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下一页
摩诃衍僧伽蓝
摩诃菩提僧伽蓝
瞿昙僧伽
瞿昙僧伽提婆
二和──僧伽理事二和
僧伽黎
僧伽提婆( 瞿昙 )
僧伽跋摩(号 三藏、三藏法师 )
僧伽罗多哆(别称 僧伽罗哆 号 宋熙 )
刘之遴(字 思贞 僧伽 )
李僧伽
僧伽跋摩(号 常啼菩萨 )
僧尊法(别称 伽梵达摩、伽梵达磨 )
佛类词典(续上)
僧伽跋陀罗摩诃衍僧伽蓝
摩诃菩提僧伽蓝
瞿昙僧伽
瞿昙僧伽提婆
二和──僧伽理事二和
僧伽黎
其它辞典
僧伽跋澄僧伽提婆( 瞿昙 )
僧伽跋摩(号 三藏、三藏法师 )
僧伽罗多哆(别称 僧伽罗哆 号 宋熙 )
刘之遴(字 思贞 僧伽 )
李僧伽
僧伽跋摩(号 常啼菩萨 )
僧尊法(别称 伽梵达摩、伽梵达磨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众现。罽宾国人也。渊懿有识量。博究三藏。特善禅数经。诵阿毗昙毗婆沙。精入其义。纵浪诸国。以弘化为己任。苻坚建元十七年。至关中。初大乘经典未广。禅数学方盛。现既至。道俗归之。以为法匠。秘书郎赵正。请出阿毗昙毗婆沙梵本。与道安等宣译。现口授。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缀其文。佛图罗刹宣译之。秦沙门敏智润以词。建元十九年四月集译。至秋方毕。又以婆须蜜胡本自随。明年与昙摩难提僧伽婆共执梵本。沙门佛念宣译。慧嵩笔受。道安法和对挍。现有威仪。关中追法焉。后不知所终。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僧伽跋澄。此云众现。罽宾人。毅然有渊懿之量。历寻名师备习三藏。博览众典特善数经。闇诵阿毗昙毗婆沙贯其妙旨。常浪志游方观风弘化。符坚建元十七年。来入关中。先是大乘之典未广。禅数之学甚盛。既至长安咸称法匠焉。符坚秘书郎赵正崇仰大法。尝闻外国宗习阿毗昙毗婆沙而跋澄讽诵。乃四事礼供。请译梵文。遂共名德法师释道安等集僧宣译。跋證口诵经本。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梵文。佛图罗刹宣译。秦沙门敏智笔受为晋本。以伪秦建元十九年译出。自孟夏至仲秋方讫。初跋澄又赍婆须蜜梵本自随。明年赵正复请出之。跋澄乃与昙摩难提及僧伽提婆三人共执梵本。秦沙门佛念宣译。慧嵩笔受。安公法和对共校定。故二经流布传学迄今。跋澄戒德整峻虚靖离俗。关中僧众则而象之。后不知所终。佛图罗刹。不知何国人。德业纯粹该览经典。久游中土善闲汉言。其宣译梵文见重符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众天。姓瞿昙氏。罽宾国人。少学道。专以求师为急。研味三藏。尤善阿毗昙心。尝诵三法度论。以为入道之径。为人有威仪。进止堪睹。鉴识深渺。恂恂善诱人。苻坚建元初至长安。初僧伽跋澄。昙摩难提所译。婆须蜜。二阿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凡百馀万言。慕容之难。兵戈惊扰。未尽意旨。而道安又弃世。不及刊正。后东山清平。提婆乃与冀州沙门法和讲究。稍习华言。因知前所出经舛讹。提婆更出阿毗昙广说众经为證。会姚兴王秦。法道特盛。法和入关。于是提婆渡江如匡山。为慧远所宾礼。以大元中。请出阿毗昙心。及三法度等。译于般若台。隆安元年游京师。一时名士。争先愿见。又为琅琊王珣所宾礼。延请于其舍。讲阿毗昙。名僧毕集。提婆徇义。吐词粲然成文。时王弥在座。感悟增敬。珣问法网。道人阿弥所得如何。答曰。大略全是。小未精到耳。明年珣又集京师义学沙门慧持四十馀人。更请重译中阿含。罽宾国沙门僧伽难叉执梵本。提婆翻为晋言。书成。妙极意得。世秘重之。其在河洛。凡译众经百馀万言。后不知所终。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僧伽提婆此言众天。或云提和。音讹故也。本姓瞿昙氏。罽宾人。入道修学远求明师。学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洞其纤旨。常诵三法度论昼夜嗟味。以为入道之府也。为人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务在诲人。恂恂不怠。符氏建元中来入长安。宣流法化。初僧伽跋澄出婆须蜜及昙摩难提所出二阿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凡百馀万言。属慕容之难戎敌纷扰。兼译人造次未善详悉。义旨句味往往不尽。俄而安公弃世未及改正。后山东清平。提婆乃与冀州沙门法和俱适洛阳。四五年间研讲前经。居华稍积博明汉语。方知先所出经多有乖失。法和慨叹未定。乃更令提婆出阿毗昙及广说众经。顷之姚兴王秦。法事甚盛。于是法和入关。而提婆渡江。先是庐山慧远法师。翘勤妙典广集经藏。虚心侧席延望远宾。闻其至止即请入庐岳。以晋太元中请出阿毗昙心及三法度等。提婆乃于般若台。手执梵文口宣晋语。去华存实务尽义本。今之所传盖其文也。至隆安元年来游京师。晋朝王公及风流名士莫不造席致敬。时卫军东亭侯琅琊王珣渊懿有深信。荷持正法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既至。珣即延请。仍于其舍讲阿毗昙。名僧毕集。提婆宗致既精词旨明析。振发义理。众咸悦悟。时王弥亦在座听。后于别屋自讲。珣问法纲道人阿弥所得云何。答曰。大略全是小未精覈耳。其敷析之明易启人心如此。其冬珣集京都义学沙门释慧持等四十馀人。更请提婆重译中阿含等。罽宾沙门僧伽罗叉执梵本。提婆翻为晋言。至来夏方讫。其在江洛左右所出众经百馀万言。历游华戎备悉风俗。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其道化声誉莫不闻焉。