” 贾公彦 疏:“云饰皮车者,亦谓明器之车,以皮饰之。” 孙诒让 正义:“此革路亦称皮车。皮、革,散文通。新序·杂事篇云‘ 中行穆子 皮车十乘’,谓兵车也。”
《國語辭典》:皮影戏(皮影戲)  拼音:pí yǐng xì
以纸或皮制成人物剪影,借灯光投影在布幕上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根据《史记》、《搜神记》的记载,汉武帝时已有类似皮影戏的出现,演变至宋代甚为流行。明、清两代,民间表演皮影戏风气已十分普遍。表演时用木板搭起一平台做为影台,台上挂起布幕做为影窗,利用灯光将剪影投射在布幕上,艺人一边操纵剪影,一边配合音乐演唱,其内容多取材通俗章回小说。也称为「皮猴戏」、「驴皮影」、「影戏」。
《國語辭典》:影戏(影戲)  拼音:yǐng xì
1.旧称电影为「影戏」。
2.以纸张或皮革制成人物的剪影,借灯光投影在布幕上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参见「皮影戏」条。
《國語辭典》:鞣料  拼音:róu liào
用来使皮革柔软的物质。如鱼油、栲胶等。
《漢語大詞典》:肩部
在形状、位置或作用上与人肩相似的部分
背部和肋部到面部和头部之间的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