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蠲豁
免除。 明 张居正 《答谏议萧公廪书》:“带徵逋赋,苦累有司,僕亦久知之,目下方欲面奏,请恩蠲豁,不必具疏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比岁各省额徵钱粮,业已次第蠲免。”
分類:免除
《國語辭典》:豁免  拼音:huò miǎn
免除。《花月痕》第一四回:「你们所有客套,我也一起豁免罢。」
分類:豁免免除
《漢語大詞典》:豁略
(1).谓性格豁达而疏略。金史·忠义传二·王佐:“豁略不事产业。”
(2).犹免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冗长之礼,豁略去之。”
《漢語大詞典》:蠲略
犹免除;废除。《后汉书·卢植传》:“散利者,天子之体,理无私积,宜弘大务,蠲略细微。”新唐书·崔纵传:“时兵虽定,民彫耗, 纵 治简易,蠲略细苛。”
分類:免除废除
《漢語大詞典》:倚免
免除。《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应管军官举放本管军人钱物,詔书到日尽行倚免。”
分類:免除
《漢語大詞典》:寝夺(寢奪)
罢免;免除。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 郑州 推官。”
分類:罢免免除
《國語辭典》:不免  拼音:bù miǎn
必然,免不了。如:「旧地重游,物是人非,不免伤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群臣皆谓城筑固善,小民不免怨詈。」
《國語辭典》:诸君(諸君)  拼音:zhū jūn
1.各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2.古称年长的男女为诸君,年轻的男女为吾子。《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
《國語辭典》:去官  拼音:qù guān
辞去官职。唐。杜牧 自贻诗:「迁少去官频,寂寞怜吾道。」
《漢語大詞典》:谢事(謝事)
(1).辞职;免除俗事。 宋 苏辙 《赠致仕王景纯寺丞》诗:“ 潜山 隐君七十四,紺瞳緑髮方谢事。” 明 唐顺之 《书钱遇斋高尚卷》:“予自为编修罢归,是时,邑中士大夫谢事而居者十数人。”红楼梦第五五回:“ 探春 和 李紈 暂难谢事。”
(2).谓去世。 清 沈起凤 《谐铎·鬼妇持家》:“妇慨然曰:‘人一朝谢事,百凡都听诸后人。’”
《國語辭典》:放免  拼音:fàng miǎn
1.对犯人或奴婢给予自由。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把两个哥哥放免,把第三的孩儿推转。」也作「免放」。
2.豁免、免除。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治理政体部第六。放房钱》:「七年二月诏:贫民住官舍者,遇冬正、寒食免僦直三日,此节日放免之始也。」
《國語辭典》:罢官(罷官)  拼音:bà guān
辞退官职。《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又颜延之罢官后,好骑马出入闾里,当代称其放诞。」《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韬甫閒谈,说起云南总督陆夏夫,现已罢官在家。」
《國語辭典》:罢免(罷免)  拼音:bà miǎn
1.罢黜官阶或免除官职。《旧唐书。卷九四。列传。李峤》:「中宗以峤昌言时政之失,辄请罢免,手制慰谕而不允,寻令复居旧职。」
2.公民对民选的公职人员,如总统、立法委员、直辖市长、县(市)长、地方议员等,在其法定任期届满前,依法以投票方式使其去职。
3.在各级人民团体中,团体成员对其选举出之理事长、理监事等,在其任期届满前,依法或组织章程以投票方式使其去职。
《國語辭典》:免役  拼音:miǎn yì
1.免除徭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帝乃命提点司究所从升降,仍严升降之法,畿民不愿输钱免役。」
2.因身体畸形、残废或有痼疾,不能服兵役者,免除服兵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民避役者,或窜名浮图籍,号为出家,赵州至千馀人,诏出家者须落发为僧,乃听免役。」
《國語辭典》:解释(解釋)  拼音:jiě shì
1.分析阐明。《后汉书。卷三六。陈元传》:「采孔子拜下之义,卒渊圣独见之旨,分明白黑,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者之累惑。」
2.说明某事的原因、理由。《三国演义》第四○回:「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红楼梦》第八回:「先闻得说字、问包子等处,也还可不必起来;后来摔了茶钟,动了气,遂连忙起来解释劝阻。」
3.消除。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听如此说,便赶著问:『这有什么佛法解释没有?』马道婆道:『这个容易,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