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傍行
(1).步履倾侧不正貌。南史·刘景素传:“ 景素 性甚仁孝,事 献太妃 ,朝夕不违侍养。太妃有不安, 景素 傍行蓬髮。与人言呴呴,常恐伤其情。”
(2).侧身而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傍通一石穴,工人乃入穴探之。初数十步无所见,但捫壁而傍行。”
《漢語大詞典》:侧躬(側躬)
倾侧其身,表示戒惧。多用于帝王。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伏愿陛下侧躬耸意,惟新圣道,节夜饮之乐,养方富之年,则 魏 祚可以永隆,皇寿等於山岳矣。”《元典章·诏令一·大德改元》:“於戏!侧躬修行,咸攄奉若之诚,革故从新,聿底雍熙之治。”
《漢語大詞典》:险倾(險傾)
危险倾侧。后汉书·崔駰传:“四牡横奔,皇路险倾。”
分類:危险倾侧
《漢語大詞典》:颓倚(頽倚)
(1).垂头倚靠。 唐 杜甫 《早发》诗:“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霞映。烦促瘴岂侵,頽倚睡未醒。”
(2).坍塌倾侧。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所居老屋数间,上垣皆頽倚。”
《漢語大詞典》:甗锜(甗錡)
形容山岩欹斜有如倾侧的甗。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巖陁甗錡,推崣崛崎。”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甗,甑也;錡,欹也。上大下小,有似欹甑也。”
《漢語大詞典》:倾崎(傾崎)
倾侧,倾斜。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磐石险峻,倾崎崕隤。”南史·王莹传:“王三日出禊, 实 衣冠倾崎,王性方严,见之意殊恶。”
分類:倾侧倾斜
《漢語大詞典》:嵬昂
犹嵬峩。倾侧不稳。形容醉态。 宋 陆游 《醉倒歌》:“如今醉倒官道边,插花不怕颠狂甚。行人唤起更嵬昂,牧竖扶归犹踔踸。”
《漢語大詞典》:嵬騀
犹嵬峩。倾侧不稳貌。 宋 苏轼 《和子由论书》:“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王十朋 集注引 赵夔 曰:“嵬騀,不安帖貌也。説文谓马摇头曰騀。”
分類:倾侧不稳
《漢語大詞典》:倚耳
向后倾侧的耳朵。古人以此为美。《楚辞·大招》:“曾颊倚耳,曲眉规只。” 王夫之 通释:“倚耳,耳嚮后若倚,不哆张也。” 蒋骥 注:“耳贴后也。”
《漢語大詞典》:傞俄
低昂倾侧貌。多形容醉态或舞姿。 宋 周紫芝 《鹧鸪天·重九登醉山堂》词:“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傞俄。” 明 无名氏 《运甓记·手板击凤》:“鸚鵡杯倾的是鹅黄鸭緑,玉壶酒滴珍珠,几般杂剧戏傞俄,一派笙歌声嘹喨。”
《漢語大詞典》:闪然(閃然)
(1).隐没不见。 唐 孟郊 《峡哀》诗之三:“奠泪弔波灵,波灵将闪然。”
(2).倾侧不稳貌。 唐 刘言史 《观绳伎》诗:“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漢語大詞典》:沋沋湲湲
鱼鳖颠倒倾侧貌。一说鱼鳖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沋沋湲湲,蒲伏连延。” 李善 注:“沋沋湲湲,鱼鳖颠倒之貌也。” 吕延济 注:“沋沋湲湲,皆声也。”
《漢語大詞典》:仄不楞
方言。形容倾侧摇晃,不稳定。 梁斌 《播火记》四三:“当他迈起右腿,又迈起左腿的时候,一个仄不楞,好不容易,才站定了。”
《漢語大詞典》:斜半签(斜半籤)
谓循着倾侧的方向。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往前不远,有个地方叫 桐口 ;顺着这 桐口 进去,斜半籤着就奔了 二十八棵红柳树 了。”
分類:倾侧方向
《国语辞典》:玉山将崩(玉山将崩)  拼音:yù shān jiāng bēng
玉山,借喻仪容美好的人。玉山将崩形容人酒醉倾侧不稳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稽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也作「玉山倾倒」、「玉山倾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