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保塘、保唐。清浙江海宁人,一作嘉兴人,字铁江,号兰伯。咸丰九年举人,历任四川什邡、定远、大足等县知县。曾主讲尊经书院。治《周礼》,撰补注、补疏、正义、勘误各若干条。有《清风室文钞》。

人物简介

维基
何庆恩,字苏泉,号兰舫,贵州开阳人,清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咸丰十年(1860年)庚辰清文宗三旬恩科进士,三甲七十四名,签分福建候选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897 【介绍】: 清直隶高阳人,字寄云,号兰孙。咸丰二年进士。授编修。充大阿哥师傅。同光间历任吏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于中法、中日战争皆主战。策动弹劾李鸿章。为学守程朱。卒谥文正。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二
字畹芬,武进人,直隶知县承衍女,赵承榖聘室。
词综补
畹芬,许字赵承榖,庚申粤匪陷常州,赵氏阖门殉难。女随父任,所随母病,刲股和药以进,殆母卒,静兰忆母痛夫,作绝命词,投缳自尽。同治元年,持旨旌表。

人物简介

维基
穆兰泰(1822年—?),字芷衫,号云罕,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咸丰壬子科举人,癸丑科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坐办秋审处,因受贿被革职。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叶衍兰(1823-1897) 字兰台,号南雪。番禺(今广州)人,原籍浙江余姚。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户部主事。赋诗绮才惊人,有"梁鸳鸯"之目。既长,以工词负时誉,与沈世良、汪瑔并称"粤东三家"。刻意于吴文英,而得张炎之神,反映时事之什,允称词史。又工书,精鉴赏,手绘清代学者遗像,各附以小传,成《清代学者象传》,自顾亭林至魏默深凡百十七人,其孙恭绰,为影印传世。又摹陈其年填词图、清微道人空山听雨图等。弟子昌广生、潘飞声等皆以诗名于时。有《课余琐谈》、《馆阁爵里考》、《番禺县续志稿》、《剪松阁随笔》、《中华画人室随笔》、《海岳楼诗》、《秋梦庵词》等。

人物简介

简介
蒋燕(1824-1886),字焕如,号宾乃,一字小兰,江阴人。国学生,敕授儒林郎,覃恩诰授朝议大夫晋授中议大夫蓝翎员外郎。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杨士芳(1826~1903),字兰如,号芸堂,清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 杨氏出身贫困农家,奋发向学,咸丰三年(1853)中秀才,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为宜兰首位且唯一的进士,曾被分派浙江绍兴知县,但因父丧在家守制,从此长居宜兰,未曾任官,终生热心投入地方文教事务。同治八年(1869)倡建孔子庙,同治十三年(1874)请建延平郡王郑成功专祠于台南,奉敕照准。光绪元年(1875)应聘为仰山书院院长,作育英才近三十年。日本领台之后,受聘为宜兰厅参事,明治三十二年(1899)与李望洋等倡募款兴建碧霞宫,奉祀岳武穆王。杨氏对宜兰文风贡献卓著,后人为缅怀其风范,将其故居地命名为「进士里」。

人物简介

维基
周兰,原名玉麒,字兰友,号伯荪,浙江仁和县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二甲第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工书法,其隶书、篆书气势雄浑,为时人称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0 【介绍】: 清河南禹州人。同治元年副贡,选宝丰县教谕。捐升知县,两署安徽盱眙,有善政。光绪间以河防出力,保升知府,以道员用。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
卢德仪,字俪兰,一字梅邻,黄岩人。举人埙女孙,肃炡女,同县王维龄室,同治庚午举人太常寺少卿彦威、诸生彦澄、通判彦载、彦武、彦戠母。有《焦尾阁遗稿》。
夏献馨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夏献馨(1831年—1881年),字菊人,号兰庄,江西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进士出身。夏廷梅(鼐甫)之子。咸丰元年,乡试中举。咸丰六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翰林院撰文。咸丰十一年,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元年,再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治三年,担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改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户科掌印给事中。同治十三年、光绪二年、光绪三年,分别担任会试同考官。有子夏敬延、夏敬灏、夏敬辑,女婿蔡秉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99 【介绍】: 清浙江瑞安人,字漱兰。同治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左侍郎。与张之洞、张佩纶、于荫霖共称为“翰林四谏”,为同光清流魁首。光绪七年,督江苏学政,在江阴建南菁书院。后以劾李鸿章治兵无效,降通政使。十七年,因病乞归。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一
黄体芳,字漱兰,瑞安人。同治癸亥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侍郎,降通政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邹佩兰(1834-1874),邹鸣鹤之女,华蘅芳妻子。有诗集《纫余小草》。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如兰(1835~1911),字香谷,号芝田,清淡水厅竹堑人,郑崇和三子用锦之次子。少年勤学,取进生员,因成绩优异而补增生,受知于台湾道丁曰健。光绪十五年(1889),因为办团练有功,由增生授候选主事,赏戴花翎,后加道衔。家业素丰,但自奉甚俭,尤不喜以财富誇耀于人,唯对公义之事则未有吝色,凡邑中所需困急,莫不慷慨捐输,故人人称诵其德行善举,颇能克承郑崇和、郑用锡、郑用鉴乡贤之风范。 郑如兰对诗歌创作及诗社活动颇为热爱,广结林亦图、郑鹏云、王松、吴澄秋……等诗人,在北郭园中诗酒酬唱,风雅不辍,甚受骚坛雅士的推崇,继郑用锡、林占梅之后,成为竹堑文坛领袖。平生写作不少,颇多散佚,生前亦未付梓,弃世后三年(1913),其孙郑肇基始裒辑之,并托嘱王松担任校雠,委由台北《台湾日日新报》出版印刷。诗集名为《偏远堂吟草》,乃因如兰书斋之名而得。计有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涵盖清代及日治时期之创作,尤以清代为主。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录,即据此编校。关于郑如兰之诗作,郑家珍以为与陶潜诗风近似;吴曾祺誉其风格冲融凝远,读之使人和静;陈衍也以为「偏远堂诗专主性情,其学陶、白也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