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贯,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事见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简介
字德充,高公次子,李光仲兄,建炎四年以特恩进士,仕至通直郎,知平江府长洲县,卒绍兴十四年甲子。
宋登科记考
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5 【介绍】: 宋德顺军陇干人,字充道。郭成子。徽宗时充环庆路第五将部将,与西夏战有功,累迁中州刺史。高宗建炎初,知原州,升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时金、西夏二敌交侵,浩与对垒一年,敌不能犯。知凤翔府,退保和尚原,金人至,浩与吴玠随方捍御,蜀以安全。绍兴中屡破金军。官至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卒谥恭毅。
全宋诗
郭浩(一○八七~一一四五),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原州、泾州。历秦凤路提点刑狱,知秦州、凤翔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又徙知利州、金州。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为检校少保、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十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三六七有传。
全宋文·卷三九一三
郭浩(一○八七——一一四五),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成子。建炎初知原州。历知泾州、秦州、凤翔府。官终检校少保、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九。谥恭毅。见《宋史》卷三六七本传。
郑建充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鄜州人,字仲实。仕宋知延安府事。太宗时降金。历知延安军府事、平凉尹。性刚暴,事上不屈,被诬谋反,下狱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2 【介绍】: 宋狄道人,字子充。北宋末曾随父马政使金,结海上之盟。钦宗靖康元年入西山,结寨抗金,次年被俘。高宗建炎二年摆脱金人监视,入五马山寨,被推为首领,拥信王赵榛(一说是燕人赵恭冒充)为领袖,以相号召,众至数十万。曾至扬州请援,不得要领,北还,屯兵大名。五马山寨被金兵攻陷后,至扬州,被解除兵权。后任枢密院副都承旨。高宗绍兴九年,任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解职后闲居。
全宋诗
马扩(?~一一五一),字子允。徽宗宣和中多次以閤门宣赞舍人使辽、金。五年(一一二三)转武功大夫,和州防禦使,坚持抗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七),奉信王榛命自庆源五马山向朝廷请援,命为河北应援使,改枢密都都承旨兼知镇江府。三年,夺职永州安置。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许自便。二年,为河南二广安抚司都统制兼参议官,因议论不合弃官归。三年,为江淮荆浙诸军事都督府参议官。四年,复枢密都承旨。五年,为沿江制置使。七年,知鼎州。八年,为荆湖南路马步军都总管。十一年,和议成,罢领祠禄。二十一年卒。著有《茅斋自叙》、《续自叙》等,已佚。事见《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关各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5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伯充,一作伯克。苏辙长子。高宗建炎初,以右朝请大夫直秘阁,知婺州,奏减税额,父老为立生祠。后知泉州、处州。官至工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
全宋诗
苏迟(?~一一五五),小名梁(《苏轼诗集》卷二三《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自注),字伯充,号涌泉先生(《待制集》卷一九《题坡翁书寄邓道士诗》),眉山(今属四川)人。辙长子。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官登封县丞(《栾城三集》卷四《送迟赴登封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直秘阁。出知高邮军,寻改婺州,遂家于此。四年,召为中书门下检诸房文字,擢太常少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处州。三年,召权刑部侍郎,改工部。五年,提举江州太平观。十二年,致仕。二十五年,卒,年八十馀。事见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二○、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四五、一六八,明《金华贤达传》卷四、清《宋史翼》有传。
全宋文·卷二九一五
苏迟(?——一一五五),字伯充,号涌泉先生,小名梁,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长子。建炎初累官尚书右司员外郎。建炎元年六月直秘阁知高邮军,既而改婺州。四年六月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九月直龙图阁知泉州,十月改太常少卿。绍兴元年十月以集英殿修撰知处州,三年九月权尚书邢部侍郎,十月权工部侍郎。五年告老,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二十五年卒。见《柳待制文集》卷一九《题东坡翁寄邓道士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三四、三七、三八、四八、六八、六九、八四、一六八等。
赵充之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五年(1135)任临江军知军。
徐光实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德充。高宗建炎二年进士。知海盐县,岁末放狱囚归省,囚感泣,皆如期还。历知英州、连州,所至以清俭闻。
尹德充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九五
尹德充,潼川府(治今四川三台)人。绍兴时寓居平江。

人物简介

中州集
充,字公美,相州人,仕宋,知沧州。归国,拜尚书右丞相。领中山行台,以寿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宛平人,字子充,号醉全老人,以诗名。
中州集
摅,字子充,宛平人。自号醉全老人
孟充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三十二年(1162)任大宗正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号省斋居士,晚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徽州户曹,累迁监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后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进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遭弹劾,出判潭州。宁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谥文忠。工文词,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八十一种,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诗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为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为韩侂胄指为伪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谥文忠。生平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夥,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为十四卷。
词学图录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深谊笃。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号平园老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授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建康府学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权给事中,缴驳不避权幸。淳熙五年,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进左丞相,封益国公。绍熙二年,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庆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太师,赐谥文忠。著有《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见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本集卷首)。
郭知达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五
郭知达,字充之,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淳熙间曾知富顺监。辑有《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存)。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一、一一三。
李充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0 【介绍】: 宋明州奉化人,字伯振。李佾子。躬行善道,刻意教子。平居以书史自娱,间作歌诗,平淡如其人。以郊祀恩封承奉郎,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6—1219 【介绍】: 金中山永平人,字充之。章宗明昌五年进士。调邓州录事。宣宗时累迁南京路转运使。与宰相高琪有隙,坐办理军储畏避削两阶。以权陕西东路转运使致仕。卒谥刚毅。扩博学多才,梗直不容物,是以不振于时。
中州集
扩,字充之,永平人。明昌五年进士,累迁同知德州防禦使事。山东饥,诏驰驿赴官,且以赈贷事付之。时棣州饥尤甚,而不在发粟之数,充之擅开仓救之,朝廷不之罪也。泰和七年夏旱,充之以监察御史受诏审冤,因为同列言:往时审冤一切以末减为事,至杀人者之罪亦贳出之,地下之冤,当谁理之乎?使还言,创设三司不便,大略言:三司之设,特以刻剥为事。大定间,一曹望之为户部,天下仓廪府库皆实,百姓无愁怨之声,存乎其人,不在改官称也。今三司官皆户部旧员,掾属亦户曹旧吏,岂有愚于户部,而智于三司者?乞复户部之旧,无骇民听可也。崇庆初,迁河东北路按察佥事,上书言时病四:一、将不知兵。二、兵不可用。三、事不素定。四、用人违其长。贞祐二年,太原受兵,充之之功为多最。后权陜西西路转运使,行六部尚书。前政太原乔世权子实,燕人赵伯成子文,号为称职,充之表表自见,虽处细务,亦有法,掾属奔走从事,无敢后者。评者为子实宽缓,欲为不忍欺,子文慎密,欲为不能欺,皆未必能,然独王公之不敢欺为有徵云。年六十三,致仕卒。子元庆,字善甫,归德行六部郎中。次子元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