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2,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下一页
画像
无能胜金刚形像
尊像
诃利帝母画像
蛤像
画像法
鸠摩罗炎负檀像传震旦
塔像
瑞像
龙光瑞像
长干寺瑞像
瑜伽像
新集浴像仪轨
塑像
佛类词典(续上)
虚空藏形像画像
无能胜金刚形像
尊像
诃利帝母画像
蛤像
画像法
鸠摩罗炎负檀像传震旦
塔像
瑞像
龙光瑞像
长干寺瑞像
瑜伽像
新集浴像仪轨
塑像
虚空藏形像
【佛学大辞典】
(形像)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空藏菩萨顶上有如意珠,其如意珠为紫金色,若见如意珠即见天冠,此天冠中现五十三佛像,如意珠中现十方佛佛像。」
(形像)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有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空藏菩萨顶上有如意珠,其如意珠为紫金色,若见如意珠即见天冠,此天冠中现五十三佛像,如意珠中现十方佛佛像。」
画像
【佛学大辞典】
(物名)彩画之佛像也。密教谓之曼陀罗。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幢盖敬心而供养。」大唐内典录一曰:「秦景使还于月支国,得优填王旃檀像,师第四画像样。来至雒阳,帝敕图之,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供养。自尔素丹流演于今。」
【佛学大辞典】
(图像)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上曰:「其所画布等,大小随意。(中略)于莲华台上结跏趺坐,白肉色,两手脐下如入禅定,掌中承莲华,于莲华上有金刚钩,如上顶轮王等,种种光明五智冠等,一依瑜伽图,皆于白莲华座结跏趺坐(云云)。」
(物名)彩画之佛像也。密教谓之曼陀罗。法华经方便品曰:「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幢盖敬心而供养。」大唐内典录一曰:「秦景使还于月支国,得优填王旃檀像,师第四画像样。来至雒阳,帝敕图之,于西阳城门及显节陵上供养。自尔素丹流演于今。」
【佛学大辞典】
(图像)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上曰:「其所画布等,大小随意。(中略)于莲华台上结跏趺坐,白肉色,两手脐下如入禅定,掌中承莲华,于莲华上有金刚钩,如上顶轮王等,种种光明五智冠等,一依瑜伽图,皆于白莲华座结跏趺坐(云云)。」
无能胜金刚形像
【佛学大辞典】
(形像)黑色忿怒相也,有四面四臂,面上并有三目,有大炎鬘,左右持铁钩矛镑,密号曰胜妙金刚。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形像)黑色忿怒相也,有四面四臂,面上并有三目,有大炎鬘,左右持铁钩矛镑,密号曰胜妙金刚。见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三。
尊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菩萨等之形像。苏悉地经二曰:「置阏伽于尊像前。」
(杂语)佛菩萨等之形像。苏悉地经二曰:「置阏伽于尊像前。」
诃利帝母画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曰:「先于白上或素绢上,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形。极令殊丽,身白红色天缯宝衣,头冠耳珰,白螺为钏,种种璎珞,庄严其身,坐宝宣台。垂下右足,于宣台两边,傍膝各画二孩子,其母左手于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梵Prin!ika),极令端正,右手近乳,掌吉祥果。于其左右,并画侍女眷属,或执白拂,或庄严具。」
(图像)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曰:「先于白上或素绢上,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形。极令殊丽,身白红色天缯宝衣,头冠耳珰,白螺为钏,种种璎珞,庄严其身,坐宝宣台。垂下右足,于宣台两边,傍膝各画二孩子,其母左手于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梵Prin!ika),极令端正,右手近乳,掌吉祥果。于其左右,并画侍女眷属,或执白拂,或庄严具。」
蛤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兴善寺有蛤像,相传隋帝嗜蛤,所食甚夥。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遂誓不食蛤。见酉阳杂俎。
(杂语)大兴善寺有蛤像,相传隋帝嗜蛤,所食甚夥。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遂誓不食蛤。见酉阳杂俎。
画像法
【佛学大辞典】
