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执法不阿(执法不阿)  拼音:zhí fǎ bù ē
执法公正无所偏袒。如:「法官须执法不阿,以实现社会之正义公理。」《明史。卷一三八。周祯列传》:「洪武九年擢刑部侍郎,执法不阿,为御史大夫陈宁所忌,坐事死贬所。」
《国语辞典》:正直无邪(正直无邪)  拼音:zhèng zhí wú xié
公正而没有私心。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也作「正直无私」。
《国语辞典》:正直无私(正直无私)  拼音:zhèng zhí wú sī
公正而没有私心。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见义当为真男子,则是我正直无私大丈夫。」《孤本元明杂剧。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也作「正直无邪」。
《国语辞典》:正直清廉  拼音:zhèng zhí qīng lián
公正刚直,清白廉洁。如:「他为人正直清廉,绝对不做贪赃枉法的事。」
《国语辞典》:至公至明  拼音:zhì gōng zhì míng
极为公正廉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慎卿先生此一番评骘,可云至公至明;只怕立朝之后,做主考房官,又要目迷五色,奈何?」
《国语辞典》:公道话(公道话)  拼音:gōng dao huà
公正合理的话。《红楼梦》第四二回:「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
分类:公正合理
《国语辞典》:电检法(电检法)  拼音:diàn jiǎn fǎ
为使电检制更客观公正而制定的法律条文。如:「国内的电检法随著时代的变迁,应做适度的修改。」
《国语辞典》:恩威并著(恩威并著)  拼音:ēn wēi bìng zhù
对人的态度宽厚或严厉都公正明白。《隋唐演义》第八二回:「诏语恩威并著,慑伏其心,务使可毒拱手降顺。」也作「恩威并行」。
《国语辞典》:大公至正  拼音:dà gōng zhì zhèng
绝对公正,毫无偏私。如:「开封府明镜高悬,包拯不愧为大公至正的青天大老爷。」
《國語辭典》:公听并观(公聽並觀)  拼音: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全面观察问题。《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漢語大詞典》:公平合理
谓处理事情公正而符合情理。 毛泽东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 美国 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 朝鲜 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否则就不可能成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八:“站好了队,排好了号,分果实分土地就公平合理,也不麻烦。”亦作“ 公道合理 ”。 西戎 《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漢語大詞典》:不偏不党(不偏不黨)
形容公正,不偏袒。墨子·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夫惭德之主,忍詬之臣,犹能赏善不须贷财,罸恶不任私情,必将修绳履墨,不偏不党。”
分類:公正偏袒
《國語辭典》:不平则鸣(不平則鳴)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人遇到不公平的事物,则奋起申诉、抗议。《幼学琼林。卷四。讼岳类》:「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漢語大詞典》: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明 张居正 《答郑范溪书》:“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國語辭典》:持平之论(持平之論)  拼音:chí píng zhī lùn
客观公正的意见或评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神仙必有,然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非今之说法禅僧。斯真千古持平之论矣。」《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乃做书人持平之论;若是一概抹煞,便不成为恕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