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60,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段全纬
僧福全
释全玼
释全清
章全益(号 章孝子 )
卢全操(字 全操 )
韦坚(字 子全 韦城男 )
刘慎虚(字 全乙 )
刘音虚(字 全乙 行第 大 )
僧满月(号 青藏 名 全声者 )
长孙全绪
窦蒙(字 子全、子泉 )
崔全素
杜希全
其它辞典(续上)
全缓(字 弘立 )段全纬
僧福全
释全玼
释全清
章全益(号 章孝子 )
卢全操(字 全操 )
韦坚(字 子全 韦城男 )
刘慎虚(字 全乙 )
刘音虚(字 全乙 行第 大 )
僧满月(号 青藏 名 全声者 )
长孙全绪
窦蒙(字 子全、子泉 )
崔全素
杜希全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馀杭人。时法济大师。行化径山。玼即求以剃落。后于衡岳结草庵进道。木食涧饮。无所待于人。耐寒暑。以槲叶自蔽。更伏腊未尝易。客有赠玼诗者曰。巢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上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全玼。本馀杭人也。入径山礼法济大师求剃染。禀质强渥且耐饥寒。诸所参寻略得周遍。乃隐衡岳中立草庵木食涧饮。结软草为衣。伏腊不易。有赠玼诗云。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此太常孙渥旧相南迁有作。事详南岳高僧传云。 系曰。草衣在南岳炎方壮年。即可未知。衰老徙居幽朔。耐否。如能则上上根胜士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会稽人。善禁祝。能劾鬼物。市僧王氏妇病。言语狂乱。啼笑不常。如是数岁。间召清治。清即缚草如人状。长尺许。衣以五䌽。结坛置草人。其中而作法焉。其妇忽鞠躬曰。乞命。且自首。以为顷岁春日。偶于禹庙前相遇耳。今和尚如不见杀。竟当远去。不敢复留也。于是清鞭草人。呦呦有声。投一瓿中。以六一泥。窒瓿口。封以朱书符篆。而瘗之桑下。戒曰无动。后五载。董昌以城叛。刘汉宏攻拔之。纵士卒掠城中。或掘窖藏。桑下出瓿。破之独一鸦飞去。立树抄。人语曰。乃今得见天日矣。时清死已久。神僧传·卷第九
释全清越人也。得密藏禁咒之法。能厌劾鬼神。时有市侩王家之妇患邪气。言语狂倒。或啼或笑。如是数岁。召浦治之。乃缚草人长尺馀。衣以五䌽。置之于坛。咒禁之良久。妇言。乞命。遂志之曰。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师不见杀即放之远去。清乃取一瓿(步后切)以鞭驱刍。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缄器口以六乙泥。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戒家人勿动之。妇人病差。经五载后值刘汉宏与董昌隔江而相持越城陷。人谓此为窖(音教)藏。掘打瓿破。见一鸦闯(音朕)然飞出。立于桑杪。而作人语曰。今得见日光矣。时清公已卒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梓州涪城人。少孤,由兄抚养。及兄亡,全益断一指以报。不娶妻,僮仆处一室。卖药自业,世传能作黄金。居成都四十年,号章孝子。年九十八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2—735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全操。卢承业孙。年十六入仕,历任通事舍人、泽州晋城令、襄州襄阳令、泽州别驾,官至房州刺史,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子全。以中表贵盛,故早从官叙。玄宗开元二十五年为长安令,以干练闻。见宇文融等以勾剥财物争行进奉而致恩顾,坚乃以转运江淮租赋,所在置吏督察,岁益巨万,玄宗以为能。天宝初,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尝于咸阳附近渭水旁作漕渠,又穿广运潭以通舟楫,便于漕运。