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47,分2184页显示  上一页  126  127  128  129  130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伽跋摩(三藏、三藏法师 )
僧伽罗多哆(别称 僧伽罗哆 宋熙 )
谢弘微(五臣 )
薛提( 太原公 )
宗爱( 秦郡公、冯翊王 )
卜天与( 壮 )
车伊洛( 康 )
刘瑾(彦瑜 为悼 )
刘朗( 哀王 元明 )
求那跋陀罗(别称 求那跋陀、功德贤、摩诃衍 摩诃乘、三藏 )
司马准(巨之 新蔡公 平远将军 )
王昙首( 豫宁县侯 文侯 )
朱修之(恭祖 南昌县侯 贞 )
长孙陵( 吴郡公 恭 )
韩茂(元兴 安定公 桓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弃家。清俊有律学。尤精杂心。元嘉十年。至建邺。道俗争崇尚。号三藏。居平陆寺。与沙门慧观。增脩寺塔。有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至。为影福寺尼慧果净音等受戒法。祇洹慧义者。非之。跋摩标宗显法。理證明允。于是义屈伏。僧尼受者数百人。彭城王义康特敬事之。译杂心及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请圣僧浴文等。宝云临文。慧观笔受。后还西域。
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僧伽跋摩。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峻有戒德。善解三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年。出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證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数百许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殷盛倾于京邑。慧观等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虽译未及缮写。即以其年九月。于长干寺招集学士。更请出焉。宝云译语。观自笔受。考覈研校一周乃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及请圣僧浴文等。跋摩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事讫辞还本国。众咸祈止莫之能留。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僧伽罗多哆(梁言僧济)。西域人也。少失二亲。又无兄弟。师心伉节。舍俗袭道。夷放小欲。虚心慕远。不尚荣华。唯以得意为贵。僧伽达多。见而奇之。语经律。通禅教。人息不息。笃学无倦。安思三空。寂观五净。延促由心。游戏适我。宋永平二年。自外国达于帝京。栖宅丘林。养索川岳。以元嘉十年。卜居钟山之阳。剪开榛芜。造立精舍。耸刹陵云。高堂架日。凿涧延流。傍岩列树。当时之威德。故号曰宋熙。禅学之众。三十馀人。四辈供施。相继不绝。济不畜私财。有必入众。禅席常温。法言不辍。春秋五十有九。元嘉二十七年卒(云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2—43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本名密,以字行。谢景仁从子。东晋末,袭爵建昌县侯。出身士族。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与谢灵运等族兄弟随叔谢混居乌衣巷,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时称“乌衣之游”。及混被杀,诏命混妻晋陵公主改嫁,公主以家事悉委弘微。弘微善于经营,然一介不取。曾祖谢安、祖谢琰遗产应属弘微者,亦一无所争。宋文帝立,迁尚书吏部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曰五臣,共参机密。历位侍中,领太子右卫率。
薛提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 【介绍】: 北魏太原人。道武帝皇始中补太学生,拜侍御史。累迁散骑常侍,出为冀州刺史,进爵太原公。征为侍中,治都曹事。太武帝为中常侍宗爱所杀后,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等以皇孙冲幼,议别立秦王翰,提不允,议未决,宗爱知其谋,乃矫皇后诏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 【介绍】: 北魏人。以罪为阉者。太武帝时为中常侍,封秦郡公。天性险暴,诬告太子晃近臣仇尼道盛至死,晃忧死。太武帝悼念太子晃,爱惧而杀太武帝,立南安王余。自任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冯翊王。专权恣肆。余谋夺其权,复杀余。殿中尚书源贺等迎立文成帝,诛爱,夷三族。
卜天与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 【介绍】: 南朝宋吴兴馀杭人。善射。宋文帝以其旧将子,使教皇子射。元嘉二十九年,为广威将军。次年太子刘劭杀文帝自立,旧将皆望风屈附,天与无暇披甲,挺身出战,臂断被杀。孝武帝即位,追谥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3 【介绍】: 北魏时焉耆人,胡族。太武帝延和中为平西将军、前部王。招谕沮渠部来归。又率部伐高昌,破焉耆东关七城。正平二年,朝京师,拜上将军,王如故。卒谥康。

人物简介

简介
刘瑾,字彦瑜,南朝宋宗室,长沙成王刘义欣之子。嗣父长沙王的爵位,官至太子屯骑校尉。元嘉三十年(453年),为刘劭所杀。宋孝武帝刘骏即位后,追赠散骑常侍,谥号为悼。
刘朗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朗(?—453年),南丰哀王,字元明,彭城郡萧县人,南朝宋武帝之孙,江夏文献王刘义恭长子,营阳王刘义符继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4—468 【介绍】: 或称摩诃衍。南朝宋时僧,中天竺人。本婆罗门族。习大乘,专精志学,博通三藏,苦节有精理。文帝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帝遣使迎至京师,住祗洹寺讲经。孝武帝大明初出新经《胜鬘经》,为时所重。明帝泰始四年卒于建康。
全宋文·卷六十三
求那跋陀罗,译言功德贤,中天竺人,号摩诃衍。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文帝迎住祗洹寺,后从谯王之荆州,孝建中住中兴寺,泰始四年卒,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始以家世事外道法。因遁去。求师剃落。为沙门。师令探经。得大品华严。师喜曰。汝于大乘有缘乎。为授菩萨戒。而大乘益精。时号摩诃衍。寻以书谕父母。使归正。既遍历师子诸国。乃附舶而东。届中途。所饮之水既竭。又风息不能进。贤咒之。骤雨充足。抵广州。刺史车朗以闻。驿至京师。元嘉十二年。初住祗洹寺。已而诏入内供养。琅琅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彭城王义康。南谯主义宣。皆师事之。译杂阿含法鼓胜鬘楞伽等经。共百馀卷。谯王请讲华严经。而贤独恨未善华言。祷观世音以求感应。夜梦神力士易其首。旦起顿通语义。遂就讲。王以屡有怪梦问之。对曰。京都行有祸矣。王构逆谋。贤谏之。至流涕。王逼与俱下。梁山之败堕江中。一心诵观世音。手捉竹杖。见童子牵其衣。贤曰。汝小儿。乃能尔耶。至岸欲脱纳衣偿童子。忽失所在。王玄谟承诏。送贤至台上尉安之。且曰。企德有日。乃今始遇。间关来归。宁有恨乎。对曰。无所恨。但念夙缘逢此适成熟耳。上又戏之曰。颇念谯王否。对曰。古人不忘一饭。王饭我十年。敢遽忘哉。愿当从阶下。求为王脩冥福。惟哀怜之。上为改容。中兴寺成。诏徙以住持。上尝宴东府。王公毕集。诏趣贤。贤至。皤然清臞。上望见谓谢庄曰。摩诃衍有机辩。当戏之。贤趋陛。上曰。摩诃衍不负远来。唯有一在。即应声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恩遇之厚。无所欠。所欠唯一死在。上喜为促席。一坐尽倾。永明六年旱。遍走群望无所验。诏贤曰。霶霈而后相见。贤即绝饮食。自嚗北湖钓台上。嘿诵经咒。明日大霔。公卿入贺。施与有加焉。太始四年正月。示疾而卒。春秋七十五。
