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六恶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贼)
六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参见:六趣)
【佛学常见辞汇】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是一切众生乘业而趣向之处,故又名六趣。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斗战,是名阿修罗道。(无酒者,法华疏云:修罗于四天下,采华酝海为酒,鱼龙业力,其味不变,于是嗔妒,誓愿断酒,故云无酒。无端正者,修罗种类,男丑女端,故云无端正。无天者,净名疏云: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又无天德,故云无天。)
〔四、饿鬼道〕,谓此道或居海底,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似兽形,不得饮食。业重者,饥火炎炎,不闻浆水之名;次者,伺求人间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薄一饱,是名饿鬼道。
〔五、畜生道〕,畜生,亦云旁生。谓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角,鳞甲羽毛,其类非一,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是名畜生道。(旁生者,婆沙论云:形旁行旁。形旁者,谓身形横生,不正也;行旁者,谓其宿世所行之行,偏邪不正也。)
〔六、地狱道〕,谓此狱在地之下,而有镬汤剑树等苦,是名地狱道。
六趣
【佛学大辞典】
(名数)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亦曰六道,一地狱趣Naraka-gati,八寒八热等之苦处也,此在地下,故曰地狱。二饿鬼趣Preta-gati,常求饭食之鬼类生处也。与人趣杂处而不可见。三畜生趣Tiryagyoni-gati,新译曰旁生趣,即禽兽之生所也,多以人界为依所而眼可见。四阿修罗趣Asura-gati,常怀瞋心而好战斗,大力神之生所也。以深山幽谷为依所而与人隔离。五人趣Manus!ya-gati,人类之生所也,分阎浮提等四大州,但四大洲隔离,不得通力者不能到。六天趣Deva-gati,身有光明,自然受快乐之众生,名为天,有欲界六所,谓之六欲天,色界无色界,皆为彼之生所。大乘义章八末曰:「此六种,经名为趣,亦名为道。所言趣者,盖乃对因以名果也。因能向果,果为因趣,故名为趣。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人至果,名之为道。地狱等报为道所诣,故名为道。」法华经序品曰:「尽见彼土六趣众生。」涅槃经二十五曰:「以心因缘故,轮回六趣具受生死。」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趣、饿鬼趣、畜生趣、阿修罗趣、人趣,天趣。趣是趣向之义,众生受报,皆由因趣果,故六道又名六趣。
【佛学次第统编】
今明六趣,当以三事:一因,二缘,三果。妄惑为因,作业为缘,受报为果。由根尘识等、境受想等之妄惑,起身口意善恶等之作业,获苦乐依正现后等受报。六趣因果,大要可知。
六道佛菩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地藏,六观音也。为六道所配之佛菩萨。
六道能化菩萨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地藏菩萨也。
六道钱
【佛学大辞典】
(物名)我国习俗,于昏晚埋钱圹中为死者之用,谓之昏寓钱。日本效之谓之六道钱,然非佛经之说也。事物纪原九曰:「汉葬者有昏寓钱,谓昏晚埋钱于圹中,为死者之用也。」
六道四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道中有胎卵湿化之四生,谓之六道四生。
【佛学常见辞汇】
在六道之中有胎、卵、湿、化的四类众生。
六道四圣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界中由第一地狱界至第六天界为六道。第七声闻界,第八缘觉界,第九菩萨界,第十佛界为四圣。法华玄义二曰:「十界谓六道四圣也。」
六道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八卷,吴康僧会译。如来往昔行菩萨道时之六波罗蜜行也。
六道伽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六道相之偈颂也。与六趣轮回经类似。
六著
【佛学大辞典】
(名数)璎珞经所说十三烦恼中之后六也。(参见:烦恼)
六著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种之执著心也。如贪著心,爱著心,瞋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是。
【佛学常见辞汇】
六种执著的心,即贪著心、爱著心、瞋著心、疑著心、欲著心、慢著心。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演义钞)
〔一、贪著心〕,引取之心为贪,谓于六尘等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恋著不舍,故名贪著心。(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爱著心〕,贪取之心为爱,谓于六尘等顺情之境而生爱欲,恋著不舍,故名爱著心。
〔三、瞋著心〕,忿怒之心为瞋,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不能舍去,故名瞋著心。
〔四、痴著心〕,迷惑之心为痴,谓于一切事理、诸法,无所明了,妄生邪见,执著不舍,故名痴著心。
〔五、欲著心〕,乐取之心为欲,谓于可爱之境,而起乐欲,恋著不舍,故名欲著心。
