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220 【介绍】: 东汉山阳高平人,字公理。少好学,善文辞。性倜傥,敢直言,时人谓之狂生。献帝建安十一年,尚书令荀彧举为尚书郎,参丞相曹操军事。著《昌言》,对战国以来天下治乱及豪强骄奢多所论述。今存其《理乱》、《损益》、《法诫》数篇。
全后汉文·卷八十七
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建安中,荀彧举为尚书郎,寻参丞相军事。延康元年卒。有《昌言》十二卷。
萧正信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公理。萧宏子。封武化侯。幼不慧,常执白团扇,湘东王取题八字铭玩之。正信不知嗤之,终常摇握。官至给事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公理。韦皋从子。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太子校书郎。累擢司农卿。宣宗立,以治当最,拜京兆尹、同州刺史。寻擢岭南节度使。前,南海舶贾始至,广州帅必以贱直取其珍宝,正贯既至,无所取,吏咨其清。又毁淫祠,教民毋妄祈。居镇三岁,疾卒,年六十八。
汪惟正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1285 【介绍】: 元巩昌盐川人,字公理。汪德臣子。袭父爵为巩昌便宜都总帅,守青居山。缚杀叛人乞台不花等。世祖中统三年,又平部长火都叛。至元间,在蜀与宋军作战,屡捷。十四年,藩王土鲁叛于六盘,副别速带击败之,擒土鲁。官至陕西行中书省左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彦文。正统元年进士。历官山东左布政。治河通漕,兴礼劝学。在丛莽中访得子贡墓,封而祭之。有《最美集》。
维基
龚理(1407年—1457年),字彦文,号兰轩,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龚理出生时,父亲龚贤梦见神人对他说:「上帝以你有阴德,给你龚理。」初名龚𤫄,长大后其老师为他改名为龚理,龚贤觉得奇异,就沿用不改;宣德四年(1429年)他中举人,宣德八年(1433年)会试中副榜,正统元年(1436年)成进士,次年(1437年)获授工部主事,九年(1444年)升都水司郎中。不久黄河决堤,徐有贞负责治理,朝廷廷推他为辅佐,明景帝说:「是不要钱龚郎中吗?」很快在景泰四年(1453年)超拜山东左布政使,在当地赈济饥民,视察地形后开浚河渠数百里,设置八个水闸减慢水势,兴建九个河堰和大洪口作屏障,又劝学兴礼、撤毁淫祠,标记子贡墓祭祀,规劝收受贿赂的同僚,七年(1456年)因中风请求致仕,次年(1457年)去世,年五十一岁,乡人私谥为清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2—1644 【介绍】: 明河南杞县人,字复礼,号湛六。万历中举于乡。崇祯七年登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南京司业、右谕德。入侍经筵兼东宫讲官。李自成破北京后,自缢死。后谥文正。有《刘文烈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湛六,杞县人。崇祯甲戌赐进士第一,授修撰升左中允殉难谥文正定谥文烈有刘文烈公集
维基
刘理顺(1582年—1644年),字复礼,号湛六,河南杞县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癸卯科河南乡试举人。会试十次不第,与吕维祺结洛社之会,他同乡的朋友因他的品格称呼他为「刘夫子」。崇祯七年(1634年)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思宗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矣。」官至左中允。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刘理顺在墙壁上写下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之句后,便酌酒自尽。其妻万氏、妾李氏及其子刘孝廉加上婢仆十八人,阖门缢死。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赠詹事,追谥文正。清顺治十年(1653年)改谥文烈。
达理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那木都鲁氏。崇德间以闲散隶骁骑营。入关后转战南北,授参领。康熙初以老乞休。王辅臣叛,复自请随征,命署本旗副都统,卒于军。谥武毅。
《国语辞典》:慷慨仗义(慷慨仗义)  拼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意气昂扬,秉持公理正义。《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长无根之草,难道你这般汉子,世间就没个慷慨仗义的人周济你的?」明。莫如忠〈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里中有不平事,慷慨仗义直之,不得,则或终夜咄咄忘寐。」
《国语辞典》:徇私废公(徇私废公)  拼音:xún sī fèi gōng
曲从私情而不顾公理。宋。苏颂〈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乞改从简便〉:「若官司措置失当,及徇私废公,致有赴诉,并委台察紏案。」
《国语辞典》:仗义轻财(仗义轻财)  拼音:zhàng yì qīng cái
秉持公理正义,不看重钱财。明。韩邦奇〈四川泸州吏目屈君墓表〉:「仗义轻财,爱人谦巳,乡人式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且是仗义轻财,我这施药的本钱,也是他的。」也作「轻财仗义」。
《国语辞典》:秉公无私(秉公无私)  拼音:bǐng gōng wú sī
做事态度凭据公理而无私心。《精忠岳传》第七三回:「故特请诸公到此,三曹对案,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国语辞典》:正义感(正义感)  拼音:zhèng yì gǎn
好善嫉恶,有维护正义、主持公理的心思与热情。如:「他因为富有正义感,所以去投考警察学校。」
《国语辞典》:布衣之怒  拼音:bù yī zhī nù
布衣,平民的服饰,借指平民。「布衣之怒」指百姓为天下正义公理而发怒。《战国策。魏策四》:「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国语辞典》:负气仗义(负气仗义)  拼音:fù qì zhàng yì
以气节自负,秉持公理正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
《漢語大詞典》:公理化方法
从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少数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公理)出发,按特定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这一学科中其他命题(定理),并构成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任何特定的公理化系统都不是绝对严格和完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