(图像)取不截白清净之物,择去人发,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文,身著轻罗绰袖天衣,以绶带系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其臂上之钏,七宝庄严。一一手上著指环,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汉言子满果),第六手把钺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拔折罗,第九把宝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宝幢,第三手把莲华,第四手澡罐。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箧。于菩萨下作水池,池中安莲华,难陀跋难陀二龙王共扶持莲华茎。莲华上安准提菩萨。其像周围安明光焰,其像作怜悯眼看。
(图像)取不截白清净之物,择去人发,画师受八斋戒,不以胶和色,用新碗盛彩色而画之。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文,身著轻罗绰袖天衣,以绶带系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为钏,其臂上之钏,七宝庄严。一一手上著指环,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说法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汉言子满果),第六手把钺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拔折罗,第九把宝鬘。左第二手把如意宝幢,第三手把莲华,第四手澡罐。第五手把索,第六手把轮,第七手把螺,第八手把贤瓶,第九手把般若波罗蜜经箧。于菩萨下作水池,池中安莲华,难陀跋难陀二龙王共扶持莲华茎。莲华上安准提菩萨。其像周围安明光焰,其像作怜悯眼看。
鸠摩罗炎负檀像传震旦
【佛学大辞典】
(故事)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于拘睒弥国。鸠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使留其本,至龟玆国,王抑留之,以妹妻之。生罗什。使赍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迎请此像,还江左,止于龙光寺。世号龙光之瑞像。见资持记下三之二。
(故事)初优填王以栴檀刻佛像,安置于拘睒弥国。鸠摩罗炎欲负像来此方。路经四国。诸国爱护而不许出国。依本图写,使留其本,至龟玆国,王抑留之,以妹妻之。生罗什。使赍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迎请此像,还江左,止于龙光寺。世号龙光之瑞像。见资持记下三之二。
塔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塔与佛像。无量寿经下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
(术语)塔与佛像。无量寿经下曰:「起立塔像,饭食沙门。」
瑞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馀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慕愿图形像,乃请尊者没特迦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彫刻栴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
(图像)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馀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慕愿图形像,乃请尊者没特迦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彫刻栴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
龙光瑞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三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三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鸠摩罗琰,自西天负像欲来此方。路经四国,皆留本图写。至龟玆国,王抑之,自道使返,以妹妻之。后生罗什,什赍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躬迎此像,还江左,止于龙光寺。故号瑞像,至隋朝置于长乐寺。有僧奏请瑞像归寺,今在帝京。此据龙光壁记。」(今者为宋朝,在帝京者,汴都西华门外之圣禅院也)。续稽古史略一曰:「元仁宗延祐三年丙辰,于燕京大圣万安寺立栴檀瑞像殿,安置此像。翰林承旨程钜夫瑞像殿记曰: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龟玆六十八年,凉州十四年,长安十七年,江南一百七十三年,淮南三百六十七年,复至江南二十一年,汴京一百七十七年(宋朝也),北至燕京居圣安寺十二年(金朝也),北至上京大储庆寺二十年(元朝也),南还燕京内殿居五十四年(元朝也),丁丑岁三月,燕宫火。迎还圣安寺之居。居五十九年。世宗至元十二年,迎奉于万寿山仁智殿。同十四年建大圣万安寺,同二十六年自仁智殿迎安寺之后殿。其后二十七年,仁宗延祐三年,敕建栴檀瑞像殿。」(此记载于稽古史略四、宋宁宗录中)。
【佛学大辞典】
(图像)扬州龙光寺所安置之旃檀瑞像也。(参见:瑞像)
