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元  拼音:yī yuán
1.古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2.事物的始端。《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
3.纯一原理。如:「一元化」。
《國語辭典》: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1.古代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牛。《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唐。孔颖达。正义:「元,头也;武,迹也。牛若肥则脚大,脚大则迹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2.戏称一圆钱为「一元大武」。
3.讥称人的大脚。
分類:祭祀
《漢語大詞典》:平钱(平錢)
唐 至 五代 末所铸钱币的通称。包括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二十四种。见 宋 董逌 《钱谱·平钱》
《國語辭典》:元宝(元寶)  拼音:yuán bǎo
1.重五十两的银锭。
2.中国古代铸有「元宝」字样的钱。最早见于五代后晋高祖于天福年间所铸的「天福元宝」,元代世祖又以库银为元宝。后都泛指形似马蹄的银锭。
《國語辭典》:银锭(銀錠)  拼音:yín dìng
1.铸成锭状的银块。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两之别,中国明、清两代用为通货,清末始铸银圆。
2.一种冥纸。
《國語辭典》:锡箔(錫箔)  拼音:xí bó
1.泛指涂上薄锡的纸。可用来包装物品,防止潮湿。
2.特指用于丧事或祭祀时当冥钱焚烧的锡纸。以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县等处所产最为著名。
《国语辞典》:暖寒会(暖寒会)  拼音:nuǎn hán huì
唐代富豪王元宝大雪天宴客的酒会称为「暖寒会」。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开元。扫雪迎宾》:「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夫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暖寒之会。」
《漢語大詞典》:纸元宝(紙元寶)
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的冥钱。旧时迷信用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只见这殿里打金钱眼的,又有捨了一吊香钱,抱个纸元宝去,説是借财气的。”亦省称“ 纸宝 ”。 洪深 《五奎桥》:“偏是放下正经事不做,去请了九个道士来打醮;点香烛、拜神道、念皇经、烧纸宝,说是感动苍天,会落下雨来的。”
《国语辞典》:整锭(整锭)  拼音:zhěng dìng
未经剪断的元宝或滴珠。如:「整锭银子」。
分类:剪断元宝
《国语辞典》:糕元宝(糕元宝)  拼音:gāo yuán bǎo
做成元宝形状的年糕。如:「过年吃糕元宝应应景。」
分类:元宝
《漢語大詞典》:焚钱粮(焚錢糧)
用纸糊的口袋,装上金银箔纸折迭成的元宝,祭鬼神时焚烧。红楼梦第二九回:“ 贾珍 退了下来,至外边预备着申表、焚钱粮、开戏,不在话下。”
《國語辭典》:囫囵课(囫圇課)  拼音:hú lún kè
课即锞,金银铸成的小锭。囫囵课指整锭的银子。元。商道〈一枝花。钗横金凤偏套。赚煞〉:「待嫁人时要财定囫囵课。」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那单徕正昏睡,囫囵课你拿只,江茶引我抬起,比及他觉来疾。」
《漢語大詞典》:纱元(紗元)
状如纱缎和元宝的纸制迷信用品。旧时送丧家备焚化用的礼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直捱到开吊那天,他还买了点香烛纱元,亲来吊奠。”
《國語辭典》:锞子(錁子)  拼音:kè zi
1.古代用金银铸成状如小馒头的小锭。《红楼梦》第一八回:「额外赏了两疋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2.梨园里指高跌以背落地的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