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8,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5  96  97  9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三六不共
三六异端
三六独法
三生六十劫
三百六十会
三序六缘
三明六通
三界六道
三密六大
三细六粗
三十六部神王护三归人
六种三宝
六大
四处十六会
六大黑
三六不共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之十八不共法也。璎珞本业经上曰:「三六不共,一切功德。」(参见:不共法)
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功德与他不同。故名不共法。通论之则一切之功德悉名不共。故地持论中说百四十之不共法。今依一门说十八之不共法,而大小乘之法各异。梵Aven!ika-buddhadharma。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的功德与众不同,故名不共法,有小乘十八不共法和大乘十八不共法两种。(参见:十八不共法)
三六异端
【佛学大辞典】
(杂语)小乘十八部之异计也。
三六独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独具之十八不共法也。此十八之功德,不共通于二乘之人,故不共法亦谓之独法。寄归传曰:「获十八独法号天人师。」
三生六十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乘之修行时也。极速者三生得极果,极迟者六十劫得极果。俱舍二十三曰:「极速三生方得解脱。」俱舍光记二十三曰:「此据声闻,极疾三生修加行,极迟六十劫修加行。」
三百六十会
【佛学大辞典】
(杂语)或曰三百会,禅家诸师言佛于一代中说会多之套语也。非有经论之典据。碧岩十四则评唱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住世,三十六十会开谈顿渐权实,谓之一代时教。」释门正统曰:「金口宣扬五十年正教,阿难结集三百会之真诠。」
三序六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导于观无量寿经之序分义,科经之序分,立三序六缘。三序者,證信,化前,发起也。其发起序有六缘:禁父、禁母、厌苦、欣净、散善显行、定善示观,是也。
三明六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明与六通。阿罗汉所具之德也。观无量寿经曰:「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三界六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界之中有六道。(参见:六道)
六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参见:六趣)
【佛学常见辞汇】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斗战,是名阿修罗道。(无酒者,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妒,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
〔四、饿鬼道〕,谓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不得饮食。业重者,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是名饿鬼道。
〔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地狱道〕,谓此狱在地之下,而有镬汤剑树等苦,是名地狱道。
三密六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地水火者身密,风空者语密,识者意密。
三细六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起信论所明。三细者,根本无明相也。六粗者,枝末无明之相也。(参见:三细条)与
三十六部神王护三归人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说灌顶经一曰:「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河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善男子女人等受三归者。」(参见:三十六部神)
三十六部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三归者,有三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三、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译曰善见,主痈肿。六、弥栗头阿娄呵,译曰善供,主癫狂。七、弥栗头伽婆帝,译曰善舍,主愚痴。八、弥栗头悉抵哆,译曰善寂,主瞋恚。九、弥栗头菩提萨,译曰善觉,主淫欲。十、弥栗头提婆罗,译曰善天,主邪鬼。十一、弥栗头呵婆帝,译曰善住,主伤亡。十二、弥栗头不若罗,译曰善福,主冢墓。十三、弥栗头苾阇伽,译曰善术,主四方。十四、弥栗头迦隶婆,译曰善帝,主怨家。十五、弥栗头罗阇遮,译曰善主,主偷盗。十六、弥栗头须乾陀,译曰善香,主债主。十七、弥栗头檀那波,译曰善施,主劫贼。十八、弥栗头支多那。译曰善意,主疫毒。十九、弥栗头罗婆那,译曰善吉,主五温。二十、弥栗头钵婆驮,译曰善山,主蜚尸。廿一、弥栗头三摩提,译曰善调,主注连。廿二、弥栗头戾禘驮,译曰善备,主往复。廿三、弥栗头波利陀,译曰善敬,主相引。廿四、弥栗头波利那,译曰善净,主恶党。廿五、弥栗头度伽地,译曰善品,主蛊毒。廿六、弥栗头毗梨驮,译曰善结,主恐怖。廿七、弥栗头支陀那,译曰善寿,主厄难。廿八、弥栗头伽林摩,译曰善逝,主产乳。廿九、弥栗头阿留伽,译曰善愿,主县官。三十、弥栗头阇利驮,译曰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弥栗头阿伽驮,译曰善照,主忧恼。三十二、弥栗头阿诃婆,译曰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弥栗头婆和逻,译曰善思,主百怪。三十四、弥栗头波利那,译曰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弥栗头固陀那,译曰善音,主咒咀。三十六、弥栗头韦陀罗,译曰善妙,主厌祷。经曰:「佛语梵志,是为三十六部神王。此诸善神凡有万亿恒沙鬼神以为眷属,阴相番代以护男子女人等辈受三归者,当书神王名字带在身上,行来出入无所畏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准大灌顶经,一归十二天神,总三十六神。」
六种三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同体三宝,即一体三宝也。二、别相三宝,即化相三宝也。三、一乘三宝,究竟之法身为佛宝,一乘之法为法宝,一乘之菩萨众为僧宝。胜鬘经,法华经等之意也。四、三乘三宝,为三乘者所现之佛之三身为佛宝,三乘之法为法宝,三乘之众为僧宝。胜鬘经,摄论等之意也。五、真实三宝,三身为佛宝,一切无漏之教理行果为法宝,见谛已上之三乘圣众为僧宝。六、住持三宝,同于四种三宝之中。见义林章六本。
