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14 【介绍】: 唐高宗第二女。肖淑妃生。始封宣城公主,下嫁颍州刺史王勖。武周天授中,勖为武则天所杀,公主复归后庭。中宗神龙初,进封宣城长公主。睿宗立,改封高安公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14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举明经第。累除雍州司马。宰相苏良嗣荐于武则天,历迁德、郑二州刺史,政尚清严,吏民尊畏。久视元年,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寻知纳言事。时张易之等宠横,安石数折辱之,廷臣目之真宰相。中宗神龙元年,罢相,俄迁中书令,封郧国公。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拒不往。复罢政事,留守东都。后以事累贬沔州别驾,发愤卒。玄宗天宝初追谥文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14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举明经,授乾封尉。历雍州司兵参军、膳部员外郎、文昌令、雍州司马,并、德、郑三州刺史。久视(700)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数折辱张易之、武三思,出为扬州长史。中宗神龙初(705),征拜刑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复同三品,迁中书令,封郧国公,为侍中。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公,复为侍中、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出为蒲州刺史,转青州刺史。二年贬为沔州别驾,愤激而卒。后谥文贞。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清河武城人,字进之。崔慎由弟。宣宗大中三年擢进士第。懿宗咸通中历江西观察、忠武节度使。僖宗乾符初御王仙芝有功,代高骈领西川节度使,有政迹,蜀民以安。宰相卢携素厚骈,诬以罪,罢为太子宾客,后从僖宗幸蜀,为诸道行营副都统。返京,以功累加检校侍中。后迁太子太傅。卒谥贞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进之,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宣宗大中三年(849)登进士第,历吏部员外郎、司封郎中。懿宗咸通十三年(872),为江西观察使,徙忠武军节度观察等使。僖宗乾符五年(878),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广明元年(880),入为吏部尚书。中和二年(882),召为太子少师。后以功累加至检校侍中。昭宗龙纪元年(889),拜平卢节度使。累迁太子太傅。卒,谥贞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北梦琐言》卷三、《唐诗纪事》卷六六。《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 【介绍】: 五代时代州雁门人,字安时。为人明敏,有才干。事李存勖为中门副使,存勖建后唐,累官至枢密使。策划灭梁功第一,拜侍中,领成德节度使,进封越国公,位兼将相。尽心国家,遇事切谏。后以副帅佐魏王李继岌灭前蜀。为宦官所构,被杀。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四
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天祐中累擢中门副使。加检校太保。守兵部尚书。充枢密使。梁亡。以佐命功代豆卢革行中书事。拜侍中。领镇冀州节度使。进封赵郡公。赐铁券。恕十死。庄宗讨蜀。为招讨使。蜀平之后。庄宗因谗。密诏继岌檛杀之。
安审晖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952 【介绍】: 五代时沙陀部人,字明远。安审琦兄。起家自长直军使。从后唐庄宗征讨,以功授汝州防御使。入后晋,官至邢州节度使。后周太祖时,以太子太师致仕,封鲁国公。卒谥静。
戴安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字宁叔。仕南唐。任饶州刺史,于民有威惠。中主保大中累迁至检校国子祭酒,监察御史,上柱国。卒谥忠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1018 【介绍】: 宋洛阳人,字乐道。赵孚子。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太常丞等职。真宗朝,拜右正言,预重修《太祖实录》。迁知制诰、知审刑院,充翰林学士。从真宗至澶渊订和盟,并撰答书。后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累官至御史中丞。卒谥文定。有文集。
全宋诗
赵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乐道,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太常丞。真宗咸平三年(一○○○),知制诰。景德三年(一○○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罢(《宋宰辅编年录》卷三)。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一。谥文定。有集五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七
赵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乐道,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赵孚子。雍熙二年登进士第,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召试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咸平三年知制诰、副夏侯峤巡抚江南,还,知审刑院。继判尚书省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审官院。景德初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陪伴辽使臣,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三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俄修国史。累迁尚书右丞,又知兼宗正卿。天禧二年改御史中丞,卒,年六十一,谥文定。有集五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公器,或作公品、公安。官至武功大夫合州团练使。工书善画。书法学薛稷,画花鸟师崔白,能自成一家。晚年因求画者甚多,多以弟子代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员安舆,字文饶,仁寿(今属四川)人。仁宗皇祐中进士(清道光《仁寿县志》卷三)。官终屯田员外郎。卒后乡人私谥文质先生。与苏洵、文同有交。事见《九华集》卷二一《左奉议郎致仕员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九三八
员安舆,字文饶,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以学自力,皇祐中登进士第。与苏洵、文同、张愈相友善,巴蜀学士莫不敬之。官至屯田员外郎。及卒,乡人谥曰文质先生。见员兴宗《九华集》卷二一《员公(南圭)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125 【介绍】: 宋大名人,字器之,号元城。刘航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论事刚直,历劾章惇、蔡确、范纯仁。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用事,累贬英州安置,徙梅州,欲置之死,会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等。
