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海蚀柱(海蚀柱)  拼音:hǎi shí zhù
海蚀门受海浪侵蚀,其上端倒塌后,支柱仍屹立无恙者,称为「海蚀柱」。
《国语辞典》:排墙倒(排墙倒)  拼音:pái qiáng dǎo
墙壁倒塌。清。蒋士铨《冬青树》第二九出:「幸不到灰囊扑面排墙倒,须知俺万苦千辛才领这一刀。」
《漢語大詞典》:陊泐
倒塌破碎。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於是龕像无燥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宴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
分類:倒塌破碎
《國語辭典》:栋折榱崩(棟折榱崩)  拼音:dòng zhé cuī bēng
房屋的正梁断折,放屋瓦的木条崩塌,后用以比喻国家倾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压焉,敢不尽言。」
《國語辭典》:断壁颓垣(斷壁頹垣)  拼音:duàn bì tuí yuán
倒塌残存的墙壁。形容破败荒凉的景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國語辭典》:断井颓垣(斷井頹垣)  拼音:duàn jǐng tuí yuán
断折的井栏与倒塌的墙。形容荒凉残败,无人居住的景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也作「断井残垣」。
《國語辭典》:断垣残壁(斷垣殘壁)  拼音:duàn yuán cán bì
毁坏倒塌的墙。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如:「这古屋已几十年没整修,如今只剩断垣残壁,早已不能住人。」
《國語辭典》:地崩山摧  拼音:dì bēng shān cuī
土地崩裂,山岭塌陷。形容遭受巨大变故或重大灾难。如:「地震来袭,一时地崩山摧,居民死伤无数。」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漢語大詞典》:倒溃(倒潰)
倒塌崩溃。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永安公司和先施公司的两座高塔就象在动摇,就象几时要向那人涛中倒溃下来的光景。” 韩少功 《洪峰》:“ 高台子 是一个最危险的地段,据说堤身已经下跌,内移,几乎要倒溃。”
分類:倒塌崩溃
《漢語大詞典》:垮杆(垮桿)
(1).方言。倒塌。 沙汀 《记贺龙》二三:“子弹这么大,一齐放起来满厉害,烟筒一碰上就垮杆了。”
(2).方言。犹失败。 沙汀 《淘金记》二:“不是庄稼做垮杆了,那个来吃这碗造罪饭啊。”