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三种:一、小乘之说。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因示人空,而分析一有情为六大者。中阿含四十七多界经,所说六界是也。俱舍论一曰:「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二、大乘因示法空故说六大。是名遍到空。仁王经上曰:「色受想行识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十二因缘空。」同天台疏中曰:「六大名遍到空,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中也。」菩萨处胎经地神品亦有此说。三、密教因示诸法本不生之实体,故说六大。亦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本来自尔有实体,有实形,周遍法界,圆满十方而不生不灭者也。(参见:六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同受持品曰:「比丘比丘尼,修行十善,自观己身地水火风空识分分不净。」大般若经二百七十三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璎珞本业经上曰:「六大识空四大,一切法无自相无他相,如虚空故。」天台仁王经疏中曰:「阿含云:六王诤大,地谓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云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五虽大而识为王。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此六法周遍于一切法界,以造作有情与非情,故名为大。非情是五大所造,有情是六大所成。
【佛学次第统编】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  (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l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j     赤   △ 三角  暖    熟
风大   �p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Q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丑@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證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證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證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
四处十六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处者一为王舍城之鹫峰山,二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三为他化自在天宫,四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鹭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于鹫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于鹫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赞般若,同为此会。但品有开合。文稍略,又无常啼法诵之二品。第三会自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之五十九卷,又说于鹫峰山。与第二会开合不同,亦无常啼法诵之二品。第四会自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卷之十八卷,亦说于鹫峰山。唯最后随顺品中之文,与前三会不同,苻秦昙摩蜱译之摩诃般若钞经,吴支谦译之大明度无极经,支娄迦谶译之道行,罗什译之小品,宋施护译之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法贤译之佛母宝德藏般若。共为此会。第五会自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之十卷,亦说于鹫峰山。较第四分,则更略。第六会自五百六十六卷至五百七十三卷之八卷,亦说于鹫峰山。有十七品。与前分全别。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为此会。第七会五百七十四,五百七十五之两卷,说于给孤独园。谓之曼殊室利分。曼陀仙,僧伽婆罗译之二部文殊般若。为此会。又此会收于大宝积经第四十六会。第八会五百七十六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那伽室利分。刘宋翔公译之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为此会。第九会五百七十七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能断金刚分。罗什,菩提留支,真谛译之金刚般若经,玄奘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为此会。第十会五百七十八之一卷,说于他化自在天宫,谓之般若理趣分。与密部之理趣经同本,而咒不同。第十一会自五百七十九至五百八十三之五卷,说于给孤独园。谓之布施波罗蜜分。第十二会自五百八十四至五百八十八之五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净戒波罗蜜多分。第十三会五百八十九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安忍波罗蜜多分。第十四会五百九十之一卷,亦说于给孤独园。谓之精进波罗蜜多分。第十五会五百九十一及五百九十二之两卷,说于鹫峰山。谓之静虑波罗蜜多分,第十六会自五百九十三至第六百卷之八卷,说于竹林精舍白鹭池之侧。谓之般若波罗蜜多分,其他有小经数部,要之大般若以外现存之诸经,皆在此中。但仁王般若经不摄于十六会。玆将本经之撰述列之如下。大般若经通关法六卷(宋永隆排定),大般若经理趣分述赞三卷(唐沙门基撰),般若纲要十卷(葛彗葛鼎提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般若经之说会也。(参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附录。
六大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像图汇三,谓一、比丘大黑,其本地大摩尼珠,为如来之标帜,僧形之大黑也(伪经之大黑天神圆满陀罗尼经有本地之记)。二、摩诃迦罗大黑女,为大黑之后。三、王子迦罗大黑,为大黑之王子。四、真陀大黑,为施福之标帜,而持真陀摩尼。五、夜叉大黑,为降魔夜叉之标帜,而持金刚轮。六、摩迦罗大黑,即本体之摩诃迦罗,负囊持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