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内外兼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明中前四明为外明,第五为内明。五明兼备者曰兼明。
【佛学常见辞汇】
五明中之前四明为外明,第五明为内明,五明兼备,谓之兼明。
兼行六度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行五品之第四。修正观之外兼行布施等六度之位。(参见:五品)
【三藏法数】
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兼利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他兼利也。无量寿经上曰:「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止观五上曰:「自匠匠他,兼利具足。」
【佛学常见辞汇】
自他两利。
兼但对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之名目。五时中,前四时之说相也。第一之华严时圆教兼别教而说,故云兼,第二之阿含时,但说藏教,故云但,第三之方等时,藏通别圆之四教,彼此对望而说,故云对,第四之般若时,圆教挟对藏通别之三而说,故云带。玄义一上曰:「当知华严兼,三藏但,方等对,般若带。此经无复兼但对带,专是正直无上之道,故称为妙法也。」
义兼两向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一文上下异义也。
显密兼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兼修显密二教之学,即学修一代之佛法也。
兼为
【三藏法数】
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而大海劫火,不能为障,是名兼为。(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被兼为机
【三藏法数】
谓人闻此经,虽未悟入,而能信受,成坚固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此约未證悟者,称之为兼,是名被兼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