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偷窃(偷竊)  拼音:tōu qiè
偷取、盗窃。《儒林外史》第四一回:「知县看他容貌不差,问道:『既是女流,为甚么不守闺范,私自逃出,又偷窃了宋家的银两,潜踪在本县地方做甚么?』」
分類:偷窃盗窃
《國語辭典》:窃取(竊取)  拼音:qiè qǔ
偷窃盗取。如:「这些是本公司重要的商业机密资料,必要妥善保管,谨防不肖分子窃取牟利。」
《漢語大詞典》:抻窃(捵竊)
偷窃。 明 陆采 《明珠记·惊破》:“伊今去,行装好生打叠,谨避兇徒,防人捵窃。”
分類:偷窃
《國語辭典》:偷鸡摸狗(偷雞摸狗)  拼音:tōu jī mō gǒu
1.偷窃的行为。如:「他每次到超级市场,总喜欢偷鸡摸狗,顺手牵羊,前天终于被逮个正著。」《荡寇志》第一一一回:「时迁偷越关外,一路偷鸡摸狗,吃饥伤饱,溜回本寨。」也作「偷鸡盗狗」。
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如:「这种营私舞弊、偷鸡摸狗的勾当,他最拿手了。」也作「摸鸡偷狗」。
3.比喻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也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
《國語辭典》:掏摸  拼音:tāo mō
1.偷窃。《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日间赌输了钱,没处出豁,夜间出来掏摸些东西。」《水浒传》第五六回:「寅夜便施掏摸手,潜行不畏虎狼徒。」
2.寻觅。《红楼梦》第一○三回:「自从你二叔叔予外任,并没有个钱拿回来,把家里的倒掏摸了好些去了。」也作「淘摸」。
3.即今之扒手。
分類:偷窃
《漢語大詞典》:割包剪缕
方言。偷窃。
分類:方言偷窃
《國語辭典》:盗贼(盜賊)  拼音:dào zéi
强盗窃贼。《周礼。天官。小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國語辭典》:探囊  拼音:tàn náng
1.取囊中的东西。
2.窃盗。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
3.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唐。杜牧郡斋独酌〉诗:「谓言大义小不义,取易卷席如探囊。」也作「探囊取物」、「囊中取物」。
《國語辭典》:探囊胠箧(探囊胠篋)  拼音:tàn náng qū qiè
探囊,伸手入袋中。胠箧,撬开小箱子。探囊胠箧比喻偷盗行为。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卷七:「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者也。不必探囊胠箧,而能以术取人财。」
《漢語大詞典》:贼盗(賊盜)
(1).指偷窃、劫夺财物的人。管子·七法:“姦民伤俗教,贼盗伤国众。” 尹知章 注:“盗贼之人,常欲损败於物也。” 晋 张载 《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清 阎尔梅 《万佛阁募缘疏》:“百姓妇女,市儿贼盗,转相煽惑,姦藏祸深。”
(2).谓偷窃、劫夺财物。隋书·西域传·漕国:“国法严整,杀人及贼盗皆死。”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你既管着风火贼盗,有 李庆安 人命公事,你怎生不捉拿?”红楼梦第七三回:“贼盗事小,倘有别事,略沾带些,关係非小!这事岂可轻恕?”
(3).指阴谋祸乱。春秋·桓公十五年“ 郑伯突 出奔 蔡 ” 晋 杜预 注:“ 突 既篡立,权不足以自固,又不能倚任 祭仲 ,反与小臣造贼盗之计,故以自奔为文罪之也。”
《漢語大詞典》:穿窬
亦作“ 穿踰 ”。
(1).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歟!” 何晏 集解:“穿,穿壁;窬,窬墙。”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赵岐 注:“穿墙踰屋,姦利之心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巢 许 获穿踰之谤。” 明 何景明 《躄盗》:“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 梁启超 《新民说》八:“为穿窬者,虽以至丑极垢之名过毁之,其居也恬然。”
(2).指小偷。《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出:“公事问明如彻底,一生只怕问穿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國語辭典》:盗窃(盜竊)  拼音:dào qiè
窃取偷拿。《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污辱六宫,捕系宗室,盗窃禁中之物。」
《國語辭典》:鼠窃(鼠竊)  拼音:shǔ qiè
小贼。《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閒?」
《國語辭典》:窃盗(竊盜)  拼音:qiè dào
1.偷窃盗取他人财物。《管子。八观》:「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2.小偷、窃贼。如:「春节期间,要特别防范窃盗横行的问题。」《清史稿。卷三二二。列传。窦光鼐》:「事主杀窃盗,律止杖徒。近来各省多以窃盗拒捕而被杀,比罪人不拒捕而擅杀,皆以斗论,宽窃盗而严事主,非禁暴之意。」
《漢語大詞典》:盗赃(盜贓)
亦作“ 盗臧 ”。
(1).抢劫或偷窃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
(2).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國語辭典》:小偷  拼音:xiǎo tōu
窃贼。如:「他们合力将小偷抓住,送进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