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9,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下一页
萧琅( 信公 )
张公谨(字 弘慎、宏慎 邹国公、郯国公 襄 )
公孙武达( 清水县公、东莱郡公 )
李公逸( 阳夏郡公 )
李绅(字 公垂 世称 短李、三俊 文肃 行第 二十 别称 李二十 赵郡公、赵国公 )
柳公权(字 诚悬 河东郡公 )
高公纪(字 君正 怀僖 )
曾公亮(字 明仲 宣靖 鲁国公 )
吕公弼(字 宝臣 惠穆 )
周敦颐(世称 周子 名 敦实 字 茂叔 号 濂溪 元、元公 惇实 )
吕公著(字 晦叔 正献 )
张载(字 子厚 世称 横渠先生、关学 明诚、献、明公 )
僧惠通(别称 通公律师 律师通公 王 字 可久 )
韩公裔(字 子扆 恭荣 )
其它辞典(续上)
辅公祏( 舒国公 别称 宋国 )萧琅( 信公 )
张公谨(字 弘慎、宏慎 邹国公、郯国公 襄 )
公孙武达( 清水县公、东莱郡公 )
李公逸( 阳夏郡公 )
李绅(字 公垂 世称 短李、三俊 文肃 行第 二十 别称 李二十 赵郡公、赵国公 )
柳公权(字 诚悬 河东郡公 )
高公纪(字 君正 怀僖 )
曾公亮(字 明仲 宣靖 鲁国公 )
吕公弼(字 宝臣 惠穆 )
周敦颐(世称 周子 名 敦实 字 茂叔 号 濂溪 元、元公 惇实 )
吕公著(字 晦叔 正献 )
张载(字 子厚 世称 横渠先生、关学 明诚、献、明公 )
僧惠通(别称 通公律师 律师通公 王 字 可久 )
韩公裔(字 子扆 恭荣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唐齐州临济人。隋末,从杜伏威起事。伏威自称总管,以公祏为长史。后归唐,拜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伏威忌公祏,署阚陵、王雄诞为左右将军,阴夺公祏兵权,公祏遂与左游仙伪学辟谷以自晦。武德六年,伏威入朝被幽禁,公祏即起兵反唐,自称宋国,署置百官,大修兵甲,转漕粮馈以拒官军。次年,兵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尝为千乘县尹。明习宪章,硕德著绩,有惠爱于民。及卒,民为立祠祀之,谥曰信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州繁水人,字弘慎。太宗贞观元年为代州都督,前后言时政得失,并见纳用。后副李靖经略突厥,破定襄,败颉利,进封邹国公,改襄州都督,以惠政闻。卒于任,年四十九,一作三十九。谥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四
公谨字宏慎。魏州繁水人。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以州城归唐。授邹州别驾。累授左武将军。贞观中封邹国公。转襄州都督。卒官。年三十九。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追封郯国公。图形凌烟阁。永徽中又赠荆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栎阳人。从秦王讨刘武周有功,累迁秦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太宗贞观初,为肃州刺史。屡败突厥,迁左监门将军,进封东莱郡公。高宗永徽初,累授右武卫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汴梁雍丘人。隋末,与族弟善行以义勇为人所附。初从王世充,知其必败,乃归唐,高祖拜之为杞州总管,封阳夏郡公。后与善行俱为世充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唐润州无锡人,原籍亳州谯县,字公垂。李敬玄曾孙。为人短小精悍,工诗,时号“短李”。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迁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谥文肃。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排行二十,时称李二十。又因其短小精悍,朋辈间昵称“短李”。绅6岁丧父,母卢氏教以经义。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释褐授国子助教,弃而南归,润州观察使李锜辟为从事。次年锜谋反,绅不从命,被囚,锜诛乃免。历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敬宗初立,因李逢吉构陷,贬端州司马。宝历初,因赦徙江州长史。文宗大和二年(828)迁滁州刺史,四年转寿州刺史。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同年擢浙东观察使。九年再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元年(836)拜河南尹,同年转宣武军节度使,五年出镇淮南。武宗会昌二年(842)入朝,同平章事,判度支,进尚书右仆射,封赵郡公。四年再次节度淮南,六年卒于任所,赠太尉,谥文肃。卒后因吴湘案,诏削三官,子孙不得仕。生平详见沈亚之《李绅传》及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绅年谱》。绅善为歌诗,乡赋之年,其诗作已传诵人口。曾撰有《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赞其“雅有所谓,不虚为文”,“病时”“尤急”。元、白先后仿效,分别成《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与《新乐府》50首,促成中唐诗坛之新乐府运动,绅实为倡导者。早年以诗文与元稹、白居易相交善。晚年因政见与李德裕相合,故共进退。明胡震亨评其诗云:“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唐音癸签》卷七)《古风二首》传诵至今,几家喻户晓。有《追昔游》3卷、杂诗1卷传世。今人王旋伯有《李绅诗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唐诗汇评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少时父仕江南,遂寓居无锡。幼孤,曾读书于慧山寺。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浙西节度使李锜辟掌书记。锜反,迫令草檄,不从,几遇害。锜败,复佐浙西李元素幕。入为校书郎,迁国子助教,又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崔从判官。元和末,自右拾遗充翰林学士,家迁中书舍人。长庆二年,改御史中丞。四年,为李逢吉陷,自户部侍郎贬端州司马。宝历中,量移江州长史,滁、寿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大和七年,出为浙东观察使。开成中,历河南尹、宣武军节度使。武宗即位,为淮南节度使。会昌中,拜相,复出缜淮南,卒。绅工诗,早年多反映现实之作。元和中所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白俱有继作,对新乐府创作有开启作用,已佚。开成中,曾自编《追昔游诗》三卷,记其平生所游历,今存。《全唐诗》编诗四卷。全唐诗补逸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登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第,武宗会昌六年卒。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元和初进士。穆宗朝拜户部侍郎。开成时为宣武节度使。武宗立。徙淮南。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转中书侍郎。守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卒。赠太尉。谥文肃。
作品评论
《新唐节•李绅传》
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唐诗纪事
乐天赠绅诗云:“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注云:……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唐诗纪事
元微之《和乐天东南行》云:“李多嘲蝘蜓,窦数集蜘蛛。”注云:李二十雅善歌诗,同多咏物之作。唐诗纪事