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弃家。清俊有律学。尤精杂心。元嘉十年。至建邺。道俗争崇尚。号三藏。居平陆寺。与沙门慧观。增脩寺塔。有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至。为影福寺尼慧果净音等受戒法。祇洹慧义者。非之。跋摩标宗显法。理證明允。于是义屈伏。僧尼受者数百人。彭城王义康特敬事之。译杂心及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请圣僧浴文等。宝云临文。慧观笔受。后还西域。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僧伽跋摩。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峻有戒德。善解三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年。出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咸宗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證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数百许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殷盛倾于京邑。慧观等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虽译未及缮写。即以其年九月。于长干寺招集学士。更请出焉。宝云译语。观自笔受。考覈研校一周乃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及请圣僧浴文等。跋摩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事讫辞还本国。众咸祈止莫之能留。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僧伽罗多哆(梁言僧济)。西域人也。少失二亲。又无兄弟。师心伉节。舍俗袭道。夷放小欲。虚心慕远。不尚荣华。唯以得意为贵。僧伽达多。见而奇之。语经律。通禅教。人息不息。笃学无倦。安思三空。寂观五净。延促由心。游戏适我。宋永平二年。自外国达于帝京。栖宅丘林。养索川岳。以元嘉十年。卜居钟山之阳。剪开榛芜。造立精舍。耸刹陵云。高堂架日。凿涧延流。傍岩列树。当时之威德。故号曰宋熙。禅学之众。三十馀人。四辈供施。相继不绝。济不畜私财。有必入众。禅席常温。法言不辍。春秋五十有九。元嘉二十七年卒(云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548 【介绍】: 南朝梁南阳涅阳人,字思贞。刘虬子。少能属文,为沈约、任昉所重。起家宁朔主簿,辟为太学博士。博览群书,曾校《汉书》,释《左传》。历都官尚书、太常卿。侯景乱,避难还乡,湘东王萧绎嫉其才学,密送药杀之。有文集五十卷。全梁文·卷五十六
之遴字思贞,小字僧伽,南阳涅阳人,宋当阳令虬子。齐永明不举秀才,除宁朔主簿。入梁,历太学博士、平南行参军、尚书起部即、延陵令、荆州治中、宣惠记室、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迁正员郎、尚书右丞、荆州大中正、中书侍郎、鸿胪卿,出为征西长史南郡大守。转西中郎长史,徵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历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太清二年,避侯景之难还乡,未至卒,年七十二。有前集十一卷,后集二十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陇西狄道人。李彦孙。勤于学业,不应辟召。时郑颐有名于世,僧伽以为行不适道,文胜其质;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果然。尚书袁叔德过访,先减仆从,然后入门。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僧伽跋摩者。康国人也。少出流沙游步京辇。禀素崇信戒行清严。檀舍是修慈悲在念。以显庆年内奉敕与使人相随礼觐西国到大觉寺。于金刚座广兴荐设。七日七夜然灯续明献大法会。又于菩提院内无忧树下。彫刻佛形及观自在菩萨像。盛兴庆赞时人叹希。后还唐国。又奉敕令往交阯采药。于时交州时属大俭人物饿饥。于日日中营办饮食救济孤苦。悲心内结涕泣外流。时人号为常啼菩萨也。才染微疾奄尔而终。春秋六十馀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西印度人,梵名伽梵达磨。高宗永徽年间来华,译有《大悲心陀罗尼经》。后不知所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尊法。西印土人也。史失载其出处之详。永徽中。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又按千臂经。序云。偕沙门智通译。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尊法。西印度人也。梵云伽梵达磨。华云尊法。远踰沙碛来抵中华。有传译之心。坚化导之愿。天皇永徽之岁翻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经题但云西天竺伽梵达磨译。不标年代。推其本末疑是永徽显庆中也。又准千臂经序云。智通同此三藏译也。法后不知其终。
