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49,分13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贺知章
熹平
杨恽
何晏
罗隐
言偃
张芝
曹丕
范雎
孙绰
任昉
刘裕
龚胜
刘桢
嵇绍
《国语辞典》:贺知章(贺知章)  拼音:hè zhī zhāng
人名。(西元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越州永兴人。是著名的书法家。武则天时进士,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故时称为「贺监」。擅长草、隶书,亦擅长文辞,其诗风格淡雅而隽永,时出巧思。性旷达,善说笑,嗜酒,与李白、张旭等人交往频繁。后为道士,隐居于镜湖。享年八十八岁。
《国语辞典》:熹平  拼音:xī píng
东汉灵帝的年号(西元172~178)。
《国语辞典》:杨恽(杨恽)  拼音:yáng yùn
人名。(?~西元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人。为司马迁外孙,宣帝时封平通侯,迁中郎将,居官廉洁无私,然性刻害,好发人阴伏,为怨家所告,免为庶人,家居治产业,起田宅,以财自娱,友人孙会宗致书戒之,恽报书辞语怨怼,宣帝恶之,当恽大逆无道,坐腰斩。
《国语辞典》:何晏  拼音:hé yàn
人名。(?~西元249)三国魏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字平叔。好老庄之言,与夏侯玄、王弼等竞尚清谈,士大夫效之,遂成一时风气,后为司马懿所杀。著有《论语集解》、《道德论》等。
《国语辞典》:罗隐(罗隐)  拼音:luó yǐn
人名。(西元833~909)本名横,字昭谏,唐末馀杭人。以诗名,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后遂改名,官至谏议大夫给事中。与同县罗邺、罗虬齐名,时称为「三罗」。著有《谗书》、《罗昭谏集》。
《国语辞典》:言偃  拼音:yán yǎn
人名。(西元前506~?)字子游,春秋吴国人。孔子弟子,仕鲁为武城宰,习于礼,以文学著称,孔门四科中列于文学科。
《国语辞典》:张芝(张芝)  拼音:zhāng zhī
人名。(?~约西元192)字伯英,东汉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善章草,后减省章草点划波磔,创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韦诞称他为「草圣」。王羲之、献之父子的草书,颇受其影响。
《国语辞典》:曹丕  拼音:cáo pī
人名。(西元187~226)字子桓,三国时魏武帝之子。汉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父卒,嗣为丞相。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性好文学,博闻强识。作有《典论》及诗赋函札百馀篇。卒谥文帝。
《国语辞典》:范雎  拼音:fàn jū
人名。(西元前?~前225)字叔。战国时策士,魏人,善口辩,以远交近攻的策略游说秦昭王,昭王悦,官拜秦相,封应侯。也作「范睢」。
《国语辞典》:孙绰(孙绰)  拼音:sūn chuò
人名。(西元314~371)字兴公,东晋太原人。孙楚之孙。少博学善属文,累官延尉卿。作遂初赋、天台山赋等。
《国语辞典》:任昉  拼音:rén fǎng
人名。(西元460~508)字彦升,南朝梁博昌人(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武帝时为义兴、新安太守,有政声。见宫中内藏四部古籍篇卷纷杂,于是亲自校雠勘定。著有《杂传》、《地记》等书。卒谥敬。
《国语辞典》:刘裕(刘裕)  拼音:liú yù
人名。(西元356~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宋武帝。曾为晋朝将,讨伐桓玄之乱。又曾讨平长江上游割据势力,统一江南;并两次北伐,灭南燕、后秦。晋恭帝时篡晋,改国号宋,史称为「刘宋」。
《国语辞典》:龚胜(龚胜)  拼音:gōng shèng
人名。(西元前68~西元11)字君实。汉彭城人。三举孝廉,王莽秉政,归隐乡里,莽徵之不就,绝食而死。也作「龚生」。
《国语辞典》:刘桢(刘桢)  拼音:liú zhēn
人名。(西元?~217)字公干,三国魏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性格刚烈,善辞令,有逸才,以文章见重于曹操,并举用为丞相幕僚。刘氏长于五言诗,诗风劲挺,不重文辞雕饰,似古诗十九首。曹丕曾赞美其诗为「妙绝时人」,钟嵘《诗品》亦列为上品,惜作品流传甚少,仅存十五首诗。
《国语辞典》:嵇绍(嵇绍)  拼音:jī shào
人名。(西元253~304)字延祖,晋人,嵇康的儿子。曾从武帝出战,为保卫武帝,血溅御衣而死。武帝为感念其护君殉国的英勇精神,乃保留血衣而不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