进兼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等使,寻又拜守刑部尚书。李林甫恐坚入为相,乃与心腹构成其罪,贬缙云太守,又贬江夏员外别驾。后长流岭南,使监察御史罗希奭逐而杀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 字子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兖州刺史韦元圭之子。玄宗开元间历任秘书丞、奉先令。开元二十五年(737)任长安令。以转运江淮租赋,为玄宗所称。天宝元年(742)擢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引浐水开广运潭,颇便漕运。三载封韦城男,拜刑部尚书。五载为李林甫所诬,贬缙云太守。再贬后被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东人,字全乙。玄宗开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官夏县令。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工诗,有盛名。唐诗汇评
刘慎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江东(今江苏南部及浙江一带)人。或云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校书郎。与孟浩然、王昌龄友善。虽有文章盛名,竟流落不偶。天宝中年。《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四百八
慎虚。江东人。天宝时官夏县令。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慎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唐诗归
钟云:“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岑非无流走为律者,轻重(与刘)迥自不同。殷墦赏其“思苦语奇”,独谓“气骨不逮诸公”,此深识之论也。《渔阳诗话》
刘慎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夐,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称。述《易》、《诗》、《书》、《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慎虚亦是齐梁体段,其骨清耳,且字句外有灵气往来。剑溪说诗
如慎虚诗于王、孟外又辟一径,气象一派空明。剑溪说诗
刘慎虚诗、空明深厚,饶有理趣。《越缦堂诗话》
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慎,一作慎。字全乙,排行大。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登进士第,《唐才子传》云“调洛阳尉,迁夏县令”。似将刘晏事迹附会致误(参看傅璇琮《唐代诗人考略(八、刘慎虚)》,载《文史》八辑)。又前人亦有将刘慎虚与刘迅混为一人者,参看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二《刘慎虚》。慎虚性高古,脱略势利,啸傲风尘,与王昌龄、孟浩然相友善。《唐诗纪事》引《明皇杂录》云:天宝末,刘慎虚辈“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一。殷璠评其诗云:“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一本数下有十)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惟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以还,可杰立江表。……惜其不永,天碎国宝。”(《河岳英灵集》卷上)《全唐诗》存诗15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西域人。