全宋诗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号读易老人(《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二引《古藤志》),学者称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一○八八),擢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五年,提举崇福宫(同上书卷四四七)。六年,召为中书舍人、枢密都承旨(同上书卷四五四)。八年,出知真定府(同上书卷四八四)。忤章惇,连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移梅州(同上书卷五○○),历衡及鼎。徽宗即位,知郓州、真定府。为曾布、蔡京所忌,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后定居宋都。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有《语录》二卷、《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有《元城尽言集》十三卷传世。《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五三四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登熙宁六年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擢右正言,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六年,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初,章惇用事,忌恶之,累加贬黜,安置英、梅等州,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徽宗即位,起知郓州、真定府。蔡京既相,又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城。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后谥忠定。著有《尽言集》及《元城语录》等。《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8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希古。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知长洲县,有政声。擢大理、鸿胪丞。累拜监察御史,极论章惇、蔡京朋党之奸,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哲宗绍圣二年,贬监滁州酒税。历通判温州、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
全宋诗
常安民(一○四九?~一一一八?),字希古,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应天府军巡判官。历成都府教授,知长洲县。哲宗元祐间除开封府推官。绍圣初拜监察御史。谪监滁州酒税,改通判温州。徽宗立,提点永兴路刑狱公事,改通判郓州。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政和末卒,年七十。《东都事略》卷一○○、《宋史》卷三四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六三
常安民(一○四九——一一一八),字希古,邛州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年十四,入太学。熙宁六年第进士,选成都府教授。知长洲县,有政声。元祐初,擢大理、鸿胪丞,历太常博士、宗正丞、开封府推官等职。绍圣初,拜监察御史。二年,贬监滁州酒税。历温州通判、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政和末卒,年七十,谥敏节。著有《常谏议长洲政事录》一卷。《宋史》卷三四六有传。
滕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一六
滕祜,字公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崇宁中领使南海。见道光《肇庆府志》卷二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4—1138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康侯。胡渊子。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历太学博士、提举湖南、成都学事,以不肯阿附,为蔡京、耿南仲所恶。高宗即位,为给事中、中书舍人,上《时政论》二十一篇,力陈恢复方略。旋以疾求去,不允,除兼侍读,专讲《春秋》。后因反对重用朱胜非去职,提举宫观。卒谥文定。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
全宋诗
胡安国(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寅父。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除江陵府学教授,为太学博士。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通判成德军。政和元年(一一一一),提举成都府路学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提举江南东路学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中书舍人,以右文殿修撰知通州。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给事中。五年,提举江州太平观。八年,卒,年六十五。谥文定。有《春秋传》传世。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法要补遗》一百卷,皆已佚。事见《斐然集》卷二五《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五有传。今录诗二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胡安国(一○七四——一一三八),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年二十四中绍圣四年进士,哲宗亲擢第三。为太学博士,足不蹑权门。提举湖南学事,除通判成德军。政和元年,除提举成都学事。父没终丧,称疾不仕。除屯田郎、太常少卿、起居郎,皆辞。朝旨屡趣行,除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出为右文殿修撰、知通州。绍兴元年,除给事中,寻兼侍读。落职提举仙都观。五年,除徽猷阁待制、知永州,辞。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纂修所著《春秋传》(存)。除知永州,辞,复提举江州太平观,进宝文阁直学士。八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诏赠四官,谥曰文定。著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见胡寅《先公行状》(《斐然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缙云人,字安世。徽宗政和初知真州,以课最加直龙图阁。寻以资政殿学士、燕山路安抚使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度告朝廷:“药师心怀异志,与金人交结,兴祸不远,愿早为之虑。”朝廷恐其交恶,易度知河间府,复改中山府。后药师果叛,人服其先识。
全宋诗
詹度,字世安,缙云(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初知真州,迁两浙转运使(以上《缙云文徵》卷一)。宣和五年(一一二三),随童贯克燕京,就权帅事,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因与郭相恶,改知河间府。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中山路安抚使,守城有功,除资政殿学士。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一七、四四。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詹度,字安世,缙云(今浙江缙云)人,文子。政和中知真州,以课最,加直龙图阁,权发遣两浙路转运副使,充秘阁修撰。宣和中除户部尚书,尝为燕山安抚使,奏郭药师阴怀不轨,请殄灭之。建炎元年以延康殿学士守中山有劳,拜资政殿大学士,封信国公。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九、选举三三之三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