神僧传·卷第三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其家世事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范。即投簪落䰂(音采)专精志学。及受具戒博通三藏。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既有缘东方。随舶泛海中途风止。淡水复竭举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宋丞相南谯王义宣镇荆州。创房殿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华言有怀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喜悦。旦起语义皆通备领华言。于是就讲。元嘉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元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傪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谏诤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梁山之败火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駃。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惚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时王玄谟督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染衅戾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准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宋灵秀等并是驱迫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后于秣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不见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愿曰。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随所安。既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冀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初如车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寻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临终三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隅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
名僧传抄
中天竺人也。少传五明。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风甬盈虚。世间术业。多所究竟。而志力坚明。偏习方等。以外典杂事弊释氏。乃遁游师子国。依师入道。专情学务。辞小习大。世号之为摩诃乘焉。师欲试之。命就闇室。操取经匣。即得华严大品。师曰。大乘于汝乃有重缘。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外道。虽还无益。若归依三宝。则长得奉见。父感至言。遂乖邪崇正。顷之功德贤乃奉送资供。求向东方。因随舶汎海。元嘉十二年春。始至广洲。憩云峰山。立寺以山为名。时刺史车朗表闻。宋文帝遣使迎接。其年冬至京师。敕住祇洹寺。遥入宫台传译。意好欣然若故旧。帝甚敬异之。琅邪颜延之。宕才硕学。束带诣门。于是京邑道俗。车盖相望。彭城谯王义宣置师事焉。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诸僧。初出杂阿含经五十卷。又于东安寺。出法鼓经二卷。出相续解脱经二卷。第一义五相略一卷。后于舟杨郡。译出胜鬘经一卷。又于道场寺。出央掘四卷。楞伽经四卷。众七百馀人。宝云传译。惠观执笔。辨章文义妙会。先自元嘉二十三年。谯王镇荆洲。请与俱行。安憩辛寺。更立殿房。即于寺内。出无忧王经一卷。八吉祥经一卷。过去现在因果四卷。无量寿一卷。泥洹一卷。凡十三部。合七十三卷。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汉语。愧难积旬。即旦夕礼忏。请乞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邪。跋陀具以事对答。曰。不痛。壑然便觉。心神喜悦。旦起言义皆备领汉语。于是就讲。弟子法勇传译。僧念为都讲。虽因译人。而玄解往复。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以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而二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而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陈争垦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翼。贫道不容扈从。义宣问曰。法师何故谓弟子举事不成。答曰。大王名义宣。当以义济。今兴兵犯从非义也。何以能剋。义宣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过江洲。见咸质质。问曰。法师观弟子军容何如。答曰。犹如聚墨耳。梁山之败。火榄转迫。去岸悬远。𠜁无济理。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水裁至滕。以杖刺水。水深流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宾童子。顾览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督军梁山。孝武敕军中得摩诃乘。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还都。孝武即时引见。顾问委典。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对曰。既染觉戾。分为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置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豫戎事。然张畅宗灵秀等。并是驱逼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孝武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洲十载。每与谁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简检。无片言及军事者。孝武明其托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丞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悽然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令开三间房。后于东府宴会。王公毕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𩬊。白首皓然。孝武遥望。顾语尚书谢庄曰。摩诃乘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必悟人意。跋陀上阶。因迎谓之。摩诃乘不负远来之意。但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四十年。天恩隆遇。衔块罔极。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帝嘉其机辨。敕近御座。举朝屡目焉。后于秣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不见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曰。汝宿缘居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居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居。随所安。既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大明七年天下亢旱。祈祷山川。累日无验。孝武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效。不须相见。跋陀答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翼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车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即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嚫施相续。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辄分食。飞鸟集手取食。至明帝之世。礼供弥盛。到泰始四年正月。觉体不平。便豫与明帝公卿告辞。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七十五。明帝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众备焉。又续有求那毗地。中天竺人。聪瞻有记。诵经十馀万言。兼解阴阳道术。以齐建元中来至。住毗舍离寺。永明十年。译出十二因缘。及颀湏达长者经。造正观寺(云云)。