以博晓经义为僧众所推。来中原翻译瑜珈法门,会文宗开成中甘露之变,朝廷无复纪纲,不暇翻译。知玄礼以为师,深得其指授,并请翻诸禁咒,因译《陀罗尼集》及《佛为毗戍陀天子说尊胜经》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西域人也。开成中。进梵夹。会有甘露之祸。不暇翻译。悟达国师知玄。好声明学。师事月。因请出诸禁祝。偕菩提嚩日啰金刚悉地。出陀罗尼集四卷。又出佛为毗戍陁天子所说尊胜经一卷。较旧译尤详。 有般若斫迦三藏者。华言智慧轮。大中间。行大㬅拿罗灌顶法。为阿阇梨。著佛法根本。其说以为陀罗尼者。法之根本。盖大毗卢遮那。寔诸佛所依。至于出生无边法门。学者脩戒定慧而以总持助成之。务令速疾。无不可者。又述示教指归。 𡺈嵝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满月者。西域人也。爰来震旦务在翻传。瑜伽法门一皆贯练。既多神效众所推钦。开成中进梵夹。遇伪甘露事去未旋踵。朝廷无复记纲不暇翻译。时悟达国师知玄。好学声明。礼月为师。情相款密指教梵字并音字之缘界。悉昙八转深得幽趣。玄曰。异哉。吾体两方之言。愿参象胥之末可乎。因请翻诸禁咒。乃与菩萨嚩日罗金刚悉地等。重译出陀罗尼集四卷。又佛为毗戌陀天子说尊胜经一卷。详覈三复曲尽佛意。此土先已有陀罗尼集十二卷。新翻四卷未闻入藏。月等俱不测其终。次有般若斫迦三藏者。华言智慧轮。亦西域人。大中中行大曼拿罗法。已受灌顶为阿阇梨。善达方言深通密语。著佛法根本。宗乎大毗卢遮那。为诸佛所依。法之根本者陀罗尼是也。至于出生无边法门。学者修戒定慧以总侍助成。速疾之要无以超越。又述示教指归共一十馀言。皆大教之钤键也。出弟子绍明。咸通年中刻石记传焉。 论曰。无漏海中震潮音而可怪。总持言下书梵字而不常。未闻者闻。闻光音天之馀响。未解者解。解最上法之所诠。圣贤饮之为醇醪。凡劣啜之成糟粕。若夫有缘则遇。无道则违。秦狱既械其利防。此无缘也。汉庭肇迎其白马。斯有感焉。听彼异呼览其横字。情可求而呼相乱。字虽殊而意且同。是故周礼有象胥氏通六蛮语。狄鞮主七戎。寄司九夷。译知八狄。今四方之官。唯译官显著者何也。疑汉已来多事北方。故译名烂熟矣。又如周秦輶轩使者。奏籍通别国方言。令君王不出户庭坐知绝遐异俗之语也。若然者象胥知其远也。方言知其近也。大约不过察异俗达远情者矣。懿乎东汉始译四十二章经。复加之为翻也。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由是翻译二名行焉。初则梵客华僧。听言揣意方圆共凿。金石难和。碗配世间。摆名三昧。咫尺千里。觌面难通。次则彼晓汉谈。我知梵说。十得八九。时有差违。至若怒目看世尊。彼岸度无极矣。后则猛显亲往。奘空两通。器请师子之膏。鹅得水中之乳。内竖对文王之问。扬雄得绝代之文。印印皆同。声声不别。斯谓之大备矣。逖观道安也论五失三不易。彦琮也籍其八备。明则也撰翻经仪式。玄奘也立五种不翻。此皆类左氏之诸凡。同史家之变例。今立新意成六例焉。谓译字译音为一例。胡语梵言为一例。重译直译为一例。粗言细语为一例。华言雅俗为一例。直语密语为一例也。初则四句。一译字不译音。即陀罗尼是。二译音不译字。如佛胸前卐字是。三音字俱译。即诸经律中纯华言是。四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T50p0723_01.gif <T50p0723_02.gif 二字是。第二胡语梵言者。一在五天竺纯梵语。二雪山之北是胡。山之南名婆罗门。国与胡绝书语不同。从羯霜那国。字源本二十馀言。转而相生。其流漫广。其书竖读。同震旦欤。至吐货罗言音渐异。字本二十五言其书横读。度葱岭南迦毕试国。言字同吐货罗。已上杂类为胡也。若印度言字梵天所制。本四十七言。演而遂广。号青藏焉。有十二章教授童蒙。大成五明论。大抵与胡不同。五印度境弥亘既遥。安无少异乎。又以此方始从东汉传译至于隋朝。皆指西天以为胡国。且失梵天之苗裔。遂言胡地之经书。彦琮法师独明斯致。唯徵造录痛责。弥天符佛地而合阿含。得之在我。用胡名而迷梵种。失则诛谁。唐有宣公亦同鼓唱。自此若闻弹舌。或睹黑容印定呼为梵僧。雷同认为梵语。琮师可谓忙于执斧捕前白露之蝉。瞢在回光照后黄衣之雀。既云西土有梵有胡。何不南北区分。是非料简致有三失。一改胡为梵。不析胡开胡还成梵。失也。二不善胡梵二音。致令胡得为梵。失也。三不知有重译失也。当初尽呼为胡。亦犹隋朝已来总呼为梵所谓过犹不及也。如据宗本而谈。以梵为主。