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8,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倒钱
倒呛
倒债
击倒
本末颠倒
伯喈倒屣
做倒包
倒扣针儿
倒了架子
倒履相迎
倒楣透顶
倒陪家门
倒前倒后
倒裳索领
倒笏躬身
《国语辞典》:倒钱(倒钱)  拼音:dào qián
向卖主要求退货还钱。《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你若与他倒钱,定是不肯,惹毒了他,对孤老说了,就把妖术禁你,你却奈何他不得!」
《国语辞典》:倒呛(倒呛)  拼音:dǎo qiàng
气管里进了异物。
分类:气管异物
《国语辞典》:倒债(倒债)  拼音:dǎo zhài
欠钱不还。如:「存心倒债是很不好的行为。」
分类:不还
《国语辞典》:击倒(击倒)  拼音:jí dǎo
1.打倒、打败。如:「经过那次惨痛的失败后,他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将对方击倒!」
2.拳击比赛中,若被对方击倒在地,超过十秒未能站起,或被打倒在地达三次者,均被判为「击倒」。
《国语辞典》:本末颠倒(本末颠倒)  拼音:běn mò diān dǎo
主次颠倒。比喻不知事情的轻重缓急。如:「他这种处事方法,简直是本末颠倒,倒因为果。」也作「本末倒置」、「本末舛逆」。
《国语辞典》:伯喈倒屣  拼音:bó jiē dào xǐ
汉蔡伯喈因迎接王粲,来不及穿上鞋子,就倒拖著鞋出门迎接。典出《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后藉以形容对贤才或贵宾的热情迎接。
《国语辞典》:做倒包  拼音:zuò dǎo bāo
冒名值班,顶著别人的缺做事。《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往衙门里与人替差使、做倒包,也没有工钱,也不管饭食,只靠了自己的造化,诈骗得著,就是工钱。」
《国语辞典》:倒扣针儿(倒扣针儿)  拼音:dào kòu zhēn ér
一种缝纳鞋底所用的针法。让麻线上下交缝,使鞋底的针脚较密,较结实。《金瓶梅》第三九回:「你看道士家也精细的!这小履鞋,白绫底儿,都是倒扣针儿,方胜儿,绡的这云儿又且是好。」
《国语辞典》:倒了架子  拼音:dǎo le jià zi
没了自己的排场、尊严。引申有丢脸、出丑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二○回:「哥将来在家,也要叫人称呼『老爷』,凡事立起体统来,不可自己倒了架子。」
《国语辞典》:倒履相迎  拼音:dào lǚ xiāng yíng
比喻热情款待宾客。参见「倒屣迎之」条。
《国语辞典》:倒楣透顶(倒楣透顶)  拼音:dǎo méi tòu dǐng
形容运气极端地不佳。如:「最近真是倒楣透顶,做什么事都不顺利。」
《国语辞典》:倒陪家门(倒陪家门)  拼音:dào péi jiā mén
女子降低身分下嫁于人。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母亲,休爱惜莺莺这一身。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国语辞典》:倒前倒后(倒前倒后)  拼音:dào qián dào hòu
形容说话烦琐、唠叨。《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刘妈妈因玉郎走了,又不舍得女儿,难为一肚子气,正没发脱,见老公倒前倒后,数说埋怨,急得暴跳如雷。」
分类:烦琐唠叨
《国语辞典》:倒裳索领(倒裳索领)  拼音:dào cháng suǒ lǐng
倒拿衣裳寻找领子。比喻做事不得要领。《邓析子。无厚》:「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国语辞典》:倒笏躬身  拼音:dào hù gōng shēn
屈身平拿笏板,表示恭敬。《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言未绝,见一人出离班部,倒笏躬身,口称:『万岁,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