开成间,绅集其诗为《追昔游》,盖叹逝感时,发于凄恨而作也。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辞,乃由牵思所属尔。起梁汉,归谏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风物;遭谗邪播越,历荆楚,涉湘沅,逾岭峤,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过钟陵,溯荆江,守滁阳,转寿春;改宾客,留洛阳,历会稽,过梅里;遭谗者再为宾客分务,归东周;擢川守,镇人一梁。词有所怀,兴生于怨。故或隐或显,不常其言,冀知音于异时时已。《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
(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摩风气云。唐音癸签
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载酒园诗话又编》
短李以歌行自负,乐天亦称之。又少以《悯农》诗见赏于吕温,今二绝盛传,吕之鉴赏真是不谬。歌行遂不可复见,惟有《追昔游集》耳,颇有体格。按指追昔游集
绅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句。今观此集《四库全书总目》
,音节晖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谢惠连,惟炼蓄未深,时多泛滥;七言托体初唐,加以纵横,格律已疏,颇嫌墨障。长歌则《苏台》一篇,短歌则《莺莺》一曲,容姿朗秀,顾盼生情。里谣七字,古风五言,不减张、王,渊然足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8—865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字诚悬。柳公绰弟。宪宗元和进士。穆宗时拜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文宗时为中书舍人。武宗时累封河东郡公,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有《玄秘塔碑》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865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宪宗元和三年(808)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右补阙、翰林学士。穆宗爱其书法,问用笔之法,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官至国子祭酒、工部尚书,封河东郡公,卒赠太子太师。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应制诗《贺边军支春衣》诗脱口而成,婉丽深切,文宗叹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联句诗亦为文宗所赏,以为“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唐诗汇评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元和三年(808),以状元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辟夏州节度掌书记。长庆中,官右拾遗、右补阙。大和中,为司封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后累迁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均兼内职。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后累进至太子少师。咸通初,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公权博贯经术,通音律,工诗文,其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极为时重,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全唐诗》存诗五首。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公权字诚悬。兵部尚书公绰弟。元和初进士。累迁司封员外郎。历穆敬文三朝。皆侍书禁中。文宗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迁学士承旨。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公。历工部尚书。咸通初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词清意足,不可多得。”唐诗纪事
文宗时,(公权)充翰林学士,从幸永安宫,苑中驻骅,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可贺我以诗。”宫人迫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赏之。䂬溪诗话
唐文宗夏日联句,东坡谓宋玉对楚王雄风,讥其知己不知人也;公权小子,有美而无规。为续之曰:“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所施,清阴及四方。”或谓:“五弦之薰风,解愠阜财。”已有陈善责难意。愚谓不然。凡规谏之辞,须切直分明,乃可以感悟人主。故盗言孔甘,良药苦口。若以“薰风自南”为陈善闭邪,但恐后世导谀侧媚、说持两可者,皆得以冒敢谏之名矣。滹南诗话
柳公权“殿阁生微凉”之句,东坡罪其有美而无箴,乃为续成之。其意固佳,然责人亦已甚矣。……规讽虽臣之美事,然燕闲无事,从容谈笑之暂,容得顺适于一时,何必尽以此而绳之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亳州蒙城人,字君正。高士林子。历任阁门祗候、通事舍人、宁州刺史、团练使、永州防御使,官至集庆军留后。性俭约,得俸禄及任子恩多以给诸族。持宣仁圣烈高皇后丧,未终卒,谥怀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明仲。曾会子。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知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出知郑州,有能声。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六年,拜同平章事。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熙宁三年,罢相。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卒谥宣靖。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知会稽县。累迁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英宗即位,依旧执政。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三年,以老避位。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谥宣靖。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天圣二年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后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以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神宗时累封鲁国公。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兼侍中,判永兴军。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见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3 【介绍】: 宋寿州人,字宝臣。吕公绰弟。以荫补官,赐进士出身。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始通漕运,移屯兵就食京东,为仁宗赏识,擢都转运使。英宗初,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太原府,徒知郑州,判秦州。卒谥惠穆。全宋诗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赐进士出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同判太府寺将作监,迁直史馆。为河北转运使,权知开封府。英宗即位,加给事中。治平二年(一○六五),除枢密副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枢密使(《宋史》卷二一一《宰辅表二》)。六年,为西太一宫使,卒,年六十七。谥惠穆。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六二
