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31,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关升
燕关
关陇
关节
不相关
东关
关身
上关
关南
关决
关右
散关
守关
北关
蓝关
《漢語大詞典》:关升(關陞)
见“ 关陞 ”。
亦作“ 关升 ”。 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陞,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歷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復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陞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漢語大詞典》:燕关(燕關)
指 山海关 。 元 周伯琦 《野狐岭》诗:“其阴控 朔 部,其阳接 燕 关。” 清 姚鼐 《题〈梦楼集〉诗》:“ 燕 关秋气联吟袂, 江 寺潮声接卧幃。” 李木庵 《延安雅集》诗:“一自 辽阳 弃甌脱, 燕 关不固胡尘越。”
分類:山海关
《漢語大詞典》:关陇(關隴)
指 关中 和 甘肃 东部一带地区。后汉书·公孙述传:“令 汉 帝释 关 陇 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 汉 月明 关 陇 ,胡云聚塞垣。”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之四:“可怜 庾信 多才思, 关 陇 乡心已不堪。”
《國語辭典》:关节(關節)  拼音:guān jié
1.身体中骨与骨相衔合而可转动的部分。如:「膝关节」、「指关节」。
2.事情进展的重要阶段。如:「现在正是胜败存亡的关节,凡事都要更加小心,以免功亏一篑。」
3.暗中请托、贿赂。《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4.暗号。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我想燕人不晓秦声,不免即在琴声之内,暗送一个关节。」
5.计谋。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你为公差事来到这里,不知你怎生做兀的关节?」
《国语辞典》:不相关(不相关)  拼音:bù xiāng guān
彼此间没有关联或影响。如:「这桩命案和他的失踪是不相关的。」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词:「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漢語大詞典》:东关(東關)
(1).关隘名。 三国 吴 诸葛恪 筑。为 魏 、 晋 、 南北朝 时的要冲。故址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西南 濡须山 上。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 东关 无一战之劳,涂中罕千金之费。” 唐 李涉 《送王六觐巢县叔父》诗之一:“ 巢 岸南分战鸟山,水云程尽到 东关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山川要险》
(2).复姓。 春秋 晋 有 东关嬖五 。
《骈字类编》:关身(关身)
宋 陆游 闲居自述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骈字类编》:上关(上关)
唐六典司门郎中凡关二十有六为上中下之差上关六中关一十三下关七以限中外隔华夷设险作固闲邪止暴在又宋书礼志皇宋受终每因晋旧制律令条章同规 昔若事有宜必合惩改则当上关诏书下由朝议县诸日月垂则后昆岂得因外府之乖谬以为盛宋之兴典
分类:上关
《漢語大詞典》:关南(關南)
古地区名。 北宋 时指 瓦桥 、 益津 、 淤口 三关以南的地区。约当今 河北省 白洋淀 以东的 大清河 流域以南至 河间县 一带。宋史·崔彦进传:“领兵屯 关南 ,以功加检校太尉。是秋, 契丹 侵 遂城 , 彦进 与 刘廷翰 、 崔翰 等击破之,斩首万级。五年,车驾北巡,以 彦进 为 关南 都部署。”
《漢語大詞典》:关决(關決)
(1).报请决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金史·左企弓传:“ 辽 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君立朝未数年,凡閲三部,皆在本科。本科者,凡诸曹章奏,悉从关决。”
(2).指决断。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读书五失:“经术隐奥,茫乎其无所适从,泛然而无所关决。”
(3).参与决策。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时余为礼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关决。” 唐 柳宗元 《潞州兵曹柳君墓志》:“其勾稽摘发,毗赞关决,无不胜职。”
《漢語大詞典》:关右(關右)
指 潼关 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 汉 王粲 《从军行》:“相公征 关 右,赫怒震天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圣朝西顾, 关 右震惶。”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 元一 代居 关 右,世业三 秦 ,亲睹欃枪,媸妍必记。”
分類:潼关地理
《國語辭典》:散关(散關)  拼音:sàn guān
大散关的别名。参见「大散关」条。
分類:陕西宝鸡
《國語辭典》:大散关(大散關)  拼音:dà sàn guān
地名。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交通的孔道。南宋时,与金在此分界。也称为「散关」、「崤谷」。
《韵府拾遗 删韵》:守关(守关)
周书文帝纪齐神武袭陷潼关侵华阴太祖率诸军屯霸上以待之齐神武留其将薛瑾守关而退太祖乃进军讨瑾
分类:守关
《漢語大詞典》:北关
南宋首都临安城的北门。例如: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國語辭典》:蓝关(藍關)  拼音:lán guān
蓝田关的简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秦朝称为「峣关」,北周称为「青尼关」。可通河南、湖北二省,地理位置重要。
分類:蓝田
《國語辭典》:蓝田(藍田)  拼音:lán tián
1.县名。位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南,秦岭之北。
2.山名。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相传此山出美玉。
3.河川名。位于湖南省安化县东南,源于大步岭,在湘潭县城西南注入湘江。也称为「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