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好儿(倒好兒)
犹倒彩。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 招弟 的那一群油头滑面的小鬼听到这消息,也准备拼命给 若霞 喊倒好儿,作为抵抗。” 侯宝林 《空城计》:“我唱过多少次戏,没出过错儿,没得过倒好儿。”
《漢語大詞典》:倒戢干戈
见“ 倒载干戈 ”。
《國語辭典》:倒载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将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士,使为诸侯。」也作「倒置干戈」。
《分类字锦》:倒挂冰牙
杨万里 晓冻未解诗 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
分类:
《國語辭典》:东风压倒西风(東風壓倒西風)  拼音: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
家庭中对立的双方,必然是一方压倒另一方。如:「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分類:势力压倒
《國語辭典》:东扶西倒(東扶西倒)  拼音:dōng fú xī dǎo
这边扶起,又倒向那边。形容难以扶持。也比喻栽培教养的艰难。《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老氏引老子书》:「如某此身已衰耗,如破屋相似,东扶西倒,虽欲修养,亦何能有益耶!」宋。杨万里 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
分類:不起
《國語辭典》:东翻西倒(東翻西倒)  拼音:dōng fān xī dǎo
四处翻查搜寻。《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厨房,搜寻食物,那知这庙中,竟无隔宿之粮,东翻西倒,只有一个腌菜坛。」
《漢語大詞典》:东横西倒(東横西倒)
形容杂乱。 刘半农 《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分類:杂乱
《漢語大詞典》:东踅西倒(東踅西倒)
形容行走艰难。 明 冯惟敏 《新水令·庚午春试笔》套曲:“看俺这曲脊虾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衣履鏖糟,行动处东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分類:行走艰难
《國語辭典》:东歪西倒(東歪西倒)  拼音:dōng wāi xī dǎo
摇晃欲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日暮挑灯閒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也作「东倒西歪」、「西歪东倒」。
《國語辭典》:东倒西歪(東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1.摇晃欲倒的样子。《水浒传》第二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醒世恒言》卷二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也作「东歪西倒」、「西歪东倒」。
2.倾倒零落的样子。《封神演义》第九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國語辭典》:东倒西歪(東倒西歪)  拼音:dōng dǎo xī wāi
1.摇晃欲倒的样子。《水浒传》第二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醒世恒言》卷二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也作「东歪西倒」、「西歪东倒」。
2.倾倒零落的样子。《封神演义》第九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漢語大詞典》:东倒西欹(東倒西欹)
同“ 东倒西歪 ”。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行不动,山岩下歇息;立不住,东倒西欹。”
《漢語大詞典》:低眉倒运
倒霉,失意。例如:你记住吧!人总有个低眉倒运的时候。——草明《婚事》
分類:倒霉失意
《國語辭典》:颠倒黑白(顛倒黑白)  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
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如:「切勿轻信那些颠倒黑白与事实不符的言论!」也作「颠倒是非」、「是非颠倒」。
《國語辭典》:颠倒是非(顛倒是非)  拼音:diān dǎo shì fēi
歪曲事实,混淆黑白。唐。韩愈 施先生墓铭:「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闻先生讲论,如客得归。」《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汝在寡人左右,寡人以耳目寄汝,乃私受贿赂,颠倒是非,以欺寡人。」也作「颠倒黑白」、「是非颠倒」。
《國語辭典》:颠倒衣裳(顛倒衣裳)  拼音:diān dǎo yī cháng
1.衣裳上下倒穿。形容匆忙失序的样子。《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董西厢》卷一:「夜则废寝,昼则忘餐,颠倒衣裳,不知所措。」
2.比喻宠幸姬妾,贵贱颠倒。《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