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明  拼音:gōng míng
1.公正而无隐私。《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自古所叹焉,独公明而已哉。」
2.复姓。如鲁有公明宣。
《國語辭典》:公义(公義)  拼音:gōng yì
公正的义理。如:「他好打不平,看到不合公义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國語辭典》:严明(嚴明)  拼音:yán míng
1.赏罚分明。《吴子。励士》:「起对曰:『严明之士,臣不能悉。』」
2.严格公正而分明。《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混淆是非,公法度严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些衙门中人虽是受了贿赂,因惮太守严明,谁敢在傍边帮衬一句!」
《國語辭典》:公干(公幹)  拼音:gōng gàn
处理公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闻他来京公干,常寓市隐园,待我送官人去。」
《漢語大詞典》:公素
公正质朴。吕氏春秋·任数:“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浄公素,而正始卒焉。”
分類:公正质朴
《國語辭典》:持正  拼音:chí zhèng
1.主持正道,无所偏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2.操守正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久欲与相公纳一侧室,一来为相公持正,不好妄言;二来未得其人,姑且隐忍。」
《漢語大詞典》:公勤
公正勤勉。北史·李彦传:“ 彦 在尚书十有五载……断决如流,略无疑滞。臺阁莫不叹其公勤,服其明察。” 宋 王禹偁 《奏侄男表》:“况四房昆弟之间,唯有此姪……倘蒙甄録之恩,粗有公勤之诫。”《元典章·吏部五·给由》:“管民官歷两任之间俱有过名,其於公勤廉白治効特异者,亦不免於瑕玷。”
分類:公正勤勉
《國語辭典》:端详(端詳)  拼音:duān xiáng
详细察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端详这文册,那厮乱纲常当合败。」《文明小史》第一回:「知府取过来仔细端详过一回,骂了一声:『胡说!』」
《國語辭典》:偏颇(偏頗)  拼音:piān pō
偏向于一方,有失公正。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晋书。卷七一。熊远传》:「赐天下爵,于恩为普,无偏颇之失。」
《漢語大詞典》:明赏(明賞)
(1).公正高明的恩赏。谓赏赐得当。《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於民务,国无异俗。” 清 朱琦 《答王子寿比部书》:“ 琦 少时读明史,尝怪 江陵 以彼其才辅少主,明赏峻罚,鞭笞海内,有安天下社稷之大功,何以论者不稍恕若是?”
(2).明示赏赐。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后汉书·傅燮传:“不若息军养德,明赏必罚。”
《漢語大詞典》:公执(公執)
(1).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神口开:“ 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2).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刘后 垂帘听政, 利用 ( 曹利用 )自以亲承顾托,庶事公执。时中官依 刘氏 之势,多求徼幸, 利用 屡抑其请,由是谗嫉日至。”
《國語辭典》:刑清  拼音:xíng qīng
断案清明而能省却刑罚。《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庶事既康,天秩孔明,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择方城之令典,酌龟蒙之故实,政肃刑清,于是乎在。」
《漢語大詞典》:公廉
公正清廉。史记·酷吏列传:“ 都 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七年:“ 湛 性公廉,与僕射 徐湛之 并为主上所宠信,时称 江 徐 。”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汤侯序》:“国朝承 有元 用 夷 变 夏 之后……未几,才能之士充溢,四海居弼赞之任,则著慎密忠敏之绩,列纠正之位,则有明肃公廉之声。”
《國語辭典》:明断(明斷)  拼音:míng duàn
明确的判断是非。《后汉书。卷三一。孔奋传》:「为政明断,甄善疾非。」《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
《漢語大詞典》:公察
公正地考察。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免罚偷则民不怠。”
分類:公正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