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60,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全盛
万全
全体
自全
不全
全胜
全非
全生
两全
全活
全德
全收
得全
全真
无全
《國語辭典》:全盛  拼音:quán shèng
非常兴隆壮盛。唐。杜甫〈忆昔〉诗二首之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國語辭典》:万全(萬全)  拼音:wàn quán
万无一失,绝对安全。《汉书。卷三四。黥布传》:「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万全。」
《國語辭典》:全体(全體)  拼音:quán tǐ
1.全部身体。汉。刘熙《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
2.全部、整体。宋。刘克庄 郊行诗:「山晴全体出,树老半身枯。」
《漢語大詞典》:全体学(全體學)
晚 清 时称生理学为全体学。 清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亦简称“全体”。 清 谭嗣同 《仁学》:“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羣学羣教之门径在是矣。”
《漢語大詞典》:自全
保全自己。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书有 唐 虞 之侯伯,歷 三代 千有餘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篤於仁义,奉上法哉?” 汉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旧唐书·李密传:“若前不据 关 ,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若军事一兴,横歛随作,民穷而无告,其势不为大盗,无以自全。”
分類:保全自己
《国语辞典》:不全  拼音:bù quán
1.不完备、不周全。如:「由于绘画用具不全,所以美术研习营迟迟未能举办。」《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书之残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门,汇订成帙,统名之曰断简残编。」
2.不完全。如:「组长所提出的理由,不全是对的。」《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老哥没有送过人的钱,何以上台也会契重你?可见天下人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哟。」
《國語辭典》:全胜(全勝)  拼音:quán shèng
1.完全获胜。《管子。兵法》:「发乎不意,故莫之能应也。故全胜而无害。」《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
2.柔道比赛时,以纯熟的技术将对方乾净俐落的摔倒,则判为全胜。
《骈字类编》:全非
事文类聚见上
《漢語大詞典》:全生
(1).谓六欲皆得其所宜。管子·立政:“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居无以自守也。全生之説胜,则廉耻不立。”《吕氏春秋·贵生》:“ 子华子 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陈奇猷 校释:“子华子以为‘生’之至上者为六欲皆得其宜之‘全生’。”
(2).保全天性,顺其自然。也指保全天性之道。《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唐 元结 《喻旧部曲》诗:“劝汝学全生,随我畬 退谷 。” 胡适 《读〈吕氏春秋〉一》:“全生要在适性,全性即是全生。”
(3).保全生命。 唐 卢纶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诗:“结髮事疆埸,全生俱到乡。” 宋 梅尧臣 《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诗:“纵横尸暴积,万殞少全生。”
《國語辭典》:两全(兩全)  拼音:liǎng quán
两方面都能兼顾无损。明。杨荣《文敏集。卷四。歌行。题王知事苍梧亲舍》:「忠孝由来难两全,嗟君心事谁能怜?」《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國語辭典》:全活  拼音:quán huó
1.保全性命。《汉书。卷一○。成帝纪》:「流民欲入关,辄籍内。所之郡国,谨遇以理,务有以全活之。」宋。苏轼 圣散子后序:「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2.寿终正寝。汉。王充《论衡。祸虚》:「若此言,颜渊不当早夭,盗蹠不当全活也。」
3.全部工事、活计。如理发匠以剪发、洗发、刮脸等合之。
《國語辭典》:全德  拼音:quán dé
道德完备无瑕缺。《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后汉书。卷三七。桓荣传》:「而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
《骈字类编》:全收
齐民要术凡五谷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
《漢語大詞典》:得全
(1).获得保全。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
(2).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备。 清 张芳 《黛史》:“声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國語辭典》:全真  拼音:quán zhēn
1.道士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多备斋供,不问云游,全真道人都要斋他。」《西游记》第二四回:「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2.保全其自然的天性。《庄子。盗蹠》:「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曹毗传》:「梁生适南越以保慎,固能全真养和。」
《漢語大詞典》:无全(無全)
(1).谓不能存活。 唐 杨弘贞 《贯七札赋》:“出一札而锋鋩自利,踰百步而犀兕无全。” 唐 沈佺期 《鼓吹曲辞·钓竿篇》:“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全。”
(2).没有完整的。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参见“ 无全牛 ”。
分類:完整存活
《漢語大詞典》:无全牛(無全牛)
谓眼里没有完整的牛。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 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 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以“无全牛”比喻技艺精纯的境界,或谓专注于某一事物达到极点。 唐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 长桑 晚洞视,五藏无全牛。” 清 黄鷟来 《咏怀》:“少壮喜谈兵,目中无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