若从枝末而说。称胡可存。何耶。自五天至岭北。累累而译也。乃疑琮公留此以待今日亦不敢让焉。三亦胡亦梵。如天竺经律传到龟兹。龟兹不解天竺语。呼天竺为印特伽国者。因而译之。若易解者犹存梵语。如此胡梵俱有者是。四二非句。纯华言是也。第三重译直译者。一直译。如五印夹牒直来东夏译者是。二重译。如经传岭北楼兰焉耆不解天竺言且译为胡语。如梵云邬波陀耶。疏勒云鹘社。于阗云和尚。又天王梵云拘均罗。胡云毗沙门是。三亦直亦重。如三藏直赍夹牒而来。路由胡国。或带胡言。如觉明口诵昙无德律中有和尚等字者是。四二非句。即赍经三藏。虽兼胡语到此不翻译者是。第四粗言细语者。声明中一苏漫多。谓汎尔平语言辞也。二彦底多。谓典正言辞也。佛说法多依苏漫多。意住于义不依于文。又被一切故。若彦底多非诸类所能解故。亦名全声者。则言音分明典正。此细语也。半声者。则言音不分明而讹僻。此粗语也。一是粗非细。如五印度时俗之言是。二唯细非粗。如法护宝云奘师义净洞解声明音律用中天细语典言而译者是。三亦粗亦细。如梵本中语涉粗细者是或注云此音讹僻即粗言也。四二非句。阙第五华言雅俗者。亦云音有楚夏同也。且此方言语雅即经籍之文。俗乃术巷之说。略同西域。细即典正粗即讹僻也。一是雅非俗。如经中用书籍言是。二是俗非雅。如经中乞头博颊等语是。三亦雅亦俗。非学士润文信僧执笔。其间浑金璞玉交杂相投者是。四二非句。阙第六直语密语者。二种作句。涉俗为直。涉真为密。如婆留师是。一是直非密。谓婆留师翻为恶口住。以恶口人人不亲近故。二是密非直。婆留师翻为菩萨所知彼岸也。既通达三无性理。亦不为众生所亲近故。三两亦句。即同善恶真俗。皆不可亲近故。四二非句。谓除前相故。又阿毗持呵娄(目数数得定)郁婆提(目生起拔根弃背)婆罗(目真实离散乱)此诸名在经论中例显直密语义也。更有胡梵文字。四句易解。凡诸类例括彼经诠。解者不见其全牛。行人但随其老马矣。或曰。翻梵夹须用此方文籍者。莫招滥涉儒雅之过乎。通曰。言不关典非子史之言。用其翻对。岂可以委巷之谈而糅于中耶。故道安云。乃欲以千载上之微言传所合百王下之末俗。斯为不易矣。或曰。汉魏之际盛行斯意。致使陈寿国志述临儿国云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而相出入。盖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为浮屠。此为见译家用道德二篇中语。便认云与老子经互相出入也。设有华人能梵语与西僧言说。两相允会。可便谓此人为天竺人耶。盍穷其始末乎。是知若用外书须招此谤。如童寿译法华。可谓折中有天然西域之语趣矣。今观房融润文于楞严。僧肇徵引而造论。宜当此诮焉。苟参鄙俚之辞。曷异屠沽之谱。然则糅书勿如无书。与其典也宁俗。傥深溺俗厥过不轻。折中适时自存法语。斯谓得译经之旨矣。故佛说法多依苏漫多也。又传译之兴。奉行之意。不明本起何示将来。今究其宣扬略陈梗概。夫教者不伦有三畴类。一显教者。诸乘经律论也(不同瑜伽论中显了教是多分大乘藏教)二密教者。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密曼拿罗法也(瑜伽隐密教是多分声闻藏教)三心教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也。次一法轮者。即显教也。以摩腾为始祖焉。次二教令轮者。即密教也。以金刚智为始祖焉。次三心轮者(义加此轮)即禅法也。以菩提达磨为始祖焉。是故传法轮者。以法音传法音。传教令轮者。以秘密传秘密。传心轮者。以心传心。此之三教三轮。三祖自西而东。化凡而圣。流十五代(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朱梁后唐石晋刘汉郭周今大宋)法门之贻厥孙谋。万二千年。真教之克昌厥后。或曰。译场经馆设官分职不得闻乎。曰此务所司先宗译主。即赍叶书之三藏明练显密二教者充之。次则笔受者。必言通华梵学综有空。相问委知然后下笔。西晋伪秦已来。立此员者。即沙门道含玄赜姚嵩聂承远父子。至于帝王。即姚兴梁武天后中宗。或躬执干。又谓为缀文也。次则度语者。正云译语也。传度转令生解。亦名传语。如翻显识论沙门战陀译语是也。次则證梵本者。求其量果密能證知。能诠不差所显无谬矣。如居士伊舍罗證译毗柰耶梵本是也。至有立證梵义一员。乃明西义得失。贵令华语下不失梵义也。复立證禅义一员。沙门大通充之。次则润文一位。员数不恒。令通内外学者充之。良以笔受在其油素。文言岂无俚俗。傥不失于佛意。何妨刊而正之。故义净译场。