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停 → 停亭”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绝笔(絕筆) 拼音:jué bǐ
1.临死前最后的笔迹。唐。
白居易 诗:「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
2.停笔。唐。
李白 〈〉诗五九首之一:「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3.出色的文笔。唐。
杜甫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漢語大詞典》:阁笔(閣筆)
停笔;放下笔。“善属文”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钟繇 、 王朗 等虽各为 魏 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宋
王禹偁 :“遂使四方文士不敢言诗,五牓门生咸思阁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云亭词客,阁笔几度酸辛;声传皓齿曲未终,泪滴红盘蜡已寸。”
《國語辭典》:辍笔(輟筆) 拼音:chuò bǐ
停笔。如:「他最近常苦于文思枯竭而辍笔长叹。」
《國語辭典》:顿笔(頓筆) 拼音:dùn bǐ
1.停笔。《晋书。卷九一。儒林列传。范弘之》:「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不敢多云。」
2.写字或作文到著力处必须停顿,称为「顿笔」。
《漢語大詞典》:敛毫(斂毫)
停笔。
《北史·韩显宗传》:“兵寡力弱,禽斩不多,脱復高曳长縑,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甚。所以敛毫卷帛,解上而已。”
《國語辭典》:搁笔(擱筆) 拼音:gē bǐ
1.放下笔。如:「他伏案写了半天才搁笔。」
2.指中止写作。《红楼梦》第七六回:「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
《漢語大詞典》:卓笔(卓筆)
(1).植笔。谓执笔为文。 宋
王操 《上李昉相公》诗:“卓笔玉堂寒漏逈,捲帘池舘水禽飞。”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三年卓笔赋 黄楼 ,期建高牙过 石头 。”
(2).植立的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镜鋭而长,如卓笔之形。”
(3).停笔、搁笔。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王文正 曾作参政;秉笔至 淑妃 为皇太妃,卓笔曰:‘适来不闻此语。’”
《漢語大詞典》:栖毫(棲毫)
亦作“栖毫”。 谓停笔。 唐
刘知几 《史通·直书》:“ 陈寿 、 王隐 咸杜口而无言, 陆机 、 虞预 各栖毫而靡述。” 宋
孙仅 《勘书》诗:“栖毫思确解,废卷恨亡篇。”
《漢語大詞典》:辍翰(輟翰)
停笔,搁笔。
《后汉书·文苑传上·王逸》:“﹝ 王延寿 ﹞少游 鲁国 ,作
《灵光殿赋》。后 蔡邕 亦造此赋,未成,及见 延寿 所为,甚奇之,遂輟翰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相如 含笔而腐毫, 扬雄 輟翰而惊梦。” 唐
白居易 :“輟翰停毫,既象乎翘足就栖之夕;挥芒拂鋭,又似乎奋拳引鬭之时。”
《漢語大詞典》:韬词(韜詞)
不写作诗文。谓停笔。 南朝 梁简文帝 :“况廼道出百非,义高 三代 ,而可阁笔韜词,咏歌不作者也。”
《漢語大詞典》:辍毫栖牍(輟毫栖牘)
停笔藏牍,谓停止写作。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设使 丘明 重出, 子长 再生,记言於 贺六浑 之朝,书事於 士尼干 (当作 侯尼干 )之代,将恐輟毫栖牘,无所施其德音。”
《國語辭典》:煞笔(煞筆) 拼音:shà bǐ
文章最后的结语。也称为「结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