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光禄

相关人物
颜延之(字延年)


《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世祖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

例句

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 严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

典故
颜光禄

相关人物
颜延年(延之)


《诗品》卷中《宋光禄大夫颜延之》
其源出于陆机,尚巧似,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雅才减若人,则蹈于困踬矣。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

例句

五言宁谢颜光禄,百岁须齐卫武公。 杜牧 寄宣州郑谏议

《分类字锦》:光禄
苏轼 光禄庵诗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分类:光禄庵庐
《国语辞典》:光禄寺(光禄寺)  拼音:guāng lù sì
掌理膳食的官署。原称为「官禄勋」,由汉朝郎中令演变而来,统属宫廷宿卫及侍从等。至魏、晋仅存其名,北齐则易名为光禄寺,职责亦变为掌理皇室膳食。自此各代均保留此制,仅辽时曾易名为崇禄寺,金则职属宣徽院。但清朝另有内务府掌责,光禄寺成为外廷职司,为管理祭祀食品的官署。
《国语辞典》:光禄大夫(光禄大夫)  拼音:guāng lù dà fū
职官名。汉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为掌议论之官。至唐、宋以后成阶官之名,为从二品官员。元、明又升为从一品,清时升为正一品,是文臣中的最高阶官。其无固定职守,相当于现今的顾问。《文选。羊祜。让开府表》:「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
《国语辞典》:金紫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  拼音:jīn zǐ guāng lù dà fū
职官名。魏晋以后有金紫光禄大夫之号,谓光禄大夫之加金印紫绶者。唐、宋均以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文阶官。金升为正二品,元升为从一品,明、清时废除。
《國語辭典》:议郎(議郎)  拼音:yì láng
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晋以后废除。
《國語辭典》:总领(總領)  拼音:zǒng lǐng
总管统领。《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建都护之帅,总领其权。」《三国演义》第八回:「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
《國語辭典》:主事  拼音:zhǔ shì
1.主持、掌理事务。《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水浒传》第六○回:「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
2.职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置有主事,为所属官员中最优秀者;南北朝时置尚书主事令史,为官署中的事务员,均非正式官职。至金时主事始为正官;明代六部各设主事,官阶从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民国初年在各部下亦设主事,职位与现在各部的科员相等。
《漢語大詞典》:冬卿
(1). 周 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旧唐书·郑朗传》:“政溢闻听,念兹徵还,位冠冬卿,职重邦计。” 唐 刘禹锡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伊昔 玄宗 朝,冬卿冠鸳鸞。”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天许会逢,上命亲近,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
(2). 南朝 梁 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隋书·百官志上:“诸卿, 梁 初犹依 宋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以光禄勋为光禄卿,大鸿臚为鸿臚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是为冬卿。”
《國語辭典》:寺卿  拼音:sì qīng
1.汉制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寺大卿,寺卿之名自此始。
2.达官显宦。宋。王禹偁 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诗:「谪宦归来发更斑,徊翔犹在寺卿闲。」
《漢語大詞典》:司鼎
官名。光禄勋的别称。光禄勋, 秦 为郎中令, 汉武帝 时改此名。职权较广。 唐 以后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朝廷宴会。 唐 苏颋 《送光禄姚卿还都》诗:“不授纶为草,还司鼎用梅。”
《漢語大詞典》:内卿
指光禄勋或光禄寺卿。因其所掌乃宫内事务,故称“内卿”。汉书·儒林传·房凤:“时光禄勋 王龚 以外属内卿,与奉车都尉 刘歆 共校书,三人皆侍中。”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内卿光禄勋治宫中。”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説内卿 许公 属其门生直指使者纵之,后还故居。”
《漢語大詞典》:禄臣
(1).享受禄俸的官吏。韩非子·喻老:“ 楚 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 孙叔敖 独在。”
(2).光禄勋的别称。 汉 扬雄 《光禄勋箴》:“德人立朝,议士充庭,禄臣司光,敢告执经。”
《國語辭典》:京堂  拼音:jīng táng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