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饮光部
寿光学士
闻光力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复炽盛光法
慧光
慧光童子
实报寂光
灯光梵志
炽盛光
炽盛光法
炽盛光如来
炽盛光佛顶法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佛类词典(续上)
饮光仙饮光部
寿光学士
闻光力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复炽盛光法
慧光
慧光童子
实报寂光
灯光梵志
炽盛光
炽盛光法
炽盛光如来
炽盛光佛顶法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饮光仙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上古有仙人名饮光。(参见:饮光)。
(人名)上古有仙人名饮光。(参见:饮光)。
饮光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三百年之末,自说一切有部别出者。取部主之名名为饮光部。与佛在世之饮光同名异人。见宗轮论述记上。
(流派)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三百年之末,自说一切有部别出者。取部主之名名为饮光部。与佛在世之饮光同名异人。见宗轮论述记上。
寿光学士
【佛学大辞典】
(人名)梁慧超,学经论,明解宏达,博赡内外。武帝敕为寿光殿学士。见释氏要览下。
(人名)梁慧超,学经论,明解宏达,博赡内外。武帝敕为寿光殿学士。见释氏要览下。
闻光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闻光明之力也。闻阿弥陀如来智慧之光明,有超世希有之大愿,摄取不舍之威神力而信之。即信弥陀之救济也。
(术语)闻光明之力也。闻阿弥陀如来智慧之光明,有超世希有之大愿,摄取不舍之威神力而信之。即信弥陀之救济也。
琉璃金山宝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吉祥天女于过去念此佛,得今之富乐自在。故诸人欲得富乐者对于吉祥天之像,应归命于此佛云。见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
(佛名)吉祥天女于过去念此佛,得今之富乐自在。故诸人欲得富乐者对于吉祥天之像,应归命于此佛云。见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
复炽盛光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北斗七星护摩法之略名。
(修法)北斗七星护摩法之略名。
慧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慧智之光也。无量寿经下曰:「慧光明净,超踰日月。」【又】(人名)北齐名僧,为律宗大家。又译十地论于洛阳,为地论宗之鼻祖。门下弟子甚多。
(术语)慧智之光也。无量寿经下曰:「慧光明净,超踰日月。」【又】(人名)北齐名僧,为律宗大家。又译十地论于洛阳,为地论宗之鼻祖。门下弟子甚多。
慧光童子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不动明王)附录八大童子项。
(菩萨)(参见:不动明王)附录八大童子项。
实报寂光
【佛学大辞典】
(界名)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之二。台家所立四土之二也。(参见:四土)
【佛学常见辞汇】
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参见:四土)
(界名)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之二。台家所立四土之二也。(参见:四土)
【佛学常见辞汇】
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参见:四土)
四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馀土,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馀。又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声闻缘觉二人(藏教中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于菩萨之位,似未断惑,随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菩萨一人,圆教菩萨一人之人种类也。又此土称为变易土。变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又其后变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实报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前三果,思惑未尽,不能生方便土,故悉为阿罗汉,但从本位立名,于一阿罗汉之上举四果之别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谓:「五人断通惑者同生其土皆为菩萨,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经八,六,四,二万,十千劫,而发菩提心,涅槃经之说也。又谓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声缘二人,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三人,圆教一人也,别教三人者,至别教之菩萨第六住,断见思之烦恼,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与十行十回向共为三人。圆教一人者,圆教十信位之六根净,以断见思烦恼故,报命尽,故生于方便土。观经妙宗钞上所谓:「九种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实报无障碍土。方便土为證空理人之果报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无障碍土。纯为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别教十地已上圆教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体也,寂者解脱,一切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秘密藏,是乃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谓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无相二义:一寂光土,唯理。净名经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实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假,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是如理者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别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别相。此一义也。二依圆教之极意,三千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圆教之实义也。见净名经疏一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馀。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乐者,闻法欢喜而快乐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变化身依变化土〕,变化身者,改转不定,名之为变;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劣应身也。变化土者,谓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是名变化身依变化土。
