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先驱负弩
典故
先驱负弩
 
前驱负弩
 
大弩吏先迎
 
小人负弩
 
县令前驱
  
负弩前驱
  
负矢还
 
轺车使蜀
 
马卿归故里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46~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邛笮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案:「霍去病出击匈奴,河东太守郊迎负弩。又魏公子救赵击秦,秦军解去,平原君负䪍矢迎公子于界上。」

例句

无能甘负弩,不慎在提衡。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并引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 张九龄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想就安车召,宁期负矢还。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汉庭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 王初 送叶秀才

《國語辭典》:负弩(負弩)  拼音:fù nǔ
古时上级长官来访时,下级官吏背负弩矢在前引导以示尊敬。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今奇〉词:「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漢語大詞典》:负矢(負矢)
(1).中箭;带箭。国语·吴语:“譬如羣兽然,一个负矢,将百羣皆奔。” 清 毛奇龄 《遍阅虎圈诸兽和高阳相公》:“鸦翎习习负矢飞,鸡斯之乘归林支。”
(2).背着箭囊。后汉书·郑太传:“妇女犹戴戟操矛,挟弓负矢,况其壮勇之士,以当妄战之人乎!”
(3).犹负弩。古代恭迎尊长之礼。 唐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诗:“想就安车召,寧期负矢还。” 明 孙柚 《琴心记·牛酒交欢》:“县令不劳负矢,俱到驛中相见。”参见“ 负弩 ”。
《國語辭典》:负弩(負弩)  拼音:fù nǔ
古时上级长官来访时,下级官吏背负弩矢在前引导以示尊敬。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今奇〉词:「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