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公车困
 
东方牍
 
汉庭三千牍
 
牍三千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5~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典故

《汉书》卷十《成帝纪》
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
《后汉书》卷三十七《丁鸿传》
「永平十年诏徵,鸿至即召见,说文侯之命篇,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唐·李贤注:「禀,给也。公车,署名,公车所在,因以名。诸待诏者,皆居以待命,故令给食焉。」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黄琼〉~2032~
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徵。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閒』。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徵初至,朝廷设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徵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例句

那堪闻相府,更遣诣公车。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年华富仙苑,时哲满公车。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明时早献甘泉去,若待公车却误人。 权德舆 戏赠表兄崔秀才

会被公车荐,知君久晦难。 权德舆 送山人归旧隐

伫见公车起,圣代待乞言。 权德舆 酬别蔡十二见赠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孙子荆家思有馀,元戎曾荐入公车。 皮日休 孙发百篇将游天台请诗赠行因以送之

去岁登美第,策名在公车。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

典故
诣公车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本纪下〉~5~
七年春正月丙申,诏中都官、三辅、郡、国出系囚,非犯殊死,皆一切勿案其罪。见徒免为庶人。耐罪亡命,吏以文除之。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二月辛巳,罢护漕都尉官。三月丁酉,诏曰:「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诏曰:「吾德薄致灾,谪见日月,战慄恐惧,夫何言哉!今方念愆,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修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百僚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其上书者,不得言圣。」夏四月壬午,诏曰:「比阴阳错谬,日月薄食。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大赦天下。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唐·李贤注引《汉官仪》曰:「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徵召皆总领之。」
《漢語大詞典》:三千牍(三千牘)
史记·滑稽列传:“ 朔 ( 东方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 元好问 《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jū
1.兵车。《诗经。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3.汉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徵召,及受章奏,亦上书者所诣;清举人入京会试叫上公车,就是依此而来。《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买臣到西京上书,待诏公车。」
4.复姓。如秦公子针字伯车,后世别为公车氏。
《國語辭典》:公车(公車)  拼音:gōng chē
公共汽车的缩称。参见「公共汽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