吕公弼(一○○七——一○七三),字宝臣,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次子。以父荫补官,赐进士出身。仁宗朝历任河北转运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及渭、延、成都等州府。英宗即位,召为权三司使,治平二年拜枢密副使。神宗立,进枢密使。熙宁三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观文殿学士出知太原府。徙知郑州,以宣徽南院使判秦州。熙宁六年卒,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惠穆。见范镇《吕惠穆公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73 【介绍】: 本名敦实。宋道州营道人,字茂叔,号濂溪。周辅成子。以荫为分宁县主簿,历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等,有治绩。神宗熙宁初,知郴州,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移提点刑狱。后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精于《易》学,喜谈名理,提出无极、太极、理、气、心、性、命等哲学范畴,以及立诚、主静学说,为道学创始人,程颢、程颐皆从其受业。卒谥元。有《太极图说》、《通书》及文集,后人合编为《周子全书》。全宋诗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历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七三
周惇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惇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少孤,养于外家。仁宗景祐中,以舅父郑向荫补试将作监主簿,授洪州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郴州郴、桂阳二县令。知洪州南昌县,签署合州判官事,通判虔州、永州,摄邵州事。熙宁中擢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移知南康军,自请分司南京而归。六年六月卒,年五十七。嘉定中赐谥曰「元」。喜谈名理,精于《易》学,程颢、程颐从之学,为宋代理学开山之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见朱熹《濂溪先生事实记》,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宋刻《濂溪集》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8—1089 【介绍】: 宋寿州人,字晦叔。吕公弼弟。仁宗时登进士第。英宗时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初,知开封府,为御史中丞。反对行青苗法,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出知颍州。起知河阳,召还知审官院,寻同知枢密院事。哲宗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辅政,废除新法。三年,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卒谥正献。全宋诗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时以父荫补奉礼郎。举进士,通判颍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出知颍州。八年,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改知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一○八二),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谥正献。《东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一○九二
吕公著(一○一八——一○八九),字晦叔,夷简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通判颍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友。判吏部南曹,除同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改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熙宁初,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以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出知颍州、河阳。召还提举中太一宫,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端明殿学士,知审刑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乞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即位,还朝为侍读,拜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四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77 【介绍】: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易》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全宋诗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道,年五十八。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明公。有《崇文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已佚。事见《张子全书》卷一五附宋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张载诗向无传本。明嘉靖间吕楠编《张子钞释》,文集仅存一卷,所收诗悉自《宋文鉴》出,清乾隆间刊《张子全书》沿之。今从诸书辑得诗八十首,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一二九九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占籍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少力学,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以书谒范仲淹,仲淹劝读《中庸》,遂精研六经。尝讲《易》京师,与二程讨论道学之要。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渭州军事判官。熙宁初为崇政院校书。对新法持异议,辞官归乡,隐居著述。十年初,复召入朝,知太常礼院。同年十二月病卒,年五十八。载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世称「关学」。著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见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张子全书》附)、《宋史》卷四二七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俗姓王,字可久,会稽新昌人,姜山静凝寺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66 【介绍】: 宋开封人,字子扆。以三馆吏补官,充康王府内知客。金兵犯京,随康王出使,多有谋划,关系甚密。高宗即位,累迁武功大夫,历贵州防御使、广州观察使。因忤秦桧遭劾罢。桧死,复官。仕终岳阳军节度使。卒谥恭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