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业儒(業儒)
以儒学为业。 唐 戴叔伦 《南野》诗:“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直到 宋 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
分類:儒学
《漢語大詞典》:儒素
(1).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三国志·魏志·袁涣传:“ 霸 弟 徽 ,以儒素称。”世说新语·德行“见者以为真孝子”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少而孤贫,能善树节,以儒素见称。”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 柳应规 以儒素进身,始入省,便造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 清 毛际可 《〈楝亭集〉序》:“ 荔轩先生 家世通显,为天子亲臣,乃被服儒素,黽勉尽职,不涉户外一事。”
(2).宿儒,名儒。晋书·儒林传·徐邈:“及 孝武帝 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 邈 即东州儒素,太傅 谢安 举以应选。” 南朝 梁 江淹 《张令为太常领国子祭酒诏》:“师氏之任,宜归儒素。”
(3).泛指儒士。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我 大和皇帝 祖玄元之教,挹清净之风,儒素緇黄,鼎足列座。”
(4).儒术,儒学。宋书·自序:“ 仪 篤学有雅才,以儒素自业。” 宋 王禹偁 《崑山县新修文宣王庙记》:“然而庠序或缺,儒素弗兴,实仓廪而礼节未知,既富庶而教化不至。”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窃念臣运偶文明,世专儒素,靡学 孙 吴 之法,耻道 桓 文 之事。”
(5).指读书人家。 宋 陈亮 《祭叶正则外母高恭人翁氏文》:“惟恭人生长儒素,嬪於勋门。”
(6).儒雅质朴。隋书·杜台卿传:“性儒素,每以雅道自居。”
《國語辭典》:朴学(樸學)  拼音:pú xué
1.朴实之学。《汉书。卷八八。儒林传。欧阳生》:「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
2.清代的汉学家以考据训诂的方法来研究经文为主的学问。如:「清代的朴学颇为兴盛,名家辈出。」
《國語辭典》:训导(訓導)  拼音:xùn dǎo
1.教训劝导。《国语。楚语上》:「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2.职官名。明、清于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职司教育学生。其副职皆称为「训导」。清末废。
3.以往各级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生活教育的部门或人员,现已改为学生事务处。
《漢語大詞典》:儒效
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宋 李觏 《袁州学记》:“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旨。”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 明治 启维新,儒效兼霸王。”
《漢語大詞典》:圣真(聖真)
谓儒学的真谛。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明年, 太祖 遂为 魏公 矣” 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王道两济。” 宋 王安石 《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国朝开基绍统,大纲万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统壹圣真,则巍然上揖 夏 商 ,埒 周 而四。”
分類:儒学真谛
《漢語大詞典》:讲院(講院)
(1).讲经的寺院。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义解二·僧照:“及抵 洛阳 ,有命开《法华经》讲,止 法林院 ……以 乾祐 元年三月二十六日,示灭于讲院。”
(2).指儒学书院。 清 吴伟业 《国学》诗:“松柏曾垂讲院阴, 后湖 烟雨记登临。” 清 焦循 《〈钞双虹堂文集〉序》:“集中有《西湖讲院记》,言尝构讲院於 西湖 陆宣公祠 侧。”
《漢語大詞典》:儒训(儒訓)
谓儒学教育。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梁书·儒林传序:“ 汉氏 承 秦 燔书,大弘儒训,太学生徒,动以万数。”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自 高祖 初立 关中 ,便修太学,并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学,建黌舍,大加儒训,增置生徒。”
分類:儒学教育
《漢語大詞典》:儒玄
儒学和玄学。晋书·江惇传:“性好学,儒玄并综。”梁书·武帝纪下:“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篤学,洞达儒玄。” 唐 白居易 《除郑馀庆太子少傅制》:“况动中礼法,学综儒玄,是谓羽仪之臣,可居师傅之任。”
分類:儒学玄学
《漢語大詞典》:儒相
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宋 杨伯岩 《臆乘·宰相称号》:“史传载居相位妍丑之称,如 汉 袁盎 呼 申屠嘉 曰愚相, 公孙弘 赞曰儒相。”
《漢語大詞典》:大司成
(1). 周 官名。司徒属官。《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 郑玄 注:“父师司成即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师氏掌以美詔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
(2). 唐 国子监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相当于 西汉 的博士仆射、 东汉 的博士祭酒。 高宗 龙朔 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 咸亨 元年复旧。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三
《漢語大詞典》:儒史
儒学和史学。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志文》:“幼炳器誉,夙耀才名,体兼 迁 云 ,学备儒史。”
分類:儒学史学
《國語辭典》:吏目  拼音:lì mù
职官名。州及兵马吏目掌管缉捕盗贼、防狱囚、典簿籍等事;太医院吏目则为医士之职。
《漢語大詞典》:儒乡(儒鄉)
谓儒学发源之地。 唐 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宣精在上,奎为文宿;画野在下, 鲁 为儒乡。”
分類:儒学发源
《漢語大詞典》:愚学(愚學)
(1).犹浅学。
(2).谓愚弄儒学。《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王粲 《七释》:“恬淡清玄,浑沌淳朴。薄礼愚学,无为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