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4,分2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儿子
儿辈
妻儿
大儿
胡儿
侍儿
佳儿
家儿
吴儿
孩儿
些儿
儿嬉
儿啼
娇儿
儿郎伟
《國語辭典》:儿子(兒子)  拼音:ér zǐ
1.赤子、婴儿。《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2.孩童。《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3.称谓。指父母所生的男孩。《儒林外史》第一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红楼梦》第六回:「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
《漢語大詞典》:儿辈(兒輩)
孩子们;后辈。晋书·王羲之传:“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宋 杨万里 《昨日访子上不遇》诗:“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巖花恣意看。” 宋 戴复古 《题梅岭云封四绝》之四:“儿辈欲知当日事,青山解语水能谈。”
分類:儿辈后辈
《國語辭典》:妻儿(妻兒)  拼音:qī ér
1.妻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八出》:「自今一家要和气,改日与你娶房妻儿。」《董西厢》卷七:「见妻儿,太君都传示。但道我擢高第,教他休更许别人,俺也则不曾聘妻。」
2.妻子与儿女。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诗:「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漢語大詞典》:大儿(大兒)
长子;年长的儿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阿爷无大儿, 木兰 无长兄。” 唐 杜甫 《最能行》:“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國語辭典》:胡儿(胡兒)  拼音:hú ér
1.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汉书。卷六八。金日磾传》:「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也称为「胡人」。
2.胡人的孩童。唐。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唐。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3.果核。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枣儿,口里胡儿那里来?」
4.清末民初对外国人的蔑称。
《國語辭典》:侍儿(侍兒)  拼音:shì ér
1.服侍他人及供人使唤的婢女。唐。白居易〈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西游记》第二七回:「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也称为「侍女」。
2.古代妇女表示自谦之称。《水浒传》第三二回:「那妇人含羞向前,深深地道了三个万福,便答道:『侍儿是清风寨知寨的浑家。』」
《國語辭典》:佳儿(佳兒)  拼音:jiā ér
好子弟。唐。司空曙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诗:「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今日之下,重归故里,再见乡关,况又保全了一个佳儿,转添了一个佳妇。」
《漢語大詞典》:家儿(家兒)
(1).子弟。后汉书·马援传:“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李贤 注:“长者家儿谓权要子弟等。”
(2).特指肖似其父的儿子。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漢語大詞典》:吴儿(吴兒)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分類:地少少年
《國語辭典》:吴子(吳子)  拼音:wú zǐ
书名。战国卫吴起著。一卷,或作三卷。为古兵书之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國語辭典》:孩儿(孩兒)  拼音:hái ér
1.泛称幼儿。《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
2.父母对儿女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元。秦𥳑夫《东堂老。楔子》:「自娶到老夫家中,这孩儿里言不出,外言不入,甚是贤达。」
3.儿女对父母或晚辈对长辈自称之词。《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爹爹既然要去,把酒来戒了,孩儿方才放心。」
《國語辭典》:些儿(些兒)  拼音:xiē ér
1.片刻、一会儿。《董西厢》卷五:「些儿来迟,已成不救,定应一命见阎王。」
2.一点儿。宋。姜夔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词:「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閒事莫萦牵。」
《國語辭典》:儿嬉(兒嬉)  拼音:ér xī
比喻轻率不认真。宋。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也作「儿戏」。
分類:犹儿儿戏
《國語辭典》:儿啼(兒啼)  拼音:ér tí
1.小孩子啼哭。汉。贾让〈奏治河三策〉:「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
2.像小孩般的啼哭。《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子产传》:「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國語辭典》:娇儿(嬌兒)  拼音:jiāo ér
爱子。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二:「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宋。欧阳修〈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诗:「娇儿痴女绕翁膝,争欲强翁聊一弹。」
《漢語大詞典》:儿郎伟(兒郎偉)
犹言儿郎辈。古代上梁文中的套语。 宋 楼钥 《跋姜氏上梁文稿》:“所谓儿郎伟者,犹言儿郎懣,盖呼而告之,此 关中 方言也。” 宋 欧阳修 《醴泉观本观三门上梁文》:“儿郎伟!我国家膺三灵之眷命,革 五代 之荒屯。”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门生醉了,纔那上梁文,少六箇儿郎伟,可不就是少 木兰 债一般。”
分類: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