〔六、慢著心〕,自持轻他之心为慢,谓自持种姓高贵,有多才能,轻蔑于他,不能舍去,故名慢著心。
六万藏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藏六万偈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曰:「提婆达多,虽复随佛出家,嫉妒情深,窥望利养,虽复能多读诵六万香象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智度论十四曰:「调达诵得六万法聚,与阇王共造五逆,生入地狱。」天台观经疏曰:「调达有三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
六群比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三、三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毗奈耶律十一称六众苾刍曰:「一、阐陀,Nanda,二、邬波难陀,Upananda,三、阿说迦,As/vaka,四、补捺婆素迦,Punarvasu,五、阐陀,Chanda,六、邬陀夷,Uda%yin。」萨婆多论四曰:「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因夷,Ka%lodayin,四、阐那,五、马宿,六、满宿。」戒因缘经三曰:「一、跋难陀,二、难陀,此二人生天上。三、迦留陀夷,四、阐怒,此二人得道涅槃。五、马师,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龙中」。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译语不同耳。一、阐陀,或曰阐那,阐怒。同一名也,又云车匿,或恶性比丘,暴恶也。佛灭后于阿难所得道(五分律三十)。二、迦留陀夷,又云邬陀夷,多淫,后于佛所得道,宿债所追,为贼所杀,埋于粪中(十诵律十四)。三、三文达多,或云难陀,难途,一人也,四、摩醯沙难陀,或云跋难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萨婆多论四戒因缘经三)。五、马师,或云马宿,阿说迦。惟梵汉不同。六、满宿,或云补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汉相违。此二人愤我师目连为执杖外道所害,杀之,生于龙中(戒因缘经二)。
【佛学常见辞汇】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从事非威仪的事,叫做六群比丘,佛制戒律多是因为他们而起。
【三藏法数】
(出十住毗婆沙论)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时黑山聚落诸优婆塞来白佛言:六群比丘,于彼聚落作诸非法。佛令阿难,同六十比丘,往彼作驱出羯磨。二人知之,便出一由旬外,迎请阿难,即求忏悔。言我所作非善,从今已去,不敢复作。即同阿难还至佛所。后迦留陀夷因入婆罗门家说法,被贼打杀。(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羯磨,华言作法。)
〔三、三文陀达多〕,又云难陀。
〔四、摩醯沙达多〕,又云跋难陀。梵语三文陀达多,摩醯沙达多(无翻),此二人是释种,性多愚痴,不受人语;住黑山聚落,作诸非威仪事。闻佛令阿难来作驱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达多,以猪祠庙生天。
〔五、马师〕,又云马宿。
〔六、满宿〕,马师性多愚痴,满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释种也。共议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复更筹量,就谁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连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住鸡吒山聚落,不受人语,作诸非威仪事,于六群比丘中,最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痴嗔恚,堕生龙中。(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目犍连,华言采菽氏。皆佛之弟子也。)
六群比丘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群比丘外,有六群比丘尼,此恶比丘尼准于比丘之六群而立名,故不列别名。大方便报恩经曰:「诸释女欲出家持禁戒,求衣钵,往诣王国比丘尼精舍,索出家。时有六群比丘尼,见诸释女,年幼稚,美色。今云何能舍难舍而共出家?我等当为说世间五欲快乐,待年限过,然后出家,不亦快乎!彼若还俗,必以衣钵奉施我等。」
六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日本睿山所学之课业。一止观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三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也。四苏悉业,习苏悉地经之经记也。五一字业,习一字顶轮王经之经释也。六瑜祇业,习瑜祇经之经记也。初传教立止观遮那二业,于遮那业中摄大日业等诸业,后来渐分业于遮那业中,开五课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五趣之业与不定业也。一地狱业,为十恶业之上品者。二畜生业,为十恶业之中品者。三饿鬼业,为十恶业之下品者。四人业,为散善之下者。五天业,散善之上者,感欲界之六天,八禅定业,感色无色界之八天处。六不定业,微善下恶,受业不定者。见成实论六业品,大乘义章七。
【佛学常见辞汇】
地狱业、畜生业、饿鬼业、人业、天业、不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