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借换
(1).向人借贷。《水浒传》第二十一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 阎婆 无钱津送……又没借换处。正在这里走头没路的。只见押司打从这里过来,以此老身与这 阎婆 赶来。望押司可怜见他则个,作成一具棺材。”
(2).汉字书法。为结体美观而省并变换笔划或移易偏旁位置,称为“借换”。
《國語辭典》:借剑杀人(借劍殺人)  拼音:jiè jiàn shā rén
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也作「借刀杀人」。
《國語辭典》:借刀杀人(借刀殺人)  拼音:jiè dāo shā rén
比喻假他人之手去害人。《老残游记》第五回:「我当初恨他报案,毁了我两个弟兄,所以用个『借刀杀人』的法子,让他家吃几个月官事,不怕不毁他一两千吊钱。」也作「借剑杀人」。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漢語大詞典》:借景生情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蒋瑞藻 《小说考证续编》卷三引《怀香楼闲话》:“﹝《元宵闹》杂剧﹞衍《水滸传》 卢俊义 事,关目悉合。唯 李固 所交 张孔目 ,剧中指为 张文远 ……此段非《传》所有,不过随手牵合,借景生情。”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 郭祥 抱着卡宾枪,食指不离扳机,不断地借景生情地喊着鼓动口号。”
《國語辭典》:借酒浇愁(借酒澆愁)  拼音:jiè jiǔ jiāo chóu
借喝酒来排遣愁闷。《花月痕》第三回:「看花忆梦惊春过,借酒浇愁带泪倾。」
《國語辭典》:借据(借據)  拼音:jiè jù
借贷财物的凭證,由出借人保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仗著他老子的脸,人家都相信他;商定了利息,订定了日期,写了借据。」也作「借券」、「借字」。
《國語辭典》:借客报仇(借客報仇)  拼音:jiè kè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汉书。卷六七。朱云传》:「朱云字子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也作「借交报仇」。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國語辭典》:借款  拼音:jiè kuǎn
1.向人借钱。《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货志二》:「时各省藩库,因州县有急需,往往滥行借款,日久未归,展转挪抵,弊混丛生。」
2.借用的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但是我在路上,也用不了这许多。因取出一百元,还他前日的借款。」
分類:借款借钱
《分类字锦》:借赁公田(借赁公田)
文献通考魏孝明孝昌二年冬税京师田租亩五升借赁公田者亩一斗
分类:田制
《漢語大詞典》:借面吊丧(借面弔喪)
谓人虚有其表。
分類:虚有其表
《漢語大詞典》:借篷使风(借篷使風)
比喻借他人之力办事。《黄绣球》第四回:“ 黄通理 叹了一口气,见这 张先生 酒落欢肠,话颇坦直,虽然是个蠹吏,性情是瞭亮容易打伙的,便动了借篷使风的主意。”
分類:他人办事
《漢語大詞典》:借票
借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我接过来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原来是我伯父亲笔写给他的一百两银子借票。”
分類:借据
《漢語大詞典》:借身报仇(借身報仇)
见“ 借交报仇 ”。
《國語辭典》:借交报仇(借交報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舍身代人报仇。《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也作「借客报仇」。
《國語辭典》:借尸还魂(借屍還魂)  拼音:jiè shī huán hún
世俗的传说及小说中的说法,指人死后灵魂附著于他人尸体而复活。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您众人听著,这的是李屠的尸首,岳寿的魂灵,我著他借尸还魂来。」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别的名义,以新姿态出现。如:「原本已被否决掉的计画,却在这次会议中经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尸还魂了!」
《漢語大詞典》:借尸还阳(借屍還陽)
犹言借尸还魂。 何其芳 《理性与历史》:“以后再有法西斯蒂的鬼魂要借尸还阳的话,总可以少骗几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