(图像)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三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三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鸠摩罗琰,自西天负像欲来此方。路经四国,皆留本图写。至龟玆国,王抑之,自道使返,以妹妻之。后生罗什,什赍至姚秦。后南宋孝武破秦,躬迎此像,还江左,止于龙光寺。故号瑞像,至隋朝置于长乐寺。有僧奏请瑞像归寺,今在帝京。此据龙光壁记。」(今者为宋朝,在帝京者,汴都西华门外之圣禅院也)。续稽古史略一曰:「元仁宗延祐三年丙辰,于燕京大圣万安寺立栴檀瑞像殿,安置此像。翰林承旨程钜夫瑞像殿记曰:西土一千二百八十五年,龟玆六十八年,凉州十四年,长安十七年,江南一百七十三年,淮南三百六十七年,复至江南二十一年,汴京一百七十七年(宋朝也),北至燕京居圣安寺十二年(金朝也),北至上京大储庆寺二十年(元朝也),南还燕京内殿居五十四年(元朝也),丁丑岁三月,燕宫火。迎还圣安寺之居。居五十九年。世宗至元十二年,迎奉于万寿山仁智殿。同十四年建大圣万安寺,同二十六年自仁智殿迎安寺之后殿。其后二十七年,仁宗延祐三年,敕建栴檀瑞像殿。」(此记载于稽古史略四、宋宁宗录中)。
【佛学大辞典】
(图像)扬州龙光寺所安置之旃檀瑞像也。(参见:瑞像)
瑞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馀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慕愿图形像,乃请尊者没特迦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彫刻栴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
(图像)优填王始以栴檀作释迦佛之形像,瑞相圆满,故名瑞像。西域记五曰:「城内故宫中有大精舍,高六十馀尺,有刻檀佛像,上悬石盖,邬陀衍那王之所作也。灵相间起,神光时照,诸国君王恃力欲举,虽多人数莫能转移。遂图供养,俱言得真,语其源迹,即此像也。初如来成正觉已,上升天宫为母说法,三月不还。其王思慕愿图形像,乃请尊者没特迦罗子,以神通力接工人上天宫,亲观妙相彫刻栴檀,如来自天宫还也。刻檀之像起迎世尊,世尊慰曰:教化劳耶?开导末世。」
长干寺瑞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行事钞下二曰:「如长干寺瑞像是阿育王第四女作。脚趺铭云,今在京师大发灵相。」称阿育王像。
(图像)行事钞下二曰:「如长干寺瑞像是阿育王第四女作。脚趺铭云,今在京师大发灵相。」称阿育王像。
瑜伽像
【佛学大辞典】
(图像)修真言瑜伽经者观想之尊像也。瑜祇经曰:「若作曼荼罗,及画瑜伽像。」
(图像)修真言瑜伽经者观想之尊像也。瑜祇经曰:「若作曼荼罗,及画瑜伽像。」
新集浴像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慧琳述。
(书名)一卷,唐慧琳述。
塑像
【佛学大辞典】
(杂语)塑土为像也。陔馀丛考三十二曰:「自佛法盛而塑像遍天下,然塑像实不自佛家始。史记:帝乙为偶人以象天神,与之博。则殷时已开其端。国语:苑蠡去越,越王以金写其形而祀之。国策:宋王偃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厕。则并有铸金者。孟子有作俑之语。宋玉招魂亦云像设。魏文侯曰:吾所学者乃土梗耳。又国策秦王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象寡人,而射其面。又孟尝君将入秦,苏代止之曰:土偶与桃梗相遇。桃梗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岁八月雨降,则汝残矣。土偶曰:吾西岸之土,土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削子以为人,雨下水至,漂子而流,吾不知所税驾也。则泥塑木刻,战国时皆已有之矣。又韩非子记桓赫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更小也。此又塑像之秘诀。至佛像,自汉武击休屠,始得其祭天金人以归。然则佛像本用金铸,其后有用土木者,则转从入中国以中国法为之耳。
(杂语)塑土为像也。陔馀丛考三十二曰:「自佛法盛而塑像遍天下,然塑像实不自佛家始。史记:帝乙为偶人以象天神,与之博。则殷时已开其端。国语:苑蠡去越,越王以金写其形而祀之。国策:宋王偃铸诸侯之象,使侍屏厕。则并有铸金者。孟子有作俑之语。宋玉招魂亦云像设。魏文侯曰:吾所学者乃土梗耳。又国策秦王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象寡人,而射其面。又孟尝君将入秦,苏代止之曰:土偶与桃梗相遇。桃梗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岁八月雨降,则汝残矣。土偶曰:吾西岸之土,土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削子以为人,雨下水至,漂子而流,吾不知所税驾也。则泥塑木刻,战国时皆已有之矣。又韩非子记桓赫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更小也。此又塑像之秘诀。至佛像,自汉武击休屠,始得其祭天金人以归。然则佛像本用金铸,其后有用土木者,则转从入中国以中国法为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