(名数)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馀土,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馀。又为七方便人之所居,故名方便土,七方便人者,即藏教声闻缘觉二人(藏教中菩萨,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于菩萨之位,似未断惑,随而不生彼土,故除之),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菩萨一人,圆教菩萨一人之人种类也。又此土称为变易土。变化同居土之依身,而易以方便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又其后变此方便土之依身,而易以实报土之依身,故名变易土。然而生于此方便土者有五人:一须陀洹,二斯陀含,三阿那含,四阿罗汉(前三果,思惑未尽,不能生方便土,故悉为阿罗汉,但从本位立名,于一阿罗汉之上举四果之别也),五辟支佛。文句六所谓:「五人断通惑者同生其土皆为菩萨,五人即之四果支佛」是也。此五人生于方便土,如其次第,经八,六,四,二万,十千劫,而发菩提心,涅槃经之说也。又谓有九人生于方便土。藏教声缘二人,通教声缘菩三人,别教三人,圆教一人也,别教三人者,至别教之菩萨第六住,断见思之烦恼,故六住已上者,生于方便土,此一人也,与十行十回向共为三人。圆教一人者,圆教十信位之六根净,以断见思烦恼故,报命尽,故生于方便土。观经妙宗钞上所谓:「九种行人合生彼土」是也。三实报无障碍土。方便土为證空理人之果报土,此上更有證一分中道之理之人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无障碍土。纯为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别教十地已上圆教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四常寂光土。常有法身,本在常住之体也,寂者解脱,一切诸相永寂也。光者般若,照诸相之智慧也。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秘密藏,是乃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谓之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有有相无相二义:一寂光土,唯理。净名经疏一曰:「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但大乘法性即是真实智性,不同二乘偏真之理。」法华玄义七曰:「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假,业力所隔感见不同。」是如理者为如智之所依,故名曰土,非别有能依所依身土之别相。此一义也。二依圆教之极意,三千诸法,宛然本有,是乃真佛真土,常寂光之名,依之而立,此圆教之实义也。见净名经疏一等。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馀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佛学次第统编】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馀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馀。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證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證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脩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馀土〕,有馀土者,谓二乘等已断三界见、思惑尽,出生彼土,尚馀无明之惑未尽,故名有馀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果报土〕,果报土者,亦名实报土。即别教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等觉诸菩萨所居之土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四、常寂光土〕,常寂光土者,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以不迁不变名常,离有离无名寂,照俗照真名光。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也。净名疏云:修于圆教愿行之因,因极果满,道成妙觉,居常寂光。是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法性土者,即理土也。谓此身土体无差别,俱非色相所摄,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是名自性身依法性土。
〔二、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自受用身者,谓自受用法喜之乐,名自受用身,即自报身也。自受用土者,即实报土也。谓佛以相应净识,所修成就,从初成佛,尽未来际,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庄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是名自受用身依自受用土。(法喜之乐者,闻法欢喜而快乐也。)
〔三、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是名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变化身依变化土〕,变化身者,改转不定,名之为变;无而忽有,名之为化。即劣应身也。变化土者,谓佛以大慈悲力,随诸有缘众生所宜,化为佛土,或大或小,或净或秽,佛变化身依之而住,是名变化身依变化土。
灯光梵志
【佛学大辞典】
(人名)止观辅行二曰:「慧上菩萨经云:过去无数有梵志名灯光,在林薮间行吉祥愿。经四百二十岁,入摩竭国。有陶师女,见梵志端正,投梵志前。梵志报言:吾不乐欲。女言:设不能,吾寻自害。梵志自念:吾常护戒,若数犯者非吉祥。离之七步,即起慈心而欲犯戒。不然女死,宁令女安,我入地狱。从其所愿。经十二年终生梵天。」
(人名)止观辅行二曰:「慧上菩萨经云:过去无数有梵志名灯光,在林薮间行吉祥愿。经四百二十岁,入摩竭国。有陶师女,见梵志端正,投梵志前。梵志报言:吾不乐欲。女言:设不能,吾寻自害。梵志自念:吾常护戒,若数犯者非吉祥。离之七步,即起慈心而欲犯戒。不然女死,宁令女安,我入地狱。从其所愿。经十二年终生梵天。」
炽盛光
【佛学大辞典】
(杂语)炽盛光佛顶法也。又炽盛光如来也。
(杂语)炽盛光佛顶法也。又炽盛光如来也。
炽盛光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炽盛光佛顶法之略称。
(修法)炽盛光佛顶法之略称。
炽盛光如来
【佛学大辞典】
(佛名)佛顶尊之名也。(参见:炽盛光佛顶法)。
(佛名)佛顶尊之名也。(参见:炽盛光佛顶法)。
炽盛光佛顶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略曰炽盛光法。炽盛光者,金轮佛顶尊之别名,佛身之毛孔,放炽盛之光明,故名炽盛光如来。其本体为金轮佛顶,故曰炽盛光佛顶如来,其修法曰炽盛光佛顶法。其道场观曰:「前地结上金刚墙内有大海,海中有宝山,山上有宝师子座,座上有宝莲华,华上有宝楼阁,阁内有无量庄严周匝悬列,阁内有大曼荼罗,(中略)本尊位上有字,字变成金轮,轮变成本尊,毛孔飞光散,首冠五佛相,二手如释迦,本尊放光照诸尊座位。」(百二十尊法)。不空译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唐代失译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之经曰:「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五星所陵逼,(中略)作诸障难者,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切灾难,皆悉消灭。」
(修法)略曰炽盛光法。炽盛光者,金轮佛顶尊之别名,佛身之毛孔,放炽盛之光明,故名炽盛光如来。其本体为金轮佛顶,故曰炽盛光佛顶如来,其修法曰炽盛光佛顶法。其道场观曰:「前地结上金刚墙内有大海,海中有宝山,山上有宝师子座,座上有宝莲华,华上有宝楼阁,阁内有无量庄严周匝悬列,阁内有大曼荼罗,(中略)本尊位上有字,字变成金轮,轮变成本尊,毛孔飞光散,首冠五佛相,二手如释迦,本尊放光照诸尊座位。」(百二十尊法)。不空译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唐代失译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之经曰:「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诸国界,或五星所陵逼,(中略)作诸障难者,于清净处置立道场,念此陀罗尼,一切灾难,皆悉消灭。」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遵式撰。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之法。
(书名)一卷,宋遵式撰。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