僧伽跋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Sam%ghabhadra,译曰众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于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薮槃豆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阇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三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毗婆沙义,三摩耶译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偈,救毗婆沙义破俱舍论。」西域记三(伽湿弥罗国下)曰:「僧伽跋陀罗,唐言众贤,于此制顺正理论。」
(人名)Sam%ghabhadra,译曰众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于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薮槃豆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阇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三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毗婆沙义,三摩耶译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偈,救毗婆沙义破俱舍论。」西域记三(伽湿弥罗国下)曰:「僧伽跋陀罗,唐言众贤,于此制顺正理论。」
摩诃衍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寺名)Maha%ya%na-sam%gha%ra%ma,摩诃衍译曰大乘,僧伽蓝译曰众园。即大乘寺也。法显传曰:「于阿育塔摩诃衍僧伽蓝甚严丽。」
(寺名)Maha%ya%na-sam%gha%ra%ma,摩诃衍译曰大乘,僧伽蓝译曰众园。即大乘寺也。法显传曰:「于阿育塔摩诃衍僧伽蓝甚严丽。」
摩诃菩提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寺名)Maha%bodhisamgha%ra%ma,译曰大觉寺。在摩竭陀国菩提树园之北门外。锡兰王所建。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其先僧伽罗国王之所建也。庭宇六院,观阁三层,周堵垣墙,高三四丈。极工人之妙,穷丹青之饰。」法显传曰:「于阿育王塔边造摩诃菩提僧伽蓝甚严丽。」求法高僧传上曰:「金刚座大觉寺,即僧诃罗国王所造。此寺初基才馀方堵,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
(寺名)Maha%bodhisamgha%ra%ma,译曰大觉寺。在摩竭陀国菩提树园之北门外。锡兰王所建。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北门外,摩诃菩提僧伽蓝,其先僧伽罗国王之所建也。庭宇六院,观阁三层,周堵垣墙,高三四丈。极工人之妙,穷丹青之饰。」法显传曰:「于阿育王塔边造摩诃菩提僧伽蓝甚严丽。」求法高僧传上曰:「金刚座大觉寺,即僧诃罗国王所造。此寺初基才馀方堵,其后代国王苗裔相承。造制宏壮,则赡部洲中当今无以加也。」
瞿昙僧伽
【佛学大辞典】
(人名)比丘名。瞿昙僧伽提婆之略。
(人名)比丘名。瞿昙僧伽提婆之略。
瞿昙僧伽提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Gautama San!ghadeva,瞿昙姓。僧伽提婆名。译曰众天。罽宾国人,与慧远竺佛念等共译诸论。见历代三宝记七,梁僧传一,开元录三。
(人名)Gautama San!ghadeva,瞿昙姓。僧伽提婆名。译曰众天。罽宾国人,与慧远竺佛念等共译诸论。见历代三宝记七,梁僧传一,开元录三。
二和──僧伽理事二和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證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根位,即煖、顶、忍、世第一也。此位近于初果须陀洹圣位,故名内凡。外凡者,谓五停心:一、多贪者,修不净观;二、多瞋者,修慈悲观;三、多散者,修数息观;四、愚痴者,修因缘观;五、多障者,修念佛观。此位进修之始,去圣位远,故名外凡。)
(出翻译名义)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證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根位,即煖、顶、忍、世第一也。此位近于初果须陀洹圣位,故名内凡。外凡者,谓五停心:一、多贪者,修不净观;二、多瞋者,修慈悲观;三、多散者,修数息观;四、愚痴者,修因缘观;五、多障者,修念佛观。此位进修之始,去圣位远,故名外凡。)
僧伽黎
【三藏法数】
梵语僧伽黎,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叠也。此衣于说法时著。
梵语僧伽黎,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叠也。此衣于说法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