则李峤韦嗣立卢藏用等二十馀人次文润色也。次则證义。盖證已译之文所诠之义也。如译婆沙论。慧嵩道朗等三百人考正文义。唐复礼累场充任焉。次则梵呗。法筵肇启梵呗前兴。用作先容令生物善。唐永泰中方闻此位也。次则校勘。雠对已译之文。隋前彦琮覆疏文义。盖重慎之至也。次则监护大使。后周平高公侯寿为总监检校。唐则房梁公为奘师监护。相次许观杨慎交杜行顗等充之。或用僧员。则隋以明穆昙迁等十人。监掌翻译事诠定宗旨。其处则秦逍遥园。梁寿光殿瞻云馆。魏汝南王宅。又隋炀帝置翻经馆。其中僧有学士之名。唐于广福等寺。或宫园不定。又置正字。字学玄应曾当是职。后或置或否。朝延罢译事。自唐宪宗元和五年至于周朝。相望可一百五十许岁。此道寂然。迨我皇帝临大宝之五载。有河中府传显密教沙门法进。请西域三藏法天译经于蒲津。州府官表进。上览大悦。各赐紫衣。因敕造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之西偏。续敕搜购天下梵夹。有梵僧法护施护。同参其务。左街僧录智照大师慧温證义。又诏沧州三藏道圆證梵字。慎选两街义解沙门志显缀文。令遵法定清沼笔受。守峦道真知逊法云慧超慧达可瑰善祐可支證义。伦次缀文。使臣刘素高品王文寿监护。礼部郎中张洎光禄卿汤悦次文润色。进校量寿命经善恶报应经善见变化金曜童子甘露鼓等经。有命授三藏天息灾法天施护师号。外试鸿胪少卿赐厩马等。笔受證义诸沙门各赐紫衣并帛有差。御制新译经序冠于经首。观其佛日重光法轮发轫。赤玉箱而启秘。青莲朵以开芳。圣感如然。前代就堪比也。又以宣译之者乐略乐繁。隋之已前经题简少。义净已降经目偏长。古则随取强名。后则繁尽我意。又旧翻秘咒。少注合呼。唐译明言多祥音反。受持有验。斯胜古踪。净师犬译诸经偏精律部。自高文彩最有可观。金刚智也秘藏祖师。阿目祛也多经译匠。师资相接感应互彰。无畏言辞且多朴实。觉救加佛顶之句。人无间然。日照出显识之文。刃有馀地。思惟罥索。学喜华严。密语断章大人境界。流志宝积。菩提曼茶。华胥之理致融明。灌顶之风标秘邃。迪公勤其笔受。般若终乎译场。其馀诸公皆翻夹牒欲知状貌聊举喻言其犹人也。人皆人也。奈何姿制形仪。各从所肖。肖其父焉。若如此大则同。而小有异耳。良由译经是佛法之本。本立则道生。其道所生唯生释子。是以此篇冠首。故曰。先王将禜海。必先有事于河者。示不忘本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代宗宝应元年为左金吾大将军。广德元年为羽林军使,随郭子仪收复京城。大历四年,为容管经略使。官至右金吾将军、宋州刺史。大历十一年,曾与诸军攻汴州叛帅李灵曜,为魏博田承嗣军击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扶风人,字子全。肃宗时官国子司业,兼太原县令。工书。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全,一作子泉,误。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代宗大历中历安南都护从事,检校司议郎。德宗建中中为河东节度从事,检校国子司业,兼太原令,四年以徐浩荐,与弟{自豕}并召入。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窦象《述书赋》、《元和姓纂》卷九、《历代名画记》卷六。蒙能诗工书画。《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七
蒙字子全。肃宗时试国子司业兼太原县令。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代宗大历间人。曾与郑辕、薛晏同游枋口,各作诗3首。事迹及诗皆见乾隆《济源县志》卷一五。《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4 【介绍】: 唐京兆醴泉人。少从军,以裨将隶郭子仪,积功至朔方节度使,治军严整,士卒悦服。德宗奔奉天,希全首将所部赴难。帝还京师,授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将赴,献《体要》,多所规谏,帝深纳之。以盐州据要会,请城之,执筑凡六千人,二旬而毕,由是吐蕃惮,不轻入。后居河西久,颇越法横肆,帝数容掩之。有《新集兵书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