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1,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刘惔倾酿
如刻画
三贤
山东出相
沈郎钱
王充阅市
词典
不充
充塞
充庭
充饥
充斥
充实
未充
充栋
充盈
典故
刘惔倾酿

相关人物
何充(字次道)
 
刘惔(字真长)


《世说新语》中卷下《赏誉》
「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
《晋书》卷七十七《何充传》
充能饮酒,雅为刘惔所贵。惔每云:「见次道饮,令人欲倾家酿。」言其能温克也。

例句

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李瀚 蒙求

典故
如刻画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周泰
 
孙权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创,贰师奏状,诏徵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周泰传》
「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例句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李端 题故将军庄

典故
相关人物
王充
 
王符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韩愈十一·后汉三贤赞三首〉~5642~
王充者何?会稽上虞。本自元城,爰来徙居。师事班彪,家贫无书。阅书于肆,市肆是游。一见诵忆,遂通众流。闭门潜思,《论衡校释》以修。为州治中,自免归欤。同郡友人,谢姓夷吾。上书荐之,待诏公车。以病不行,年七十馀。乃作《养性》,一十六篇。肃宗之时,终于永元。王符节信,安定临泾。好学有志,为乡人所轻。愤世著论,《潜夫》是名。《述赦》之篇,以赦为贼;良民之甚,其旨甚明。皇甫度辽,闻至乃惊。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岂若雁门,问雁呼卿。不仕终家,吁嗟先生。仲长统公理,山阳高平。谓高干有雄志而无雄才,其后果败,以此有声。ㄈ傥敢言,语默无常,人以为狂生。州郡会召,称疾不就,著论见情。初举尚书郎,后参丞相军事,卒不至于荣。论说古今,发愤著书,《昌言》是名。友人缪袭,称其文章,足继《西京》。四十一终,何其短耶,呜呼先生!
《小学绀珠》卷六〈名臣类下〉
三贤(五代):桑维翰、李涛、王朴。王元之〈怀贤诗〉。……三贤:谢绛、范仲淹、孙甫。宋循州,皆号循吏,翰林学士贾黯邓人也,创三贤堂于百花洲。……曾肇、刘攽、孔文仲。东坡〈和三舍人诗〉:「三贤起江右。」
典故
山东出相
 
山东气
 
山西将
 
山西将种

相关人物
上官桀
 
傅介子
 
公孙贺
 
廉褒
 
李广
 
李蔡
 
王剪
 
甘延寿
 
白起(武安君)
 
苏建
 
苏武
 
赵充国
 
辛武贤
 
郁郅王围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2998~
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郿人;王剪,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馀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典故
相关人物
沈充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传》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例句

为贪卢女曲,用尽沈郎钱。 周万 送沈芳谒李观家求仕进

素柰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 姚合 题梁国公主池亭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李贺 残丝曲

素柰花开西子面,绿榆枝散沈郎钱。 王建 故梁国公主池亭

家贫陶令酒,月俸沈郎钱。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

典故
王充阅市

相关人物
王充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充〉~629~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例句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李瀚 蒙求

《韵府拾遗 东韵》:不充
魏志高祖纪牧守侵食百姓以营家业王赋不充虽岁满去职应计前逋正其刑罪
分类:不充
《國語辭典》:充塞  拼音:chōng sè
1.充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今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三国演义》第六○回:「明公乃汉室宗亲,仁义充塞乎四海。」
2.堵塞。《孟子。滕文公下》:「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
《國語辭典》:充庭  拼音:chōng tíng
1.古代朝会时,陈皇帝车驾仪仗于殿庭,称为「充庭」。《宋书。卷一八。礼志五》:「旧有充庭之制,临轩大会,陈乘舆车辇旌鼓于殿庭。」
2.充满庭院。《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芸若充庭,槐枫被宸。」
3.充满朝廷。《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嘉会置酒,嘉宾充庭。」《文选。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國語辭典》:充饥(充飢)  拼音:chōng jī
进食解饿。如:「画饼充饥」。《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其时离开中饭还远,姚老夫子叫儿子向楼下买了五块麻爿饼,拿上来叫大家充饥。」
分類:充饥进食
《國語辭典》:充斥  拼音:chōng chì
充满、遍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脩,寇盗充斥。」《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晋与契丹绝好,北边寇盗充斥。」
《國語辭典》:充实(充實)  拼音:chōng shí
1.丰足充满。《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汉。班固〈公孙弘传赞〉:「海内乂安,府库充实。」
2.使充足、加强。如:「阅读课外书籍,可充实知识见闻。」
《國語辭典》:充盈  拼音:chōng yíng
1.充满。《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2.充裕。《管子。八观》:「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
3.丰满。《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聊齐志异。卷二。莲香》:「数日后,肤革充盈。」
《韵府拾遗 东韵》:未充
后汉书循吏传序王涣任峻之为洛阳令明发奸伏吏端禁止然导德齐礼有所未充亦一时之良能也
分类:未充
《漢語大詞典》:充栋(充棟)
形容藏书、著述之富,可以堆满屋子。 宋 陆游 《冬夜读书》诗:“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 清 顾炎武 《下学指南序》:“今之语録几於充栋矣。” 梁启超 《新史学》三:“故不扫君统之谬见而欲以作史,史虽充栋,徒为生民毒耳。”
《國語辭典》:充盈  拼音:chōng yíng
1.充满。《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
2.充裕。《管子。八观》:「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
3.丰满。《礼记。礼运》:「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聊齐志异。卷二。莲香》:「数日后,肤革充盈。」
《漢語大詞典》:三贤(三賢)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 三贤十圣 ”。
(2).三个贤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方魁 与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 、 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沈砺 《展张苍水墓》诗:“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贤。”
《漢語大詞典》:三贤十圣(三賢十聖)
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
《漢語大詞典》:沈郎钱(沈郎錢)
(1).钱币名。 晋 沈充 所铸。晋书·食货志:“ 吴兴 沈充 又铸小钱,谓之 沈郎 钱。” 唐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诗:“家贫 陶令 酒,月俸 沈郎 钱。” 清 金农 《复至武昌将还钱塘留别许士谔》诗之一:“一掌好风吹暖烟,乞来不费 沈郎 钱。”
(2).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 沈充 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唐 王建 《故梁园公主池亭》诗:“素柰花开 西子 面,緑榆枝散 沈郎 钱。”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飘荡, 谢 家轻絮 沈郎 钱。” 宋 张炎 《忆旧游》词:“淡风暗收榆荚,吹下 沈郎 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沈郎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