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及受具足博通三藏。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即得大品华严。师嘉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于是读诵讲宣莫能詶抗。进受菩萨戒法。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其父感其言至。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既有缘东方。乃随舶汎海中途风止。淡水复竭举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其诚感如此。元嘉十二年至广州。刺史车朗表闻。宋太祖遣信迎接。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于新亭郊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初住祇洹寺。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丞相南谯王义宣。并师事焉。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东安寺出法鼓经。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徒众七百馀人。宝云传译。慧观执笔。往复咨析妙得本旨。后谯王镇荆州。请与俱行安止辛寺。更创房殿。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馀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悦怿。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于是就讲。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元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谏争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梁山之败大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督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染衅戾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十载。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世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承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悽然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后于东府宴会。王公毕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摩诃衍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其必悟人意也。跋陀上阶。因迎谓之曰。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但唯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三十载。天子恩遇衔愧罔极。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帝嘉其机辩。敕近御而坐。举朝属目。后于秣陵界凤皇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之无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愿曰。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随所安。既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冀必隆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䞋施相续。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辙分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哀备焉。时又有沙门宝意。梵言阿那摩低。本姓康。康居人。世居天竺。以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恒于寺中树下坐禅。又晓经律。时人亦号三藏。常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掌。亦见人往事。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高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人窃之。意以席一领。空卷之咒上数通。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莫测其然。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齐文惠文宣及梁太祖。并敬以师礼焉。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 【介绍】: 北魏河内温人,字巨之。司马景之兄。明元帝泰常末入魏,授宁远将军,封新蔡公,假相州刺史。出为广宁太守,有清俭声。后降号为平远将军,改密陵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4—430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初辟晋琅邪王大司马属。后随刘义隆为长史。深被知遇。及宋世徐羡之等废杀少帝,迫立义隆,议者致疑,义隆犹豫未决,昙首力劝,遂即帝位,是为文帝。以佐命功,擢侍中。后参与诛羡之等人,官至太子詹事。与兄王弘共执朝政,又结好彭城王刘义康,深受文帝宠信。
全宋文·卷十八
昙首,弘少弟,义熙中辟琅邪大司马属,寻为文帝冠军功曹,及移镇江陵,以为长史。永初初,随府转镇西长史。文帝即位,进侍中,领右中卫将军,寻领骁骑将军,迁太子詹事。元嘉七年卒,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九年追封豫宁县侯,谥曰文侯,有集二卷。
朱修之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义阳平氏人,字恭祖。朱序孙。初为州主簿,累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北伐,守滑台,八年,城陷被执,北魏主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九年,潜逃南归,文帝时,累迁江夏内史。孝武帝立,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预平南郡王刘义宣反,封南昌县侯。立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官至太仆。谥贞。
长孙陵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5 【介绍】: 名一作陈。北魏代人。长孙肥子。太武帝时任羽林郎,征和龙,以功赐五等男。从征凉州为都将。入朝迁驾部尚书,进爵为子。性宽厚,好学爱士。文成帝即位,进爵吴郡公。卒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 【介绍】: 北魏安定安武人,字元兴。膂力过人,尤善骑射。明元帝时为虎贲中郎将。从太武帝攻赫连昌,从破统万,平平凉,攻柔然,皆有战功,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封安定公。转都官尚书,拜徐州刺史,还拜侍中、尚书左仆射。文成帝时,官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为将善抚众,勇冠当世。领太子少师。卒谥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